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中的细节,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方法,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这儿俗称小年。集市就在家门口,也没有心情去转。儿子呢,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缠着父母去给他买烟花,而是找同学玩去了。感觉这样的节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真的,节日,要的是一份兴致,一份盼望,一份欣喜,一份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于这样一个传统、隆重的节日,我心底的欢喜哪儿去了呢?我小时候的小年哪儿去了呢?
小时候的小年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热闹,尽管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它带给我的却是满满的欢喜,父母浓浓的爱……
小年前,我们这儿会有三天集市,正月初九、正月十二、正月十四,记忆中的小年,父亲总会在这三天去集市上,零零碎碎地买些吃的菜啦、肉啦,但最重要的,每到小年,父亲一定会也总不会忘为我们姐弟几个买一些烟花,所谓烟花,其实就是那种很简单的 “娃娃”, 它就是一个娃娃形状,可以站在地上,父亲用火柴点着它头上的“小辫”,它就会放出五颜六色的小礼花,能有半个屋顶那么高,有时父亲会用手拿着,让它对着墙壁绽放。吃完饺子后,小弟总会嚷嚷着让父亲点娃娃,我们也总会说:“别心急,这得等到天黑了再点,不然会看不到它的彩光。”于是,我们也和小弟一起慢慢等待天色渐渐暗下来。
首先,母亲给各路神仙、祖辈仙人“送元宝”、烧香,我们跟着母亲一起磕头。接着就是上灯了,上灯是很忙活人的,各个门前两旁,压水井旁,大门前,厕所内等都是要它有光亮的,我们把手指细的小蜡烛点着,然后在地上滴点蜡泪,把蜡烛粘在需要上灯的地方,这就万事大吉了。这时候,院子里、大门前亮了,红红的小蜡烛摇曳着温暖的小火苗,欢喜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个时刻,对大人来说,最欢喜的是没有风,点着的蜡烛不会灭,这证明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如果有风,点着的蜡烛会被风吹灭,母亲便自言自语地说:“今年怎么不收灯呀?”从母亲的语气里我们听出了大人的担心。于是,在上灯有风的时候,我们便会用小手罩住蜡烛,不让风把火苗吹灭。没有商量、没有约定,家家户户几乎都在这个时刻上灯,自家的灯上完了,就该从家里跑出来观赏胡同里别家大门的灯了,大人拉家常,小孩子蹦跳着,然后再一同去当街转转玩玩,一村的人这都又集合到一起了。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2
在元宵节前夕,天长小学五(4)中队开心小队的少先队员们聚集在一起,了解元宵节习俗,自己动手做diy汤圆。六名小队成员以蓝袖套、红袖套为界分成两组,拉开了做汤圆的pk大战,看那组做的汤圆又快又好。两个小组组内又进行了分工,一名队员和汤圆面团,两名队员制作汤圆馅心;怎么样才能把雪白细滑的糯米面变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呢?负责和面的许雨晨和朱思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面和好,她们深有感触,做任何事都有诀窍哦,别小看和面,水太凉了不行、太烫了也不行,水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哦;接下来是做汤圆,要把黑芝麻馅心包进汤圆面团,而且汤圆要做的大小一样,还不能露馅做成“熊猫”汤圆(黑白镶嵌),这对每个队员又是考验。一开始陈欣阳、丁之涵、朱思彤做的汤圆都咧开了“嘴”,怎么都揉不到一块。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才找出了诀窍,原来做好汤圆的诀窍在搓汤圆上,搓汤圆要细心和耐心,用力得当,搓出来的汤圆才能光滑圆润。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两匾子的汤圆终于做好了。瞧!两组队员做的汤圆不分上下。
接着两组队员分别推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同学剪出了两个“福”字。并把“福”字贴在盛满汤圆的盒子上。
在社区高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把汤圆送到仙林苑5幢301的王德凤和303的沈美英老人家。(两位老人平时都是独居,而且身体不太好) 当队员们把贴着“福”字的汤圆盒送到两位老人手里,并祝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时,老人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不住声地说:“你们这些丫儿真懂事!感谢你们来看我们!” 队员们感到:我们的新年习俗应该和我们的传统美德相互呼应,元宵节也称团圆节,在元宵节前夕,我们学做汤圆,加深了对元宵习俗的理解。同时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元宵节把我们亲手做的汤圆送给社区孤寡老人,就是把我们的年俗和传统美德结合在一起,为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快乐和大家庭的温暖。陈欣阳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元宵节时能让孤寡老人品尝到我们亲手做的汤圆,这个元宵节太有意义了!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3
元宵节看花灯是一种中国传统习俗。这不,昨晚我就去看了,我们这个家庭有一个规定,大年三十去姥姥家,和正月十五去姥姥家,大年初一去奶奶家,大年初五去奶奶家。所以说,今天来是必定的。
在姥姥家看的焰火汇演,可漂亮了,又打出笑脸的,又打出圆圈的。在那里吃晚饭看一会焰火汇演聊聊家常,我们就走了。来的时候搬来了一箱烟花。走的时候,我们下去放,还有几挂白色的全放了。把我姐姐他们送回家,我们就去陶瓷科技城去看花灯了。那里的花灯,真叫个漂亮啊。
