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理自己的心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进而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在写心得的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评估,促进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1
一直想读下《文心雕龙》,选了今人讲解的版本,一是通俗易懂,方便入门,若有兴趣可再沿其探究;二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更方便对比如今对文章审美和写作技法等的要求。粗略看来,此书成书虽早,但其中的一些观念,一直沿用至今,并得到扩充和发扬。
刘勰总体上依旧以儒家经典为指引,但结合六朝的时代背景,也不再墨守成规,文也不仅是为政治服务。全书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对于以文抒发个人情感的肯定,也有对修辞等写作技法的强调(甚至都设专篇来论著,体现了写作指导书的性质),只是不可忘根本,强调文章还是要注重实质,要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要风骨兼备,不可空结奇字、以至甚至丢失流畅性……等等。种种这些,其实与我们今日对写作的要求,还是非常相似的。
?文心雕龙》不再仅仅强调文章的内容,更注重起其写法和写作者本身,只是鉴于当时的写作风气比较重形忘本,故针对性地提出批评,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是非常冷静客观而有先见性的。书中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代,人们多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对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论述不多。而刘勰则颇能认识这一关系,《时序》中的分析,比前人细致深入得多,而且可贵的是没有汉儒那种简单化的弊病。”这是我读完这本著作,感到最为惊喜的地方了。
关于写作部分的指导,尽管今人已少写诗赋,但还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纵使不写作,也可以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乃至史书阅读中,分析品鉴的参考。
至于这个精读本的解说,作为入门是绝对够用了,文字比较正统严肃,有些教科书的风范,大概部分人读起来会觉得枯燥,但对原文的理解却是很有帮助的。
顺带一提,刘勰的文笔是真美啊。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2
近来,读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以后,对说鬼的故事倒真的有了兴趣,就又一口气买了天下霸唱的“鬼系列”,越读越觉得盗墓虽然惊险了一点,但也蛮刺激。
作者能把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写得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也足见作者的功力。让人唯一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我当年其实最有盗墓的条件,却没有盗墓的潜质。凡是研究古玩的人大多知道,陕西秦地的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就无非是那几个朝代,如周秦汉唐者,这些朝代无一例外都是国力比较强盛的,而这几个朝代都在陕西建都。
人言:“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自古埋皇上。”在西安街头出售的各种旅游地图中,有一种是专门标识陕西境内所有古人陵墓的。放眼望去,在这个秦俑形的省份里,遍布着迄炎黄、穿商周、越秦汉、跨隋唐的大大小小几百座古代名人的墓葬。其中仅帝陵就有七十余座——这还不包括那些已湮没在茫茫历史深处连名字都不曾留下的远古帝王们。
大学毕业的那几年,一直在北方工作,后来来到广州以后,经常去北京路步行街,看那里挖出了宋代的一个城门,还都做玻璃罩护住当成文物景点,如此类似的,西安该有多少的文物需要保护。一个朋友在南粤王博物馆工作,一次给电话,说有免费的票赠送,要不要去看。看了以后很后悔,其实没有多少文物。大胆的对那朋友讲了,这里的都比不上我当年破坏的。
我当年盗墓了没有?当然没有,不是没有胆识,而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认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有盗墓的认识呢?我还上小学的时候,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出现了墓群,那个时候村北的土岭上到处都是人,拿着原始的铁锨铁锹到处挖,本来应该是很厚的土层由于年代的风化,兼之周边村庄的人挖土盖房子烧窑,土层越来越薄,慢慢以前深埋在地底下的古墓就露了出来,用铁锨简单的翻一下,就有很多的“明器”出来。
很多的人都挖出来了东西,都是我亲眼所见,有大小盆子罐子,有青铜器古剑等等。
记得应该是我同学的一个哥哥吧,他挖了一把古剑,但鞘和剑身绣在了一起,他不懂,就用力气甩,把玉石的剑柄一下子就折坏了。还出土了很多淡淡色彩的陶瓷人和马,只是当时人们迷信,觉得墓中出土的东西不能带回家,然后就把那些摔在路上,我们一大群孩子就过去用脚踩。
很多年过去了,偶然一次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看那些作了标注国家一级文物,长安出土的唐三彩,怎么看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记忆里,有一段时间墓群旁边几个村子的人整天都在挖,而且都是大白天公开挖,政府也没有出面管。记得,还有一些挖出的大盆中有很多宝贝,铜钱啊法器啊等等,围了一圈的人,大家就“哄”的上去笑着抢。听人说,流落在我们村子人手里的还有很多好东东,只是自己一直在外边,很少知道一些详细的情况。
