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心得体会优质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只有勤于思考,才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体会,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才行,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当妈妈心得体会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当妈妈心得体会优质7篇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1

我家宝宝性格比较外向、活泼开朗,爱和小朋友玩,在同龄人中讲话数较早的,且表达比较清楚,这与小的时候妈妈、奶奶带着她,总是和她讲话,总带到外边玩耍有关系的。

在对待宝宝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的宗旨是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注重性格塑造,既重视智商培养,也重视情商的发展,让她健康快乐成长。

一、全家共同努力,培养习惯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三代人住在一起,对宝宝虽然都很宠她,但不溺爱。自从她上幼儿园起,我们就很重视她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首先告诉她每天要做哪些事,比如早上七点二十分起床,然后穿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由爸爸送去上幼儿园,下午回来玩一会游戏,晚上六点半看《智慧树》栏目,然后再看会书、或者画画,八点二十分准时洗漱准备睡觉。时间久了,她自然就养成了每日生活习惯。这期间,全家人无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保持意见一致,给她以强大的约束力。在学习方面,除了她在幼儿园的时间外,我们安排三个时间段来教育她,一是每天早晚上下幼儿园途中,早上她爸爸开车送她会播放幼儿教育方面的碟片给她听。放学途中,奶奶或妈妈会询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学了哪些东西,让她复述一遍,并从中指导她,帮助她加强她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二是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这段时间,我们会读故事、让她看电视(少儿节目)、画画、练习舞蹈、和她一起做活动(玩逻辑狗、搭积木、拍皮球、骑自行车等),一方面增长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锻炼身体,培养情操。三是双休日和节假日这个时间段,我们一般会抽出时间带她出去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去玩,或者带她出去旅游。一方面开阔她的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通过让她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她的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这期间,我们会利用她爱问问题、好奇心强的特点来引导她,不能就随她玩。

二、做好表率作用,冷静处理问题

作为三四岁的小孩,正处于好动期,而且模仿力特强,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对此,我们在家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她在的时候。比如要求她从外面回到家和饭前要洗手,我们每次都是带着她一起做,让她知道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做的。偶尔如果哪个大人没有做,她就会指出来,这时我们就会很认真地接受她的批评。有时我们在家做家务,她也会主动过来帮忙。作为孩子,都有闹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对此我们采取的是坚持原则,讲道理冷静处理的方式。比如宝宝在外面看到她想要的东西,非要大人给她买,不给她买就又哭又闹,这时不可心软改变立场,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是不是她很想需要的,这时候不能给她,给她的话是鼓励她,到后边哭闹成了一种武器。还比较小的时候带着宝宝到超市,看到卖糖果的摊子,赖在那里不肯走的,我们坚持不买,把在那里哭闹的宝宝拎了出超市,后边还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我反对,说没买单不能这样子,再到后来就不这样了,只是跟妈妈商量,买一些好不好,这个时候,买了会很高兴,不买也没很大情绪了。有时候,宝宝实在顽劣,弄得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她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宝宝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宝宝是很好的榜样教育。

三、注重品德教育,培养情商发展

当前,情商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父母应承担在培养孩子发达情商、健全心灵方面的重任,把孩子培养成高智商、高情商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家从宝宝能讲话时,就培养她从小懂礼貌,见了长辈要开口问好,学会恰当使用“对不起”、“谢谢”等这些礼貌用语。鼓励孩子关爱她人、帮助她人。 比如在街上见到身体残疾的乞丐,我们都有意问宝宝:“你觉得她可怜吗?”宝宝会说:“嗯,她好可怜”。我们就启发她,那你应该帮助她呀。然后给她一些零钱,让她送到乞丐手上。久而久之,她在街上见到乞丐都会主动要求我们给她钱去给乞丐。还有在家让宝宝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做一些整理她的书籍、玩具、鞋子等小事情,培养她劳动观念,懂得劳动的辛苦,让她明白父母养育她们是多么不易。当她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鼓励她要坚强,勇敢地克服困难。比如我家宝宝刚开始练习画画时,画的不怎么行,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的好被老师表扬时,她就有点泄气不高兴,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就安慰她,不要紧,要刻苦练习,要有耐心不能急,你一定行的。在我们的鼓励下,她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画的水平比以前也进步了很多。另外我家宝宝在学习舞蹈时也是这个情况,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要让她做压腿等舞蹈基本功,确实很累,她起初怕苦所以很多动作总是不规范,于是我就每天晚上抽二十分钟时间帮她一起练舞蹈基本功,培养她吃苦的精神。

另外,我们常常鼓励她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和小朋友们分享,遇到小朋友有什么困难,鼓励她积极去帮助别人,培养她集体主义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和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发生了矛盾,我们会跟她说要谦让一点,有什么事和老师家长说,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小朋友,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还有一点就是,宝宝现在年幼,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能明辨是非,这时如果家长不及时正确引导,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受到误导。因此,我们在对待她的日常言行和其她社会现象时,都会明确地告诉她这是对还是错,是善还是恶,让她的脑海里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事又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2

在女儿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孙老师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方面的书。关于这方面的书我看了很多,当时也不看好,当我从卓越网买来后,随便翻了几页,我就被书里面的内容给迷住了,但这段时间实在是很忙,今年教的是毕业班。看了差不多一半,但还是让我的眼前顿时明朗,作者真是写得太好了,对我作为老师作为妈妈来说很有帮助,真是给我好好得上了一课,受益匪浅!

