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对影片的深刻感悟,观后感让我们有机会总结影片中的教育意义,提升自我修养,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沂蒙六姐妹》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1
沂蒙总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人们缅怀那段铮铮岁月,青山秀水背景下硝烟弥漫,时光飞逝,却无法忘记那一个群体,一种信仰,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作为一名生在、长在沂蒙大地上的儿女,我观看了山东省唯一一部向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沂蒙六姐妹》。在影片中,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必将彪炳史册,在建国六十年之际,我秉着向她们学习的精神,希望能把这种为理想坚持不懈,敢于奉献的理想发扬光大。
每一个热血儿女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深有体会:战争年代给人造成的创伤,让我们的心一阵阵酸痛,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编剧把很多真实的故事搬上荧屏,把沂蒙女性爱党爱军、淳朴无私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无比的感动。这是一次完美的视听盛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这是一次鲜活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在观看影片时,泪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湿双眼,悄然滑落。我的泪为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捐躯和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而流,为我们沂蒙山区的拥军支前的妇女们而流,为那些有名的没名的千千万万个沂蒙六姐妹而流。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应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开创临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
观看该影片后,我联想到我所在的这座红色大学——临沂大学。我的大学一直秉持着以红色育人的理念。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办学理念。积极投身于红色教育事业中去。沂蒙六姐妹无私奉献,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我的校园里处处彰显。我已作为一名临沂大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观看影片后,我觉得,片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单是指蒙阴烟庄的六姐妹了。而是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个女英雄的事迹融入到影片中,真实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红嫂的光辉形象,该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光荣的革命历史丰碑上,亿万中华儿女将世世代代引以为傲。
作为一名临沂人,我们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耳濡目染。任时光飞逝,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忘不了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忘不了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忘不了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忘不了两次从死亡线上挽救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员郭伍士的红嫂祖秀莲;忘不了动员四儿一女参军的王步荣大娘,其先进事迹被编成歌曲刊登在1945年的《大众日报》上,被鲁中人民广泛传唱;忘不了积极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这一峥峥誓言的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忘不了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的女党员尹德美……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地为她们自豪和骄傲。
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我在沂蒙山区五次负伤,是沂蒙红嫂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天,我们没必要从影片的选题、制作以及场景、拍摄效果、灯光、音乐、台词、演员的演技等方面去评价该片,那是文艺评论家和影评家们的事。正如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一样,我心目中也有一个沂蒙六姐妹形象。下面,我就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谈一下观后感。
在网上,舆论说一上映就好评如潮,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人说,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到;有人说,那是一场爱国主义的盛宴;有人说,那种渗透在她们血液中的沂蒙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进。毋庸讳言,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迹,是我们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高举沂蒙精神的伟大旗帜,再创沂蒙大地的丰功伟业。
62年前那炮火连天的孟良崮战役的相关细节我们不曾知晓,但沂蒙六姐妹的支前模范英雄事迹我们却非常清楚。素有红色大学之称的临沂大学,一直以打造红色品牌为向导。作为临沂大学的一名学生,我认为透过该片,对我们来说要读懂和做到的是:
一是大学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到学生中宣传红色知识,多带头组织一些红色活动,再现那种军民齐心的鱼水深情场景,开创新时期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新局面。
二是学校领导大力提倡毕业学生以及在校学员积极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提升临沂软实力。该片的成功拍摄和公映,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次尝试,标志着我市文化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提升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出发,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学习红色知识,不断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从而推动不断加强对沂蒙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及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抓紧制定并尽快实施民间艺术保护规划。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2
一个半小时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了。从始至终我眼里的泪水就没有干过;心情也从没有从感动中平静下来。革命老区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重新体味了一次战火分飞的战争残酷教育与革命年代艰苦卓绝的不屈精神。沂蒙山,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是从一部电影《百荷花》中得知的。同样的也是一部反应沂蒙老区人民无私支援前线的故事。而多年以后的今天,又一部感人至深的反应沂蒙老区人民支前的优秀影片《沂蒙六姐妹》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同样的是那样的让你震撼,那样的让你心灵无时不在重新接受那时人民对于我们军队我们国家而奉献一切的重新洗礼。
