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读后感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读后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写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于一本著作的看法,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春之歌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1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林道静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真诚,以及那一份为了祖国愿意捐献自己一切的赤忱之心。
回归到我们现在这群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少年们身上,有不少人喜欢抨击我们,说我们一代不如一代啊,浪费党的栽培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在努力着,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人才,努力报效祖国。
我们把握得住青春,不需要过分坎坷,只需要平平淡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得住现在,不需要过分辉煌,只需要平平凡凡,尽自己所有的心血灌溉每一株花朵,把握得住未来,不需要过分耀眼,只需要让周围人看见,尽自己所有的思考力选择每一条道路……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用行动就可以证明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很好!
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即使迷茫也能再次找到方向,即使害怕也能再次鼓起勇气,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爬起……党永远会在前方指引着我们的道路。
请让我们珍惜这段时光,在党的阳光下努力前行。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2
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古老而动荡的古都北平,但斗争的烈火已经燃烧起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激愤的斗争必将破除寒冷刀剑的阻挠,而这冲天的烈火也会在不尽的斗争中永远地存续。
?青春之歌》围绕着故都北平,以不断的斗争为主线,描绘了一段鼓舞人心的顽强斗争过程,也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最后参与革命的思想变化过程。文章以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引入,以数万人轰轰烈烈的壮烈游行收尾,表现出“革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文章虽已收尾,但实则并未结束,从激动人心的高潮戛然而止,那六个点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曲折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我常喜欢在深夜阅读这本书。书中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斗争中燃烧的烈火,与幽静而漆黑的阅读环境一起,构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有趣氛围。沸腾的热血染红了寒冷白亮的屠刀,斗争的激情打破了白色统治的死一般的恐怖,书中的情节常常使我激荡不已、流连忘返,仿佛自己置身于八十年前的硝烟弥漫的“战争”。长久地沉迷,终归恋恋不舍地离去,才发现时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许多……
?青春之歌》的气氛总是紧张得没有一丝喘息的时间,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脱身,来到新的环境,却又一次卷入到了新的斗争之中。即使到最后,斗争达到巅峰之时,紧张的氛围仍未散去:林道静虚弱的身体,徐宁的不幸被捕,江华在演讲完后迅速消失……一切都令人担心,但文章的结尾并未对此作出最终的陈述,正如文章所说:“在激烈的紧张的斗争中,个人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青春之歌》中还有许多与同类书籍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并非荷枪实弹的战斗,也并非以笔为枪展开文字的攻击,而是普及宣传革命意识,唤醒公众的爱国之心,并参与到盛大的游行之中。此外,《青春之歌》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如:革命并不是要参与到战争之中,积极宣传爱国意识同样也是伟大的革命;因革命而壮烈地死固然是光荣的,但更要想方设法地活下来,从而更多地参与革命。
烈火并不会因白色恐怖而止息,反而会更加努力地斗争、拼搏,愈烧愈旺,最终冲破黑暗的阻隔,展现出革命斗争最灿烂绚丽的光辉!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3
很多年前,读过这本书,因为十一的征文活动,让我又一次想其它。回想当时对这本书的感觉只是觉得他跟很有场面感的战征时期的小说不一样。再读还是很喜欢文中的林道静,每读一本书都觉得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经历人物的痛苦,欢乐,蜕变,成长。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我们的当下也是如此的。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4
暑假,我迷上了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如《红岩》,《铁道游击队》,《红军不怕远征难》……几乎天天和她们约会在一个个静谧的下午。杨沫写的《青春之歌》带给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此刻,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总让后人为之感叹,为之敬佩,这位“女保尔”以她的年轻、热情、斗志,无私地为革命抗战所奉献着。她孤独的脸略显苍白,那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她的眼神仿佛向读者诉说着;“我痛恨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更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她的一举一动在向我们暗示着:“腐败,封建社会,日本帝国主义终究会被我们打败,真理是必胜的!”;她的心在怒吼着:“不愿当奴隶的人们起来斗争啊!我们坚信,一定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这属于中国的地盘!”