这本书,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师,书中对中国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分析得较多,让人更加明确父母的教育更为重要,父母的素质提高更为迫切,说真的,这位妈妈做的不是一般的好,而是一般人很难达到。为人父母,尽心尽力就是最好。下面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感想:

1、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是会陪伴孩子一生,并让她受用一生。作者女儿圆圆,什么书都读,她不会去干预孩子读书的内容,并且给孩子制造很多阅读的时间,在的孩子受到的外界诱惑实在是太多,如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等。书中对爱看电视也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认为电视只是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信息,不是主动去学习,即使要看不是什么时间看而是选择看什么栏目。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而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那学习的问题就会出现。

2、“不说”比“说”是更难做到的事,“不管”比“管”更难做。指令和监视不是教育,如果教育这么简单,那世上就没有恨铁不成钢的事情发生。做父母就要像农夫一样,想让种子发芽,就要给种子一个肥阔的土地,适当的浇水,适当施肥,这样种子就一定会发芽,之后为其除草施肥,按其生长的特性来管理,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贫瘠的土地,长出的植物不会茁壮,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丰收的喜悦。土地的状况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科学的管理就是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别。这是我对书中这一比喻的理解。要想孩子长成什么样,就看父母给她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理解、支持、学习、沟通……

3、对孩子设立“记功薄”。想要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就要强化好的方向,不要让消极的负面影响到孩子。不要以物质作为奖励,因为物质上的奖励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要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对立起她对学习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幸福的家庭就是五星宾馆。即使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上“留守儿童”。

以上是这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一个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作者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作者给了我们妈妈这个机会,学习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3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一定会万分惊讶。但在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笔下,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在一天清晨,醒来的旅行推销员格雷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起初,它还可以说话,但后来就逐渐丧失了人的声音。格雷高尔的丑陋模样惊动了家人们,他们把格雷高尔关在了房间里。他成了家中的丑闻,亲人的累赘,连最为关心他的妹妹也公然宣称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家人们纷纷谋求生路,格雷高尔也在人们的唾弃下悄然死去。

这篇小说曲折动人地写出了格雷高尔变形前后家人们的态度,同时也发人深思:这种“变形”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们真的.“变形”了吗?事实上,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一个躯壳,他的内心仍执著于以往的一切。在小说中,格雷高尔起床后想的还是自己的差事,并不是自己正遭受的厄运本身;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爱好,坚持不让家人拿走他心爱的画,以至于被父亲赶回房间;他被妹妹的美妙琴声所吸引,吓走了访客,招致了家人的彻底唾弃。他一如既往的保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忘了自己是一只甲虫。而格雷高尔的家人们的丑恶嘴脸,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有的父母先孩子生理有缺陷,就丢弃了他们;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家人们便任其自生自灭……格雷高尔的家庭,就是一部分社会的缩影。也许,一些人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喜爱不曾改变对他们的嫌弃只能是浇灭希望之火的冷水。对待他们,则更应该是像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而不是一昧的讨厌和施舍。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怀着一个乐于奉献的爱心,坦诚相待,相信这世间将更美好。

或许,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不“变形”,但挽救每一位“变形者”,才是对他们的申诉的最好答复。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4

我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有一对可爱的女儿。她们的出生带给我们做父母的太多惊喜,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她们成长有关的所有问题对我们这对新手父母来说都是陌生的领域,我们要不停的学习才能跟的上她们成长的脚步。

我们自己的父母年纪都很大了,我们只能请阿姨带,幸运的是我们碰到的月嫂和阿姨都上过蒙特梭利的培训课程,她们给了我们最初的理念:就是顺其自然,从建立喂养规律到每个阶段该注意什么,全是她们教我们的,我女儿吃手指和扔东西的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受过限制。所以她们从婴儿时期就一直表现的很开朗,很柔顺。到她们五个月时我看到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育儿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教了我许多观念和技巧,非常实用,让我懂得光有爱是不够的,要学习爱的'技巧,不然父母的爱反倒会束缚和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这里分享两个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则:

