在写观后感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我们写观后感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看法表达出来,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1
昨晚看了一场中国耗资2亿美金制作的电影《长津湖》,观影结束,走出影院,外面万家灯火,高楼林立,热闹非凡。长津湖之战,奠定了中国在远东乃至世界的地位,中国人是真的站了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一声站起来了。
这部影片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新中国打得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无数勇士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历经两年多成功地将装备优良的“联合国军”赶回了38线。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众多的英雄人物,长津湖之战尤为壮烈,他们用普通的钢铁之躯,做出了堪比超人的事!其中最高的荣誉要属特级战斗英雄,整个抗美援朝只有两人被授予这个称号,一是黄继光,一是杨根思。电影《长津湖》杨根思笔记本上记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深深地震撼了我。欧豪饰演的是新中国第一个特等战斗英雄杨根思。杨根思率领一个连的部队,硬生生阻挡了美军大半个特战师一天一夜。最后,杨根思还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三不相信,正是杨根思的人生格言,也是抗美援朝战士们的生动写照。
面对敌人飞机群的密集攻击,面对敌人坦克大炮的轮番轰炸,志愿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无数的人在枪林弹雨中、在掀天炮火中倒下,又有无数人顶上去……
雷公为了引开轰炸机群,保护战友们,驾车载着标志的弹在炮火中往前冲,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活靶子。无数的敌机追着他打,无数的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一直往前冲。到最后,他被炸翻摔落在地,又被汽车重重砸下来……
志愿军战士们召必回,战能胜,舍生忘死,无怨无悔。他们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中,或长时间隐蔽,或夜间急行军。饿了,只能啃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渴了,只能吃山林间的厚厚积雪……
美军陆战一师是王牌中的王牌军队,组建160年,身经百战,装备精良,敢打硬仗,战功显赫,是美军成立最久,最强大的一个部队,没有之一。
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其士兵用手握住手榴弹伸进日军碉堡内,防止手榴弹被推出,可见其作战之勇猛,实力之强悍。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陆战一师也是第一个冲上仁川,第一个攻入汉城,后面又试图穿插到长津湖西线实施战略包抄的主力部队。
再来看看当时的装备指数。
陆战一师:坦克139辆,汽车3800辆,榴弹炮432门,还不算天上的侦察机和轰炸机,和吃不完的罐头和鸡腿。
第9兵团:坦克没有,飞机没有,75㎜山炮12门,汽车45辆,棉衣没有,最重的火力是手榴弹,啃一个土豆能打三仗。
差距虽大,但是我们机动灵活,英勇顽强,意志坚决。时任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指挥20军、27军昼伏夜出躲过敌机侦察,把进入长津湖包抄的美军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切成5段,分别包围在柳谭里、新兴里、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等地。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10万志愿军,美军大惊失色,节节溃败。
面对困难,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硬是把敌人打到谈判桌上,从而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比起长津湖中的困难,简直不值一提,比如上月省委巡视回头看、国家调研经常加班加点、熬夜,觉得非常艰难,但是与此相比,何难之有?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要时刻记住杨根思说的这句话,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如果你觉得工作、生活、学习、爱情、事业等方面有不如意处,请看看《长津湖》!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2
也许,在这个时候,“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一场“病毒风暴”正迎风而来。那些病毒们,在中国驻了足,进入了人的体内,把我们卷入了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当有人害怕自己中招时,钟南山院士以及数位医护人员,不顾生死,向疫区进发。他们,就是逆行者。
一张又一张留有血印的申请书接二连三地被批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使来到了“抗战”一线。
他们难道就不怕新型冠状病毒吗?不!他们怕。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他们是人,而不是神!
但当他们穿上一身白大褂,踏上急诊室的大门时,他们的内心竟情不自禁地呼喊着:我要对我的职业负责!我要对人民负责!
视频上一张又一张的笑脸,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背后的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不断研发疫苗;站在生与死的交界线上,在下一秒,他们可能就远离了这条线。但是,“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这是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说过的。简单的几句话,不就足以代表所有医学人员了吗?
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宣然立誓,但简单的几句话,早已让在他们背后默默关注的人们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白衣天使,这就是逆行者——向病毒进发的逆行者!
