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创新点,推动个人发展,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表达的自由度和流畅度,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访谈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访谈心得体会篇1
考研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成功了你就是别人口中的大佬佼佼者,而失败了就得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总的来说考研真的不易。于我而言,我不能说考研的人都很牛逼,毕竟我也没有考上,也因此失落了很久,但我认为敢于考研的人都是值得尊重与敬佩的,特别是那些二战三战的学长学姐,现在就我看到的一学姐三战考研的事迹同大家分享,一来是为了鼓励自己重拾梦想,二来也是为了给一些正在备考的考研人一些考研经历,学姐的事迹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说2021考研前两天出分数了,看着大家晒分数、晒心情,我像个局内人,又像个局外人,当年的经历历历在目,曾经的心情恍若隔世。我自认不是一个勤于笔耕的人,你知道研究生的日子,除了看文献就是写论文,闲下来真是看见字就想吐。所以,曾经很爱写写的我,已经好久没有动笔了。
看着大家的故事,脑海里飘荡着那句话一一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那天,刷到一个妹妹失利后的帖子,问大家要不要“三站”,隔着屏幕,我也好似看见了她的纠结与迷茫。评论区里大家热心安慰,献计献策。我本来写了一大段,想鼓励她坚持不要放弃,但是后来还是删了——想来决定还是要她自己做的,因为那是她的人生,生怕误导了她。
今天,还是决定把我的故事分享出来,一来是对自己的一份梳理;二来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此刻的你,一些启发;给迷茫的你,一份参考。但,还是那句话——亲爱的,前路在你脚下,人生在你手中,请深思熟虑,不要冲动;过来人的话,只能参考,不能照抄,我的话,也不要全听全信;一旦决定了,那就是对的,因为任何一条道路,都是荆棘与鲜花共生的,无所谓哪个更好,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决策后的笃定、勇敢与坚持。 是的,我考了三次,每一次都很努力,比不上刘晓燕老师的挑灯夜读,没日没夜,但是也算认认真真,无心其他。是的,神不神奇,我这样一个不考研的人,却真真喜欢刘晓燕老师。好了,题外话,收回来。失利的痛苦,我有过; 前路的迷茫,我有过;未知的恐惧,我也有过;完成的喜悦,我亦有过,而且大概是三倍吧——只记得那时的自己,隔着电话和母亲一起,失声痛....
大四那年,我在上海一所211大学面临毕业,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当年的校级优秀毕业生,所以,其实是可以保研本校的。但那会几年轻啊,而且在一个周围都很向上的环境里,总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所以,我和几个同学扎根在了考研教室,我要考我们专业的top2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如若我知道,后面吃了那么多苦,我还会那样选择吗?谁知道呢。
后面的故事很老套,你们也懂,就是好好学习,上辅导班, 啃书本,少社交,多刷题,背单词,背政治....说说结果吧,不知道有没有宝宝跟我面临一样的尴尬——总分过了, 单科线卡住了。专业课只有72, 洋不洋气,而且还是我所有考友里最高的了。是的,这个成绩意味着,我连在那个学校调剂的资格都没有,总分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毕业论文导师问我,要不要调回来。那时年轻啊,不知道生活里的苦,是什么滋味,就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就这......所以,不甘心的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复习,再来!所以,毕业季,看着我昔日的伙伴各自走远,远赴前程,而我,一无所获......更悲惨地,因为意外,我的左脚踝跟腱撕裂,只能卧床,连毕业典礼都是同学背下楼,一步一步蹦过去地......身体上的痛,就用学习来抚慰吧,不然呢。
后面的日子,依旧老套,但是说来又是一个不知道对错的决定——我换 了备考专业,是的,跨学校跨专业。因为,毕业论文做下来,那时的我发现,自己在本专业并不具备优势,而且就业也比不上男生。是的,也许你发现了,我说的是“那时的我”,因为如果让现在的我选择,大概不会这么大胆而冒险。直到后来,很久以后,我看见这样一句话,才释然于当初的决定——不要拿现在的标准和认知去衡量曾经的决定......第二次的结果,自然是不好的,不然也不会有第三次。这一次,我的左脑在决策的过程中,大概占了上风。我仔仔细细分析了之前的种种,从选学校、选专业、复习备考等各方面进行了梳理——一个词就是“因地制宜”。 现在的我,已经研究生毕业了,但求学之路还在继续。若你问我,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我只想说,功不唐捐,你会看到自己的汗水滴灌出的梦想之花,绚烂开放。这就是我的三次经历,细节没有展开,但感觉可能有参考价值的部分,都记录下来了。细节就留在心底,留给自己吧。我知道,或许你想听些建议,那在结尾部分,我就说一说吧,还是那句话,别全信,多问自己。
1.选学校和专业很重要,比复习努力重要得多。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定要仔仔细细地考量。专业课要挑自己擅长的考,要挑不那么排斥外校的跨校。谨慎换专业,后面你会发现,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就能从事本专业,即使相关也和学校学的不一样。当然,对某一行业特别热爱的除外,那专业还是要换的。
2. 要不要继续n站? follow your heart. 第三次复习的时候,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辈子都不读研,会不会遗憾?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会不会闭上眼睛?然后我就有了答案。所以于我而言,考研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必修课,是梦想。所以如果这次不成,我会继续的。当然这是我的选择,你的选择呢?夜深人静的时候,跟自己好好聊聊吧。
3. 考研成功就敞开了笑,笑过之后从头开始。 考研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读研一定是有帮助的,但它是目的,不是手段。不要指望它能解决生活里的所有问题。它可以给你更广阔的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更优秀的朋友,更多的机会...但还是会有很多烦恼,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就像此刻的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研就是个事情,考不好也没啥,考得好也没啥。
最后的话,送给你,也送给此刻焦头烂额的我—— 我们带着偶然而来,带着幸运而去。我们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幸福,时而视而不见,时而感激涕零。我们面对烦恼,面对困难,面对问题,深陷其中,动弹不得。但是,有朝一日,当我们回头看来,却可能早已忘了此刻的心情,模糊了记忆。只记得,那时很难,然后我们挣扎,然后就有了然后,然后我们就老了。于是,我们感叹着一一你看,问题不是解决了,当初可愁死我了;青春真好啊,烦恼都是鎏金的。又或者感叹一一你看,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我也习惯了,好像也没啥......