去了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劈山救母,演的很形象,可惜就是不动,如果动的话就好了。会更逼真,还有一个叫鬼什么来着,忘了,不过也挺好的。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一边走,我一边听妈妈解释着牛郎织女是怎么一回事。
渐渐地,我有些渴了,妈妈说:“要不要梨汤?”“要!”我们俩买了两杯,10元钱啊。够坑的。最让我生气的是,竟然和矿泉水一个味,不不不不,比矿泉水还难喝啊。我猜测,矿泉水加上食用色素加了梨片,真够难喝的.。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孔雀开屏,真够大啊,而且还很漂亮。一个羽毛上有许多的灯泡,led的。我们该向回走了,漂亮漂亮真漂亮。看得我眼都花了。
妈妈说:“总的时候买一个纪念品回家。”我高兴的要死。
我来到几个小摊前,有许多种类,我都不知道选什么好了,我最终决定,选狼牙棒。因为这个很吸引人,我看用心许多人买呢。所以我也买了我们打价一段时间后,决定8元钱出手。我也很同意。
快走的时候,我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也是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还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这两项我都很喜欢,有天宫一号,由神州八号的。多种多样,我也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有一点太假了,不过也挺好的。出去的时候还有一条龙。
这次去看花灯很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买的梨汤,我们都没有喝完就不要了。我感觉那十块钱真是花的冤枉钱,下一次来的时候,再也不能买了。真是欺骗客户吗。喝的我很难受很难受得。总体来说花灯不错。
有机会他家去看看吧。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4
元宵节,它虽然没有春节热闹的气氛,没有春节红火的喜庆,也比不上春节的历史悠久,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含义。
因为元宵节紧挨着春节,所以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却很开心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小时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节像春节一样热闹,一样有趣。
记得有一句古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每次还没到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做准备,排秧歌、买烟花、买灯笼,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便会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就只为了那一天而做准备。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还算清静,可以到中午,刚吃过晚饭后,如果你想午休,那恐怕没戏了。刚一过十二点,街上就准时开始了敲锣打鼓,随即而来的就是俗称的扭秧歌。各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透出了节日的气氛,都跳出了自己的个性,各式各样的,有扮小丑的,有举花伞的,有转手绢的,使你大饱眼福。看完了,会觉得肚子有一点饿了,这是餐桌头号食品——汤圆,一个个浓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阵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是个开幕式,最为热闹的还要数晚上了。
晚上,整条街都比以往亮,灯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满目的灯笼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材质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拿一根细竹竿,将点燃的灯笼挑起来,俗称挑灯笼,也有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看花灯。
看,那边是什么,热火朝天的,走,去凑凑热闹。哦,原来是——猜灯谜呀!火红的纸片透过灯光,将整个广场都被红色包围,被喜庆包围着,人们站在一张张纸条前,有的低头用手机查,有的挠挠头,有的安静的思考,想到后,便争先恐后地去兑奖,广场充满了无穷的欢乐声。
最后,再欣赏一下圆盘般的月亮,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全月,皎洁的月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种仙境般的美。
这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一个与众不同,热闹非凡的'节日。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美丽、热闹、与众非凡的家乡!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5
说起元宵节,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另名元夕、元夜、上元、灯节。元宵节真是热闹非凡,下面我就谈谈家乡的元宵节吧!
盼哪盼哪,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村子里可热闹了。大家为了迎接元宵节,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已经陆陆续续起床了,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忙着到土佛山拜“土佛”,据说拜得越早的人得到的福禄就越多呢!