有许多逆行者们都在自己的申请书末尾写上了一句话:如有不幸,捐赠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生时,他们挺身而出,攻克病毒;死时,他们仍“挺身而出”,攻克病毒。原来,血肉之躯的逆行者们,也可以是神!
有时,我在想,人们为何要贪图自身的口腹之欲,就捕捉了与我们共同生存的野生动物呢?只因我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雷达,就完全认定我们与他们不同吗?飞机与雷达,也是因为有了野生动物才能发明出来的,不是吗?
我只希望,还曾留有口腹之心的人们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给野生动物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给逆行者们一个美好的答复。
也许,此时此刻,在“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但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加油!在“抗战”一线的逆行者们!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共产党从幼小到壮大,从诞生到辉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战胜了无数的艰难考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崭新的中国,渐渐向世人展示了她雄伟的一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是否还曾记得,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无数英雄埋骨他乡,万千战士洒血疆土。有多少英雄我们应该缅怀?有多少战役我们应该铭记?2021年6月,我们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参观了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它不仅是我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样也是中共陕西省委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1949年5月28日胜利解放西安,蒋介石、胡宗南不甘心失败,纠集马鸿逵、马步芳反扑西安,阻我西进。7月10日,杨得志第19兵团进至马军对
面之乾县、礼泉以北高地,构筑工事。卫戍西安的解放军第61军则向南山秦岭之敌佯动,以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并钳制马军及秦岭胡军,保障解放军主力侧翼的安全。7月11日拂晓,扶眉战役开始打响,解放军主力开始向胡宗南部队进攻。隐蔽集结于预定位置的许光达第2兵团,由胡军与马军之间的空隙,以秘密隐蔽急行军迂回到敌侧后。周士第第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公路,由东而西直插敌纵深。王震第1兵团,以渭河南岸沿长安至益门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钳击敌人。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直接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发起全线猛烈攻击。胡宗南部队猝不及防,一天之内即被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团团包围,陷入绝境。激战两昼夜,除部分残敌越秦岭溃逃外,解放军歼敌4个军,4万3千余人,解放县城8座,这是西北战场在解放战争中空前的大胜利,同时也为我军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后,首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凭吊了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两位院领导向扶眉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后全体成员集体向烈士三鞠躬,接下来在烈士的墓碑前,我们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随后我们参观了整个纪念馆,纪念馆内静谧、庄严、肃穆,松柏林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理石砌成的战役群雕,群雕中6位战士手抱炸药包、冲锋陷阵。身后的纪念
碑上书写着“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纪念碑前方两侧各立着一块烈士英名录,一个个方形的墓碑记载着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身后两侧则是烈士墓区,整个墓区内有7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为宝鸡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我心中感慨万千: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逝而悲叹,而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因为他们不愧为炎黄子孙。有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有谁不珍惜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这一切与对祖国的忠诚相比又算什么?他们的生命虽然消逝了,可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扶眉战役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十三个春秋,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仍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户县、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
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纪念建党100周年,我校党支部于2021年7月组织全体党员前往扶眉战役纪念馆,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烈士陵园,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前,支部全体党员高唱国歌;之后,党员代表xxx、xxx同志向革命先
烈敬献了花篮,所有党员同志向烈士默哀并行三鞠躬礼,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在党旗的见证下,每一位党员同志举起右手,郑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大家跟随纪念馆讲解员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的两个展区。通过讲解员对相关图片、历史资料、烈士遗物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当年扶眉战役的艰苦历程以及浴血战场的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更加坚定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理想信念。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抚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扶眉战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八个春秋,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仍然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清明前夕,我院院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10多人,怀着无比的敬意参观学习了扶眉战役纪念馆,并在庄严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重温了共产党员入党誓词。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而修建的一处国家级革命
烈士纪念馆。一入大门,两颗挺拔翠柳垂下的万千条丝绦在清冷的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为长眠于此的烈士们拭去战火中的疲惫。陵园内松柏环抱,玉兰花含苞待放,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如我们参观的心情,肃穆、感动。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扶眉战役的全过程:我英勇的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指挥下,运用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思想,发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实施“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以扶风、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临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向胡宗南主力发起总攻。经四天激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共计四万四千余人,解放了眉县、扶风、岐山等九座县城,继而又解放了宝鸡,扶眉战役胜利告捷。随着讲解,我们仿佛也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那无数个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烈士让我们的血液也沸腾起来,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西秦大地,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安定生活,不再受压迫剥削,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无畏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共和国史册。回想当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壮大蒸蒸日上,国家富强民主,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记住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努力奋斗。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担当,
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带动周围群众,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绝不能沉迷奢靡和享乐,做事官僚和形式,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们永远在路上”。
面对党旗,紧握拳头,我们用响亮的声音重新宣誓了共产党员入党誓词。那高亢的誓词久久回响,每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每个人都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环视于一座座墓碑,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墓碑上少量的文字,我们的心无比震撼,心潮难以平静。烈士永存,浩气长存,请接受我们充满敬意,情感的行礼吧,我们从你们手里接过的旗帜,会一直坚定的扛下去,哪怕付出生命!