这就是学姐的真实事迹,所以考研不易已是事实,如果心有不甘想再来一次,那就收拾好不愉快的心情,不必为一次考研失败就失去信心,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原因与总结方法,并在下一次的考研中更加努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摔倒连再次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所以,致我,也致所有在复习的考研人,以及二战三战的学姐学长们,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不要轻易言弃,正值青春年华,我们有的时间去拼搏,去朝梦想努力。最后送考研人以及为青春目标奋斗的人一句话: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你朝梦想努力拼搏的样子真的很好看。加油,追梦人!
访谈心得体会篇2
徐老师是我校资深的政治老师,也是我结对子的师傅,我们俩很要好,也很谈得来。一开始谈起家常事,后来说这说着不知不觉地把话题转道“如何交到学生”问题上来,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我:徐老师,我向你讨教一下,我现在经常向学生强调转化学习
方法,但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效果。
徐:有一点需要我提醒的是,事物发展变化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
我:有道理,不过我问成老师,你是不把哲学道理常给学生讲。
徐:看什么内容,主要学生能听懂的道理,应该讲给听,但大道理讲给学生不爱听。重要的还是在“爱”字上,我记得有位俄罗斯教育学家说过,他说:“爱一个可爱的孩子,比爱一个不可爱的孩子容易得多。”在受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学生都有被爱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我认为坐在我面前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决不能把自己孩子分成好与坏或聪明与不聪明,他们正处在上进和发展的阶段,所以任何人无权对正在成长过程的孩子们,定以过早的结论,当然不否认平时定某些学生为优秀学生或某些学生为后进生。这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为了付出更多的爱心,因为后进生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问题,所以要用爱心感化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件常抓不懈,持之心恒的工作。
我:我不是奉承徐老师,我从心眼里佩服你,你对学生的爱心,很感染我。不愧是我的榜样。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每个学生在我心里都应该是平等的,用爱欣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喜欢上我这个老师。
以上是我和我的师傅就“如何交到学生”的谈话和感想。
宋: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方法是师生双方相互进行的主要活动,这里面当然包含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黄老师你说应该以准为中心?
黄:当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了。
宋:中心问题定位了,那么是不是应该转变教师角色?