“冲啊,冲啊……”随着林道静的一声愤慨的呼喊,上百民学生凝成了一座人的铁壁,开始愤怒地向包围他们的军警冲击过去。许多名教师和学生向拦阻他们,毒打他们的军警肉搏,道静、晓燕、槐英几次被军警打倒在地,秀发蓬乱了,脸青肿了,鼻血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而她们又昂然挺立起来,不顾一切地冲去……他们用热血唱响了他们心中的青春之歌。
人的一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有低谷,也有峭壁悬崖。有些人被吓倒了,而有些人则挺了过来,他们面对的是成功的指示牌。
读完《青春之歌》,我不禁掩卷沉思,只有坚定心中的信仰,青春才是一首无悔的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霍金。他虽然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就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可他并没有放弃,最终成为了“宇宙之王”“另一个爱因斯坦”“ 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身残志不残的无腿作家张海迪,无臂钢琴家刘伟斩,无臂游泳健将曹会琛等都挺过了一道道坎,没有被挫折打败,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我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从现在开始奋斗,青春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激情四射,我要做的就是积极备战,努力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5
唱起青春之歌,书写和平永驻
徐徐升起的太阳,红的像血,就像用那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那热血是多么珍贵,是他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
在这几天我看了《青春之歌》这本书。《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战士的革命道路。讲了当秀妮生下林道静时,就离开了她,林道静高小毕业后考上了北平西郊的南山的女子中学,那时她已是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而她养母徐英凤为了钱财,让她嫁给一个阔佬,而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离了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老师。然而,校长余静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的她想跳河自尽,却被一位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的感动下,道静答应了他在一起,让她感觉到家的温馨,家的的温暖。但她不喜欢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到挫折,后是接触到了北大学生,思想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卢嘉川之后,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而余永泽却阻扰她参加革命活动,而卢嘉川被捕,这事让林道静如梦方醒,决心离开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参加了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
当日本人来侵略时,是年轻热血的青年们的反抗,在大街上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那雄壮、嘹亮的口号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反对卖国求荣的国民党!建立民众政权!”“纪念‘三·一八’,青年学生自动组织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那声音是那么激昂,那么愤慨,那么有力地震撼人心。
那时的青年渴望和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血流成河……在1937年到1945年,这长达八年的抗日,有多多少少的人陷入这水深火热之中。翻开历史,哪一页不沾满血迹?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留下了只有悲痛,悲剧。全世界人们都渴望和平,我知道战争的丧钟一定会敲响,全世界一定会真正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革命战士用他们的青春来保卫国家,唱起青春之歌,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6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人们用美好的言语去讴歌的。这些天,我就读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 “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通顺,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常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是多么的坚强!顽强地对待敌人,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字。他们的内心是强的,身躯是强的,理念更是强的!只有强者才能战胜敌人,击败敌人,他们是无比刚强的!
当今社会的我们,因为家家户户多是独生子女,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一遇到困难就害怕,所以个个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情还要依赖父母:作业、生活起居上下学的接送……因此缺乏了锻炼的机会。新闻曾报道,一位农村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她,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在困苦、艰辛的磨练下,她变得独立自强。任何事情她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我真佩服她啊!她像书中的林静道一样,自强不息。而我呢?我也是从小被宠坏了,自己的事还要依赖父母,一点儿也不自主,什么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仍需要父母的帮助与照料,还像一只幼鸟,那么大了,翅膀还没硬化,仍然不会飞翔,也不想飞翔。但自从我读了这本《青春之歌》后,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渴望那片蔚蓝的天空,多么渴望飞翔!我明白,我必须独立,必须坚强,因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会长大!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雨过的彩虹——更加沧桑,更加明亮,更加美丽!我们也应如此投入到风雨中,面对挫折,磨练自己,坚强自己的心理,坚强自己的信念,是自己蜕变!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篇7
青春是早晨的雾,虽经久不散,但又朦朦胧胧;青春是雨后的彩虹,虽转瞬即逝,但又艳丽迷人;青春是耀眼的流星,虽一闪而没,但又光彩绚丽……迷茫的青春,艳丽的青春,绚丽的青春,充满活力、生气的青春,永不放弃、敢于奋斗的青春,如歌如诗的青春!