?沂蒙六姐妹》是今年关于表现战争中革命老区人民的最好最真实的影片,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体裁影片。电影所表达的我想更多的是沂蒙老区人民对于解放战争的巨大奉献和牺牲,他们在极其贫苦的生活中,甘于拿出自己的为数不多的粮食,衣服等一切生活须用品且全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军队。用他们的牺牲来换取我们的最后胜利。但最令人感动还是剧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女主角们,她们同那时的人民大众一样,并没有什么全局的概念与多高的思想觉悟,完全凭借的则是自己对于我们新生活的向往,而不惜牺牲自我。这叫我们今天的人们真的感到汗顔。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3
托献礼的福,很多优秀但不娱乐的国产电影得以挤进院线,本片是其中之一。
战争,向来是男人的事。关于战争的电影,女人也都是等待丈夫的形象出现。这部电影则以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积极支前的故事。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轻松的,人们忙着生产支前。直到战役进入高潮,女人们的命运也随着她们的男人而改变。“沂蒙山的男人们都打仗去了”,这是第一个高潮。架浮桥,是第二个高潮,其实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小媳妇能看见她绣的那个荷包啊,虽然知道战争年代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可还是得埋怨这导演太狠心了。最后,果不出所料,“满门忠烈”,看到全村人祭奠的场景,终于绷不住内牛满面了。当然,令人更崩溃的是后面的字幕,本片全部取材于真人真事,完全不是为了煽情而设计的情节。果然,只有真实才让人最感动。
我印象中这还是第一部以支前民工为主角的主旋律片,以前常说三大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看完这片子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同时,再次对那个时代无限向往,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有纯真的爱情,有无比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4
单位组织看了影片《沂蒙六姐妹》.
影片以为孟良崮战争支前、完成补给任务为主线,以一对从未谋面的新人结婚为辅线,矛盾找得看似小却很巧,整片的铺垫就此展开.从影视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颇费心思,影片刻画之细腻,镜头运用之娴熟,堪称唯美,异常是对六姐妹的刻画细如发丝,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现出来,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令你在震撼之余发出无限感慨.
那瘦小的身躯是多么的坚强,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却撑起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无论怎样绝望的境况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期望,那是一种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们能够很坚强.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能让你掉泪,能让观众黯然神伤,就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让观众产生共鸣,让你为她们的欢乐而感到欣慰,也为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她们并没有一身戎装,但依旧用身体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应被呵护的臂膀,支撑着舢板为她们的至亲指引战场的方向,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终的因缘,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没有人阻止这样的急行,也没有人在决绝前退缩,她们就用这种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挚爱.
看到那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感到原先坚强会如此残忍,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看到最终,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泪水,只能让它尽情地在我脸颊上流淌.
她们期盼亲人归来,却等来了噩耗.可应对噩耗,她们仍就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脊梁,她们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小家,同时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期望.她们的笑是那么的美丽,而她们的泪依旧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
当我走出电影院,我的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先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此刻的生活没有战争,和平幸福,这是无数的英雄先烈们用鲜血进行革命奋斗的结果,当然也包括默默无闻的千万个像沂蒙六姐妹式的支前拥军模范.我们要学习她们那无私奉献、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立足自我的实际,扎扎实实工作.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勤勉敬业的奉献意识、恪尽职守的职责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5
?沂蒙六姐妹》讲诉的是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孟良崮的妇女老小们是如何支持战役的。他们虽然没能在战场上为国打拼,可是他们的后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为他们为前方战士准备了必备的干粮和打战用品,才致使我们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最终胜利。片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动,感觉自我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向没见过她的丈夫,丈夫参军去战场,结婚时一只大公鸡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与丈夫认识一下,绣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昼夜不停地忙,摊煎饼,做军鞋,在粮食短缺的情景下,她们自报奋勇,东借西凑,月芬一次借粮中,又和丈夫十指交错,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丈夫拿着她绣的荷包又回到前线,月芬回来后痛哭一场,哭的那么悲痛,那么痛,让人看了就心酸,落泪,最终丈夫还是永远的留在战场上,变成常青树生长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献血的情节让我很感动,当医生说:有没有男人能够来献血的时候。月芬去鼓起勇气说:“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陈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齐,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90分钟的故事在不只不觉中讲完了,电影结束了。可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新时代的我们会毫不忧郁地继续传承下去!今日的沂蒙山小调,唱的那完美,那么动人!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