黄:以学生为中心,必须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 — 接受,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能跟随老师意图听讲 — 背诵 — 练习 — 接受教师传统的知识,学生就是处于一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被动状态,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
宋:黄老师,我现在有点醒悟了,我从讲实习课开始到现在一直把自己放到中心位置为了树立教师权威,强迫学生听讲,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成老师这种教法的确不适合新课程。
黄:宋老师,你说的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束缚学生转变不了学习方法,危害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教育方法,不能在继续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法从事教育工作。如果这种教育方法继续下去,不仅导致师生之间交往与对话浅化,更淡化了师生相互间的理解和精神上的交融,不仅启动不了学生们想要学习的动机,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职责时代呼唤更高地要求,这不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激励着思考;要求我们成为一位指导者,一位活动的参与者,一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战友。总而言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生。
宋:黄老师我明白了,一个好教师必须能体会学生的欲望、情感、态度和发展的去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心主题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的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致达到师生之间真正成为平等的关系。
访谈心得体会篇3
经过十天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尤其是听了由华南师大的陈岸涛教授主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陈教授用朴实无华却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授了“何为人师、怎样为师”及“做人、做学问、做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让在我领略了名师风范的同时,受到了深深的启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为人师表
在高校教育劳动中,大学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 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二、终身学习,不断创新
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学来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而且高校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劳动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可能有“最佳方案”,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不断的创新才是高等教育中的永恒真理。
三、教师角色转换
我们多数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有时候还没能把角色从学生转化为教师。社会不等待我们成长,社会不等待我们成熟。所以我们要在转换角色方面下工夫,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同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访谈心得体会篇4
校友访谈心得体会
在寒假学校刚下达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其实是拒绝的,尤其是当得知采访的对象是一些素未谋面的学长学姐,一想到可能遭遇的尴尬就觉得十分头疼。正巧我父亲的一位关系很好的同事说家里有侄子好象和我一个学校的,学的也是商务英语,毕业有几个年头了,现在在北京联想总公司工作,月收入+。我得知了这个消息特别激动,说真的,特别佩服那些在异地他乡闯荡并且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于是我怀着敬佩和些许忐忑的心情联系了这位李建德学长,希望能从他的职场经验中为自己今后的职场拼搏汲取一些经验。
我首先通过父亲要到了学长的手机号,之后又顺理成章的加了微信,好在毕竟都是年龄相仿,在聊了几句话后很自然的熟络了起来,尴尬的气氛逐渐消失了。后来就是进入正式采访了,通过交谈我发现学长真的是一位特别优秀的人,特别有才华,思想也很有深度,和我平时身边接触过的男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或许是因为他从名校毕业而且经历过社会的重重磨练吧。并且,他的职场之路与我之前脑海中的构想有着很大差距。他在经历了许多求职碰壁,工作困难,上司的不看好等等许多的波折才取得了今天小小的成就。我从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也学到了好多职场和生活当中的哲理。例如:做工作一味的埋头苦干是没有用的,要明白轻重缓急,有选择性的去完成。最重要的是得到上级的认可,当他认为你把本职工作做得很好了就会给你更多的工作机会,在这时也是最好的表现自己的晋升机会。还有就是要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要学会微笑,在同事和领导面前都要时常保持微笑。没有人愿意和整天满面愁容的人在一起,不要什么事情都摆在脸上,哪怕在背后哭,在人前也要充满阳光。此外,要学会超前思维,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试着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起个人的领导力乃至对整个圈子中的影响力。这些都是通过这次的采访,从学长身上学到的。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是一般人需要在职场当中水深火热,打拼多年才能获得的经验反思。因此我对学长十分感激,感激他愿意对我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们是用微信平台进行的采访,要输入许多的文字,并且主要都是学长在讲述。因此有个别的错字或者没表达完整的地方也是在所难免。而学长还常常能发现自己在接受访谈过程中那些细微的错误并整段重新发过来作为更正。如此这般严谨的精神也令我感到十分倾佩。
我自认即使几年之后我也很难拥有建德学长的眼界和豁达的胸怀,不过我会利用大学剩下的一年好好充实自己,为将来迎接职场做好准备。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也由于向学长取经,才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求短期内能取得多大的成绩,只求能不断超越自己。
访谈心得体会篇5
7月2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e路职行”实践调研团队于线上开展疫情后互联网行业职业调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首先是通过问卷让我们对访谈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语音访谈。
我今天访谈到的是一位15级软件工程毕业校友,不同于我们固有的观念,认为程序员一向都是坐在电脑前敲代码、戴着黑框眼镜、很沉默的形象,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而且能对一个话题一直侃侃而谈,这真的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访谈前,我以为需要我不断地说话挖掘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做了很多准备,真正到访谈的时候,我才发现根本不用我主动挑起话题,我们的访谈便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访谈问题中有一个是“你觉得一直敲代码会不会把人变得木讷?”,显然,我从这位校友身上丝毫没有看到“木讷”这个词的影子,后来我从他一天的工作内容了解到,除了日常的敲代码、改bug之外,他还需要时刻跟客户进行沟通,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后,才能得到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原来,无论身处于那个行业,沟通这项基本技能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他的访谈过程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有一半原因是因为缺乏沟通,沟通在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职场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职场中拥有好的沟通技巧可以让我们做事变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后来我问他,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通常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提升沟通能力?他告诉我讲出来是第一步,互相尊重是第二步。讲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我们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和期望,但绝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一定要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只有做好最基本的两点,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得到提升。在学校,我们需要与老师沟通,请教问题和生活中的困惑;在家庭中,我们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职场中,我们需要与同事、与老板进行沟通,从而得到业务上的好评。
沟通很简单,只要讲出来,用礼貌与尊重解决问题,相比较成年人,小孩子的沟通反而是最为有效的,他们会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要求对方给予回应。当有人对小孩子提出请求时,无论对方是大人或是小孩,他都会给予自己的答复。在与校友访谈后,我感叹不已,相比较其他职业,后端开发工程师这个少言少语的职业在职场中尚且需要沟通,可以想象,无论我们身处于哪,沟通一直都必不可少。
学长最后给我们在校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便是一定要与同学、与室友处好关系,他当初毕业时的工作就是隔壁室友介绍的,而与同学、与室友处好关系的第一步便是需要交流、沟通。虽然与学长只进行了二十分钟的访谈,我收获的东西却是时间无法计算的,在大学,我们除了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更要修炼必备的沟通技巧,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流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访谈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顾问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