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5篇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篇1

张桂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她是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课,她用实际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与榜样相比,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付出的优秀人民教师。

她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像她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要克服一切困难,像母亲般关爱全部学生,不仅生活上关心他们,还积极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业余爱好。

学习张桂梅老师,就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传授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些家庭的宠爱、溺爱,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就养成了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去爱别人、欣赏他人。

服务好每一位学生,我们要做到不但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关注学困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都要细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学生就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多与学生沟通,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艰苦奋斗;要有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更多新时代的新人,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篇2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经济建设起步晚,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是全国扶贫攻坚工作重点县。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在澜沧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时年60岁的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他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是朱有勇科技扶贫的重点产业示范项目。“冬春季节,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丝,5盘中有4盘是云南产的”,从2013年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澜沧“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条件,避开降雨导致的病害多发期,在云山村种植冬季马铃薯,因种植产地较少,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同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是三七等名贵中药材最适合生长的环境,针对这一当地区位优势,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在澜沧县建立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示范基地和育苗基地。如今,冬季马铃薯从最初100亩的技术示范推广种植到17000亩;林下三七从2亩示范扩大到了8000多亩,成为澜沧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

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朱有勇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篇3

我是一只燕子,一只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飞来,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的燕子。

我记得我曾经飞到那苍茫的乌江畔。江边残阳如血。艳丽到极至的晚霞中镶嵌着一条悲壮到极至的人影。背后是千军万马,身前是弱水三千。他伸手抚摸着那匹浑身是血却又宁死也不肯屈服的黑马,眼前浮现出了那个最美的女人的曼舞清歌。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剑,喃喃地念着:“英雄……英雄……”

我不敢再想下去。因为我记得剑光一闪的刹那,那种悲壮的腥红曾经染遍了天与水的交界线。现在我明白了,项羽不是英雄,他只是一把锋锐绝伦的宝剑。当清平升和的年代,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当天昏地暗的乱世,在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折断。

我记得我曾经飞到过虎门海滩,看到那冉冉升起的黑烟在明朗的蓝天下消散无迹。人们在欢呼,在雀跃。只有一个人仍是锁着眉头,一动不动。深黑的人影在夕阳的映衬下仿佛和高耸的峭壁交融在一起,坚毅刚强,亘古不变,仿佛从这个世界上有生命起就已存在。我似乎听见有人在喊:“林大人销毁了鸦片,给中国人长了志气,真是一位大英雄!”而我却只听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轻轻地说:“我不想做英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罢了。”

我迷茫,我不解。那条深黑的人影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可他为什么不愿承认呢?现在我懂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不是英雄。他只是海边高崖上一块永恒的岩石。岩石无心,无欲,却能经得住狂风骤雨,巍然不倒,从过去矗立到现在,也将矗立到未来。

我徜徉在英雄主义的思绪中,因为英雄的情结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如今,杏花,春雨,江南。这样柔和而缱绻的国度也会有那些铁骨铮铮的英雄吗?如今的英雄,是否也会像几百年前的英雄们那样被历史抹上浓重而悲壮的色彩?在青砖黑瓦间出入的人们中是不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英雄?也许他们比不上滚滚东流的江水,也比不上巍峨高耸的悬崖,但那却永远是心灵中最强的音符。

我探求,我寻找,我思考着英雄的真谛。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算不算英雄?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算不算英雄?岳武穆的“怒发冲冠凭栏处”算不算英雄?他们豪迈,英武,悲壮,他们的血管里流着一种叫英雄的血液;同时他们也有一种可以横亘古今的力量——一种英雄与生俱来,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傲视一切的力量。

可我只是一只燕子,我不懂究竟什么叫英雄。我站在今天的国度,用着明天的视角,审视着昨天的英雄。秋飔乍起,蓦然回首间,只留下一片秋水长天……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篇4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新闻让人们认识了大山里的女校长张桂梅,认识了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在学校最风雨飘摇无以为继的时候,6名党员教师的坚守点亮了至暗时刻,张桂梅带领在连党旗都买不起的困难中建立起来的党支部,硬是把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带出了令人咋舌的本科上线率。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建强基层党组织,硬件基础和资源是保障,组织凝聚力是动力源泉,将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同声同气”,才能形成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