我学习到的原则一:就是要保护好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不管他是打碎了杯子还是打翻了水盆,不要急着呵斥他,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你可以肯定他,再请他帮忙一起收拾,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比如他拿着玻璃杯,你担心打碎了,应该怎么说?多数人会说“你不要打碎了”,实际上重点应该放在具体行为上“你要抓紧杯子哟,这样就不会打碎了”。

原则二:给予孩子有效关注。就是用语言客观描述他的具体行为。这个方法最好用,从5个月到现在都还很有用。这样你不用说宝宝你很聪明,宝宝你真棒这类的话,孩子从你客观描述他的行为里感觉到你注意他所做的了,并且注意到了细节,不是敷衍他,他能感知到你的认同和欣赏,他会感觉自己很能干,很自豪的。比如读故事书,她们会说这里有兔子那里有小猫,我就说:嗯,你观察的很仔细。或者在画画时,我看她们画一会,然后评价一下:我喜欢你配的颜色。她们就会得意一下。

随着她们两个进了幼儿园,她们的进步飞快,又有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比如如何建立必要的规则,如何处理两个人的纷争...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啊!以后有什么心得再继续分享。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5

放假时,领导布置学习任务,要假期每人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发到博客上。我带着任务到图书馆买了四本书,利用间隙读完了一本书。

这是一本韩国的96岁的妈妈洪荣女和72岁的女儿黄安娜合写的一本书。这两个年龄段我都没有达到,对韩剧的痴迷以及韩国女人的秀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阅读兴趣。

妈妈,作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在人生的晚年七十多岁时开始学习认字写字,并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妈妈的衣柜的抽屉里发现了她的日记本—足足有八本。在妈妈的日记中,有对于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感谢,有她热爱的美丽大自然和悠闲生活,有相逢的欢喜和离别的痛苦,有每个人都具有的天生的孤独,还有她剖析、反省自己内心世界的智慧。

读这本书,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妈妈洪荣女七十多岁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离开首尔独自一人到离家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乡下种菜,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文中虽然写的是异国他乡,让人感觉到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小小的庭院里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悠闲地觅食、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谈天说地、庭院的后面长着绿油油的菜苗。一幅田园般的生活场景浮现在眼前,一位老人不辞辛苦地在田间劳作,为的是让子女能吃上自己做的泡菜和酱引子。她难道不想念子女和儿孙,文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盼,她把这种大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独自享受那份孤独。孤独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每天早晨和晚上,妈妈会到菜园里看看蔬菜,浇浇水,除除草,那种感觉,跟当初养孩子的时候一模一样,心里满满的全是幸福和满足。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妈妈是一位坚强的妈妈,人老心未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要让自己的生活诗意一点,忙中享受其中的乐趣,闲时分享其中的惬意,富时享受物质的多彩,贫时不忘现时的拥有。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的心,我们都会领略生活中不同的景象,领略旅途中不同的风景!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6

其实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但我并不了解。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才对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看书时我也常常联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为。

比如打针这件事,记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妈妈就带她去了医院,医生看过后说要抽血检验,侄女一听就害怕了。虽然我们一直安慰她打针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许是因为家里人常常说如果她不乖,就带她去打针,以至于让她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针很痛的。或许家里人的行为应当避免,我们也应当以温柔的方式告诉她打针是怎么一回事。

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书中所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从小到大读的书不多,虽然偶尔心血来潮会买书看,但并没有阅读的习惯。虽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作文,但我发现,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作文真的写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写不好,或许就是因为思想和言语不够丰富。而如今电视和电脑触手可及,每次家里人没时间管侄女时,就会让她去看电视玩电脑,从没想过让她看看书或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我们全家人都应该反思吧,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照搬书中的方法,但我们应当去学习,去体会,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学到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吧。

当妈妈心得体会篇7

初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之前代课的学校,那时学校推荐师生共读,就发给我们老师一人一本书,其中就有它。前几天才想起看它,此时我已是2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有许多困惑和不解。最近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尹建莉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她的许多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这为孩子上小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书中谈到了她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我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都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我的女儿也2岁多了,但至今仍没能爽快地吃下一餐饭,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妈妈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唯有骂,但总是骂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还真有招数!接着,我就跟妈妈说了,刚开始妈妈不舍得,第一次不给她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要吃饭,,发现她竟然在吃饭的时候特别乖,吃的还很香,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当妈妈心得体会优质7篇相关文章:

当基层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

当英语助教的心得体会6篇

当领导感悟和心得体会6篇

当幼师的培训心得体会总结8篇

当图书管理员心得体会6篇

当母亲后的心得体会8篇

大学生当助教的心得体会6篇

当辅导老师的心得体会8篇

当保育员心得体会范文5篇

当保育员心得体会总结推荐5篇

当妈妈心得体会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