著名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是著名当代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全书围绕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静道不屈服于命运,对家庭和对社会个人反抗,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以一批进步青年作为主人公,以学生运动作为主线,描写了北京的一批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在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进步青年:林道静、卢嘉川、俞淑秀、林红、罗大方、王晓燕、白莉萍、江华、徐辉……合上书,几个人影总仿佛在眼前晃动,像是一道明媚的阳光,一直照进我的心肺。
林道静,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倔强、固执,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寻找个人出路,也为了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毅然踏上了流亡之路。一路行去,一路坎坷,风雨历尽,她看到了一个风雨飘摇的中国,看到了一片黑暗沉沦的土地。来到北平后,有了和北大的爱国学生接触,特别是共产党员卢嘉川对她的的启发教育,使她的思想上有了重大的转变,克服内心的软弱,和余永泽决裂,开始梦想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自此,林道静开始积极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尽其所能地向学生们灌输爱国意识,呼吁学生们一起参与抗日活动,为这个积弱的民族,为这片苦难的大地献出自己的满腔热忱和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此后二度入狱,但无论是利诱还是严刑她都表现得很成熟、很冷静、很镇定,坚守党的秘密。出狱后,正式加入共产党,在北大继续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
卢嘉川,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他在不停地向还有那么一丝爱国意识的人们发动宣传,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爱国意识。使他们与共产党一起,打倒日本强盗!打倒认贼作父的国民党!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林道静也是在他的“共产主义”宣传下,意识了过来,和他们一起抵抗日本强盗!抵抗认贼作父的国民党!拯救危难中的祖国!他不顾危险,在大街上宣传。警察来了,也毫不惧畏,沉着冷静,不顾自己,拼命保护学生,掩护他们逃出警察的包围,自己与那些没有爱国意识的汉奸、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却被抓进了狱。在狱中,敌人绞尽脑汁地要争取他,却发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于是,酷刑便降到了他身上。他被折磨得要死,却始终不透露党的一丝秘密,坚持与狱中的同伴进行无线电话,宣布完任务后,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这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真正有美丽、火红、充实、值得歌颂的青春!
思绪回转,想及自己和同龄人,突然显得多么渺小,也许我们也在努力,在努力开创自己的未来,可我们所进行的,所付出的,是多么微不足道啊!在如花的青春年少时,在飞腾的激情岁月中,我们很多人甘于平淡,无所事事,令人心痛不已。一些青少年整日进出网吧、游戏厅,却不去上课,甚至连家也不回了,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殷切的希望,也辜负了那般充满活力又朝气蓬勃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盲目地认为快乐就是玩游戏。生活在游戏的世界中逍遥自在,白白的浪费了这大好的青春;也有一些青年不劳动、不工作,整日借酒消愁,用酒来麻痹自己,从而逃脱生活中的困难与烦心事。他们有勇气麻痹自己,却没有勇气去战胜困难与挫折,甚至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一遇到困难了,就麻痹自己。久而久之,连问题都懒得去想了,整天沉醉在酒的世界里,迷迷糊糊的,既伤了身体又浪费了青春;更有甚者,竟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连活下去的想法都没有了,只想自尽,快点结束自己这痛苦的生命,失去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我希望,这些迷途青年能赶快醒悟过来,好好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让青春之花更好地绽放!
青春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让我们奏响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生命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一起细品青春的美酒,拨动青春的琴弦,聆听青春的音符,找到自己最美的青春色彩,绽放出火红的青春之花,演绎出火红的青春人生!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