感受红色革命情,不忘初心担使命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让我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我们统一乘车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全体党员于纪念碑
前庄严肃立,在机关党支部书记xxx同志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并敬献了花圈,三鞠躬表达了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仍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它不仅是我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样也是中共陕西省委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1949年5月28日胜利解放西安,蒋介石、胡宗南不甘心失败,纠集马鸿逵、马步芳反扑西安,阻我西进。7月10日,杨得志第19兵团进至马军对面之乾县、礼泉以北高地,构筑工事。卫戍西安的解放军第61军则向南山秦岭之敌佯动,以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并钳制马军及秦岭胡军,保障解放军主力侧翼的安全。7月
11日拂晓,扶眉战役开始打响,解放军主力开始向胡宗南部队进攻。隐蔽集结于预定位置的许光达第2兵团,由胡军与马军之间的空隙,以秘密隐蔽急行军迂回到敌侧后。周士第第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公路,由东而西直插敌纵深。王震第1兵团,以渭河南岸沿长安至益门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钳击敌人。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直接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发起全线猛烈攻击。胡宗南部队猝不及防,一天之内即被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团团包围,陷入绝境。激战两昼夜,除部分残敌越秦岭溃逃外,解放军歼敌4个军,4万3千余人,解放县城8座,这是西北战场在解放战争中空前的大胜利,同时也为我军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他们不怕流血,不俱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新时期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真正把革命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结合到自
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紧盯目标、勇于担当、实现成效,为xxx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4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就连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都说这是一锅“夹生饭”。就是这么一锅“夹生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央、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把他吃到肚里,并且连“骨头”都没给剩下,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心境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自我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生活、工作中埋怨这埋怨那,好像整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我们仅有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日而牺牲先辈们!
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当然是不用说的了!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激战了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大获全胜,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红军战士他们临危不惧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看到可敬可佩的红军战士们,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自我。在家里,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十分疼爱我们,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交给爸爸妈妈去解决。并且总嫌饭菜,那里加多了盐,那里放少了醋。
而红军战士们呢他们吃的是难吃又不饱肚子的青稞面,有时甚至没有东西吃。红军长征的时候还穿不暖,吃不饱。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坚强地应对困难,勇敢地与敌人斗争,最终赢得了战争,用自我的生命以及鲜血换取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就应学习红军战士们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努力建设完美的祖国!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就连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都说这是一锅“夹生饭”。就是这么一锅“夹生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央、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把他吃到肚里,并且连“骨头”都没给剩下,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心境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自我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生活、工作中埋怨这埋怨那,好像整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我们仅有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日而牺牲先辈们!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淮海战役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5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简称又叫2019-ncov,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人民人心惶惶,口罩也成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年货”和前线的“战略物资”。
在这种危急关头,一些些医护人员、一批批志愿者、一位位白衣天使和一名又一名的当红明星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捐款、捐消毒液。、捐口罩;奔赴一线,抗击病毒;召集募捐。挺身而出。这些都是此次疫情的奉献者。也是让我们应当敬佩的人民英雄。
对战役在一线的奉献者致敬,是全社会汇集起来的战“疫”正能量,你们在前线不计生死,救死扶伤,不负众望;我们在后方竭尽所能。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参加过非典的钟南山院士,孝垄之年,再次“挂帅”。“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他的铮铮善言!“有一座山叫“钟南山”,也是人民对钟南山院士的致敬。”
“前方战“疫”酣,后方勿牵挂。为奉献者致敬,为守护者守护”。所凝聚起来的磅礴之力,是奋斗在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无畏冲锋的坚强后盾。因为有你们的义务反顾,才有我们的用心守护,疫情消散,春暖花开的日子不会遥远。我和你们的家人一起迎接英雄凯旋。