唱响指引方向的“最强声”。放下优秀人民教师的尊严街头筹款建女子高中,百病缠身仍坚守教学一线,打造“速度与激情”,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的张桂梅始终身先士卒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领导党支部把华坪女子高中带上正轨,逐年超越。为此,他们付出的“几乎是生命”。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引路人”,肩负着带领队伍和党员群众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的重任,尤其是目前逐步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对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和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将班子成员团结在一起,让党员群众理解和支持,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党组织书记不仅要有打得了胜仗的过硬“真本领”,还要有聚得了人心的厚实“宽肩膀”,用扎实的领导能力为党员群众增强信心,用高尚的品格德行为党员群众树立标杆,用无畏的担当作为为党员群众注入动力,唱出最响亮的“声音”才能牵引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奔赴美好生活。

弹奏初心使命的“和弦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每个党员都经历过入党宣誓时的激情燃烧,经历过入党时的踌躇满志,但并不是每个都能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华坪女子高中在办学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半教职员工辞职离开,而作为党员的6名教师选择了坚守。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党员教师怀揣用教书育人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信念,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最终成就了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读上大学的梦想。坚强的党组织需要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时刻冲锋在前,在历经挫折失败时仍能坚定信念,不改为民初心,牢记党员使命,这样才能汇聚起最强大的战斗力,向着同一个目标,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协奏出最气吞山河的交响乐。

掀起党员教育的“课堂声”。华坪女子高中十多年来每周开展“五个一”的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坚持不懈的党员教育让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托着女高的“本科上线率”常年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组织需把党员教育工作真真切切开展起来,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主义,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织常响起党员教育的“课堂声”,党员能跟上党组织的步伐,走在正确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党组织自会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战斗堡垒。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篇5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19年,刘永坦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仅仅一年后,他便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刘永坦倾尽一生,为国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长城”,凝聚了一支“雷达铁军”,又在自己八旬高龄时,通过设立基金,传承薪火,鼓励更多年轻人踏上这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

打开“千里眼” 筑造“新长城”

中国有着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12海里的领海权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是殊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必须捍卫的前线。

从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间,西方列强和其他国家从海上入侵我国达479次,入侵舰船达1860多艘次……

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如何给我国的海疆装上“千里眼”,做到料敌机先、有备无患?如何为万里海岸线筑就“新长城”,保家卫国、坚不可摧?

这是刘永坦用一生回答的问题。而他历经数十年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最终交上了一份辉煌的答卷。

一次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一次次突破国内科技瓶颈,开辟了我国新体制雷达之路,造出全天时、全天候、具备远距离探测能力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也由此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彻底打破地球曲率限制,让原先看不到的飞机、舰船,甚至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机,都在我国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前无处遁形。

如此壮举、如此功勋,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航再起航 前进再前进

1981年,刘永坦从英国学成归来,带回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视野和决心。

次年初春,他赶赴北京,向当时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的领导汇报了国际上新体制雷达的前沿动向,提出了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构想。

在此之前,中国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技术封锁、难度过大,迟迟难以破局。

这一次,刘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万字的总体方案论证。

在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课题组。1986年,课题组就完成了“某些单项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国内先进行列”的关键技术攻关。

但刘永坦心里清楚,这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果断提出,建立雷达站,把这些关键技术真正用起来。在航天工业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他们于1988年在威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

1990年4月3日,他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光点。一开始,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直到刘永坦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一时间,大家热泪盈眶、相拥而泣。

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刘永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但他从不在功劳簿上流连,果断提出更进一步,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现实中的应用。此时团队成员刚刚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喘息,但所有人都支持他的决定。

“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非常信任刘老师的远见,也崇拜他的学识和人品。大家都相信,跟着刘老师干不会错。”一位团队骨干说。

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工大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当时刘永坦的团队只有二十几个人,面对的却是一系列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的国际难题。他们再一次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我国全天时、全天候、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

走出一条光明坦途

刘永坦出生在1936年的南京,第二年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一家也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烽火连天,乱世浮沉,故土沦陷,血染山河——这一切深深刻在刘永坦早年的人生经历里。

“永坦”这个名字,既是父母对孩子一生平安顺遂的祝福,也包含着对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祈愿。

“我们怎么才能使国家强大呢?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做。”刘永坦曾经这样说。

他的人生故事,既伟大又简单: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利国利民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走出了一条光明的坦途。

2020年8月3日,他和妻子冯秉瑞教授相互搀扶着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以夫妻二人名字命名的“永瑞基金”。

刘永坦表示,希望基金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百年的新征程中,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创造更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数十载披荆斩棘、数十载呕心沥血,他和同事们开辟的这条科学坦途,还将永远绵延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得越来越宽敞。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

师德楷模事迹材料8篇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心得体会5篇

时代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最新5篇

时代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精选5篇

青春建功新时代心得体会6篇

新时代教师发展心得体会7篇

新时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7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心得体会7篇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心得体会6篇

新时代教师10项准则心得体会6篇

关于时代楷模的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