你一定奇怪什么是“土佛”吧!告诉你,土佛山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康镇忙况村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风景名胜古迹,它是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洼子地里生长着一尊尊天然的由土壤凝聚成的像佛一样的土樽,高约10米以上,顶部开满各种野花,看上去十分壮观,因此得名“土佛”。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各地的人们都来这里烧香、杀鸡、杀猪参拜。求得“土佛爷”的保佑。传说是诸葛亮带兵打战路过此地时,天上下着倾盆大雨,再加之士兵们疲惫不堪,诸葛亮说:“走得动的继续前进,走不动的就在此地休息,让以后的人们每年来此地为你们烧香祭拜两次。”因此就由今天这种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都是人山人海的局面。还传说在古时候,“土佛老爷”和“土佛娘娘”还经常给附近的人们借东西呢,有一次,因为有一户人家借了被子回家后,被小孩尿了尿,没有洗就拿来还,惹得“土佛老爷”和“土佛娘娘”生气后,就再也不给人们借东西了。不过不管怎么样,人们对“土佛”还是非常崇敬的,每年到这里烧香拜土佛的人不计其数。
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非常热闹,从永康到土佛山这条路上从正月十四和三月十四就有车辆陆陆续续的来,到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十二点左右,土佛街上人山人海,参拜后的人们都来到街上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有的拿着相机在和土佛照相。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皎洁的明月高挂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中,人们点着灯笼,放着美丽的烟花,整个村子美丽极了。小朋友们跳啊、闹啊、唱啊,玩得非常开心。
啊!家乡的元宵节真让人难忘啊!亲爱的各位读者,记住噢!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我们的土佛山等着你光临哦。愿好人一生平安!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6
按照我们乡村的老规矩,今天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我们这些天真、浪漫的小朋友又可以在自己幸福而温暖的家中大干一场了。但大人们可就倒霉了,因为不但要准备很多的美食,还要准备很多很多的事来过元宵。
我们的乡村过元宵首先要家家户户都挂上大红灯笼,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照的通红,祈祷今年好运的到来,然后在村庄的小溪里放水灯,烧香拜水神,祝福我们那里的下一年有源源不断的水,希望下一年不要再停水。还有我们的家家户户都要点‘满堂红’,所谓满堂红,就是在我们家家户户的所有床前,门前,灶前,都放上一块萝卜,在萝卜上面插一根蜡烛和一根香,然后把家中所有的灯都开起来,啊!真的好亮。
还有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舞龙灯。根据我们这里的传统,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这三天是要舞龙灯的。不过,今年的春节,我们的乡村已经提前开始舞了,就在正月十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这里的龙灯就已经不舞了,那舞龙灯可美了,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有趣的舞龙灯吧!
我要和你们大家分享的是从我们村的舞龙灯到柳坡村的途中所有有趣的故事。我们村的龙灯舞到柳坡村的时候,我们从马路上就舞起了各式各样的阵,一直把龙灯舞进了广场,正在这紧要的关头,爸爸突然要上厕所了,便让我代他舞龙灯,我抬起龙灯高兴极了!可到后来,还真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舞到小巷里,鞭炮声连绵不断,有时鞭炮屑还会炸到身上来,我只能硬着头皮在那杂乱的“鞭炮声”里走着,我差一点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吓死了。从满是鞭炮的小巷里走出来后,就放心多了,可转头一看,爸爸还是没有来,不过放正都是直路,没事,刚刚不是还从小巷里走出来了吗?”我有些得意洋洋的。可老头似乎总要与我作对,龙灯竟然要开始翻心了,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直到翻心圆满结束,爸爸终于来了,可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但我还是很开心、很快乐。
今年的过元宵感觉跟以往都不同,比以前的元宵节过的更加丰富、更加开心了,大概是因为我第一次舞龙灯吧!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篇7
在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丰富社区居民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创社区和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增强居民群众团结向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月15日上午,宝积社区党总支以“社区喜迎元宵节,居民同乐促和谐”为主题在社区大门口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来自社区的党员、退休人员、空巢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社区志愿者等近4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叠彩街道党工委书记秦亮也来到活动会场指导工作。
社区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事前做了全面的布置,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五颜六色的彩旗和谜语在风中飘起。整个活动现场节日气氛浓郁,喜气洋洋。既安排了管段民警做好保卫工作,还邀请了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为现场的老人免费体检。不但准备了套圈、盲人击鼓、猜灯谜等多项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游戏活动,还特意安排了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环节。
活动现场,社区主任刘永红首先向居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致以良好的祝愿。接下来在一阵阵的掌声、欢笑声中,活动正式开始,老人们有的玩套圈、有的正在猜谜语、而有些老人却开心地包起了汤圆来。老人们个个都欢声笑语,精神抖数,充分反映了退休老人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以及对社区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的支持与热爱。当志愿者们把象征团圆吉祥现煮的热腾腾的汤圆送到现场每位老人的手中时,不但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政府给予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大家更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和内涵,现场的人更能感受到她们在社区这个大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宝积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展示了社区文化风貌,使宝积社区居民亲身体验了文化魅力,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让居民过上了一个温馨、愉悦、轻松的元宵佳节。
关于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