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的心得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最重要的一定就是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动机,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三字经的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读三字经的心得7篇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1

从幼儿园开始,妈妈、爸爸和老师就让我不断地接触了不少国学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十六计》……

到现在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这些经典的中华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货币,陆续存入我这个大脑银行,伴随着我健康成长,从中受益。在所接触的国学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三字经》了。第一次见到它应该是从三岁多开始的,那时候我还小,什么也不懂,但是很乐意参加每天睡觉前的“亲子活动”——全家诵唱《三字经》!妈妈读一句,我就跟着读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觉得像在读顺口溜一样,朗朗上口。有时我们读着读着,居然还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

那时我还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把《三字经》作为我的“训蒙”读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时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布:“我会写‘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写胖一点就变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过了一会儿,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小学的第一个寒假,班主任李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作业——背诵《三字经》。因为脑海中有似曾相识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学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几天的时间就全部背完了。

这一次,我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但比别人认识的`生字多,还阅读了“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献之练字”等许多励志的故事,懂得了孝敬长辈、勤奋学习、从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级假期的一个傍晚,因为不满妈妈的严厉批评而闷闷不乐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书柜里找到了它——我的良师益友《三字经》。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些亲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帘时,心里变得十分沉静,回想起自己的过错和长辈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现在,国学诵读已经成为了我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畅游在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里,融入到古圣先贤仁义礼信的心灵中,我明白了这些经典就像春天的种子,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2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这些榜样都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3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够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从这本书上能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够流传下这样的书而自豪!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4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 地理 人物 天文气象 诗书礼乐 教育 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 义 礼 智 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 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满分作文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 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暑假期间,老师布置我们读《三字经》这本书。爸爸说,《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和精髓,阅读它可以学习古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从中汲取智慧。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书中的每个故事传说 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我有一个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就不好好学习,很贪玩。父母怎么说他也不听。现在,他看见他们原来上小学时的朋友,考上了知名的大学,我哥哥只考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他就非常羡慕。后来他一想,非常后悔,后悔上小学时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到了长大就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学已经晚了,也不行了。所也趁我们还小,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 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 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 《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 历史 天文 地物 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 三才 三光 三纲 四时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经 三易 四诗 三传 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 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中还例举了许多意义匪浅的故事传说,如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五子登科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等,其中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的故事传说让我受到一些启发,说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 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 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苏洵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现代的我们所缺乏的,由此我们更应向他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传说,“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为受到了母亲的教育,从此以后,专心致志一心向学,后来成为了一代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这是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及以后能成为有用的人,父母为我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却没丝毫怨言,所以懂事后的我们更该为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 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传说,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 历史 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 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传说中。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提高自我的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 易记 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 有历史故事传说 有道德常规 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开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看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饱含人生哲理,我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 发芽。

朋友们,你们听过“三百千”吗?它是三本中华第一启蒙读物,分别是:《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而《三字经》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发笑的是我第一次见识这本伟大的书,既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暑假的英语夏令营中接触的。老师告诉我们《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 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了广大人民,这不止是因为它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传说,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四句一组。读起来琅琅上口。它的词藻朴实无华,并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到我国的历史 文化和礼仪。

在文学讲座课上,我们拜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说“首孝弟,次见闻。”,它的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我认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大写的人,而是一个外表是人,内心冷酷的冷血动物。还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包含的意义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想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在告诉我们蚕吐丝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给人们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连小动物也不如了。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风 雷 雨 电,大地的山川河流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这个世界。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 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了解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浓郁的文化底韵。在同时也让我结识了五千年来的名人。《三字经》包罗万象真不愧为中华儿童第一启蒙读物!

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拜读过这本著作的话,赶快到书店解解眼馋吧!

从幼儿园开始,妈妈 爸爸和老师就让我不断地接触了不少国学经典,如:《三字经》 《论语》 《增广贤文》 《弟子规》 《三十六计》……

到现在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这些经典的中华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货币,陆续存入我这个大脑银行,伴随着我健康成长,从中受益。在所接触的国学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三字经》了。第一次见到它应该是从三岁多开始的,那时候我还小,什么也不懂,但是很乐意参加每天睡觉前的“亲子活动”——全家诵唱《三字经》!妈妈读一句,我就跟着读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觉得像在读顺口溜一样,朗朗上口。有时我们读着读着,居然还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

那时我还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把《三字经》作为我的“训蒙”读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时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布:“我会写‘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写胖一点就变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过了一会儿,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小学的第一个寒假,班主任李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作业——背诵《三字经》。因为脑海中有似曾相识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学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几天的时间就全部背完了。

这一次,我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但比别人认识的生字多,还阅读了“孔融让梨” “凿壁偷光” “献之练字”等许多励志的故事传说,懂得了孝敬长辈 勤奋学习 从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级假期的一个傍晚,因为不满妈妈的严厉批评而闷闷不乐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书柜里找到了它——我的良师益友《三字经》。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些亲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帘时,心里变得十分沉静,回想起自己的过错和长辈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现在,国学诵读已经成为了我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畅游在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里,融入到古圣先贤仁义礼信的心灵中,我明白了这些经典就像春天的种子,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 长叶开花,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5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6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诵读《三字经》。通过诵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在这薄薄的《三字经》中,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小学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读三字经的心得篇7

在我呀呀学语时,妈妈只要一有空就在我身边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没要求我也跟着背,后来听得多了,我也就慢慢会背了。从一开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扬’,再到‘弟于长,宜先知’,再后来我就和妈妈配合背,有的时候是一起背,有的时候是接背,我背前面她背后面,一句接一句,我越来越喜欢《三字经》了。

上学之后,我对《三字经》才有真正的理解,而且发现《三字经》对我帮助很大。从‘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为何’这句话中我知道了;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即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它告诉了我趁年少时用功学习,这样长大才不会后悔。这使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也一直把它牢记在心。当我学习想偷懒时,我的脑海里总是会出现这句话,它激励着我好好学习。

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我知道了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雕刻玉器一样,只有刻苦磨练才可以成大器。以前我的学习总是很肤浅,一知半解,学完《三字经》之后,我认识到学习中即要一心一意,还要懂得深钻细学,养成自觉认真的好习惯,会让我受益无穷。

中国的国学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读三字经的心得7篇相关文章:

三字经的读后感600字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读三国的心得7篇

读《家》的心得优质7篇

读三国的心得最新7篇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优质7篇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7篇

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读三字经的心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