最后我在这里向奉献者致敬,向医护工作者致敬,等待你们的凯旋归来,中国加油!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6
1月23日凌晨两点,湖北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止新冠肺炎疫情蔓越扩散的势头,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毅然决然地选择“逆行”。有劝说别人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选择逆疫情而行的钟南山院士;有刚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燕,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选择逆疫情而行;有赶在武汉封闭交通通道最后一刻在高速路口将孩子送给老人照顾后,选择逆疫情而行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龚静及其丈夫;有写现代版“与夫书”的张旃、有写“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党员医生、有写“如有驰援武汉的任务,请优先考虑我们”的郑向阳和孙玉梅;有广东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医疗队、上海组建3批医疗队、江苏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等驰援武汉……在这场充满艰险和未知的斗争中,有这么一群人选择坚守、选择向前、选择逆疫情而行。
“逆行天使”是最主流的画面,体现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听闻武汉出现疫情,北京朝阳医院的童朝晖教授第一时间就赶到武汉开展工作;同样听闻武汉疫情的钟南山院士,亦是第一时间选择逆行奔赴武汉,并以一张高铁上疲累睡去的最主流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他们大多都是十多年前参加sars的救援者,虽然时光流逝,病毒的病原体在变、传播地在变、蔓延趋势在变,但他们的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没有变,他们与病毒斗争的勇敢决心没有变,他们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正是他们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斗志、一份勇气,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踏实感,体现了“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
“逆行天使”是铿锵有力的脚印,彰显无名英雄的责任和担当。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发布招募志愿者时,近半个小时就有17名护士报名,5名护理党员全部报名;南方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放弃休假,纷纷表示“若有战,召必回”的决心;宜昌市中心医院三名医生驰援武汉;四川第一批135人医疗队驰援武汉……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这群普通却不平凡的人选择了逆行,选择了前往疫情一线,用担当践行“白衣天使”的初心。在疫病面前、在国家危难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穿上防护服,逆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自己一双普通的脚走出铿锵有力的脚印,他们是无名的英雄,他们用行动彰显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更好的明天,铭记着初心、担负着使命,选择了“逆行”。无论是疫情战场上的“新兵”,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值此新年佳节之际,谨向这些逆风而行的勇士、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天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篇7
自古英雄多磨难,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领域就会有不同的英雄。从古自今,涌现出无数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流血、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明朝时,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个令明王朝头疼的大问题。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无疑是位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剿灭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海疆的安宁。自从来到浙江后,他就视察军队,发现陋习甚多,如此萎靡的队伍如何能打胜仗?于是戚继光决定招收当地朴实无华,容易训练的农民和矿工。于是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在戚继光严格的调教下,成为了令倭寇丧胆的“戚家军”。通过戚继光的丰富作战经验和激烈斗争,清除了倭寇在浙江的势力,恢复了当地的稳定和安宁。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实现了其“但愿海波平”的雄心壮志!
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却造就出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不断探索,与居里先生合作讨论,终于研究出两种新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她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埋头苦干,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衷。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这次疫情是一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美丽的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冲向了疫情的第一线;医生父子隔着防护玻璃相互打气;15名医务人员拯救病人,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感染上了病毒;有些党员医务人员发出“我是党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还有不愿意浪费防护服的医生们,在隔离病房不吃不喝,口罩和防护服勒出印子,也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抢救每一个病人;更感人的是2003年的非典中,医生们全力保护了如今的九零后,现在换他们穿上白大褂来保护我们!
古今中外的英雄们用他们的双手和热血,努力争取我们的幸福,我相信胜利就在前方的不远处,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希望我们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去不了一线战斗,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添一点绵薄之力:主动上报,自我隔离。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恐惧要理智,不要相信那些虚假的传言,要相信我们医护人员要信任他们,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戴口罩就已经是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最大的贡献。
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腊子口战役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