墓群地址我还记得很清楚,只是自己都很少回村子了,隐约还听到熟人说,村子里谁把铜镜卖了几十块钱,又有谁把古印让二道贩子便宜收去了。也的确,虽然出土文物不少,但是村里靠贩卖文物发家了的还没有。
如果拿生命的轮回来说,古墓也是一些人的家。虽然人家家里有一些值钱的东东,但随随便便就把人家家给拆了,把人家的财产拿来换钱买酒喝,总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3
夏日炎炎,清风不来,水波不兴,人也变得有些气躁心浮了。七月初,阮老师传来佳讯,我有幸被选入“名师育名师”工程培训班学习。初得此讯,浮躁的心稍稍沉静了一些,也有些喜悦和期盼。但更多的却是惶恐。
我虽然已有了十三年的教龄,在语文教学上也有了一些收获,但和名师还是不敢有半点联系的,自己研究的一些教学方法,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真的要与当今语文界的大师们面对面交流,又受阮老师千里之任却忧无千里之能,不禁惶恐起来。
阮老师的苦心是融在团队中的,那就是寻求名师,问语文教学之道。自古以来,求经问道贵在一个诚意与会心。三藏求经贵在诚意,故妖魔鬼怪不能阻挡;庄子悟道,贵在会心,故有晓梦迷蝴蝶之趣。七月,我也怀着求道的诚意与会心赶赴京城。
面对名师大家,聆听其传道,如坐春风。他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各有千秋,作为一个弟子,我时而茅塞顿开,时而又不得其解。在紧跟师傅天上地下飞了一通之后,忽然觉得心胸和视野都开阔起来。
把职业作为一种置业,温儒敏老师如是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他在温文儒雅之中展示着智慧,而我在智慧的指引下前进。每一个语文人都应该把这句话作为信条。把教育工作作为置业,为国家置业,担起兴国的重任,为自己置业,提高人生的价值。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心潮澎湃,暗下决心:我要做一个为国为己置业的好教师。
宁愿当土奴而不做洋奴,摩罗老师如是说,这一番话,让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我们的母语如此伟大,而学好语文意义又如此深远。我想我们不会做土奴,更不能做洋奴,我们要自己做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减一些匠气,在母语里融入更多的民族精气。因为,语文是关乎人的灵魂的。
名师们把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用他们高超的教学技巧引领着我,以他们对民族和民族语言恒久的热爱鼓舞着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自身的民族责任意识也更强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也得到的了一定的优化,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切实可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返回沈阳时,依然是夏日炎炎,但内心却不敢再有丝毫的浮躁之气,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追随名师的路要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我会在学习中迎接下一个学期。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4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堂吉诃德》,他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着名代表作。这本小说讲述了年逾五旬的绅士吉哈纳因读骑士小说走火入魔而改名堂吉诃德,闹出不少令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这本书乍一看十分荒谬,其实它极其现实的影射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西班牙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通过战争统一全国后,国力发展极快,其中在文学方面尤为明显。这时候的文学界出现了许多优异的作品,骑士小说就是其中一类。但随着时代变迁,西班牙逐渐的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再加上连年征战和封建经济解体,统治者的声望大不如前,于是,统治者们勾结教会,通过骑士小说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宣传所谓的“骑士道光荣”论,煽动民众加入他们的队伍。随着欲望的增加,骑士小说越来越粗制滥造,越来越荒诞离奇。作者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才动笔写下了这篇着作。
堂吉诃德是一个正义的斗士,他不屈不挠、勇敢无畏、行侠仗义。他深深的厌恶强暴者和黑暗的社会,企图通过自己的游侠行径振兴骑士道,但是事与愿违,骑士道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再加上他深受骑士小说的毒害,成为一个行动盲目的人,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当成军队,把理发师的金盆当成头盔,因此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尤其是在住旅店那几章,他被众人耍得团团转,而自己却糊里糊涂,完全没有察觉。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堂吉诃德感到悲哀。
再者,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建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新社会,可惜他的理想是超现实的,凌驾于现实和法律之上的,而且在这样的驱动下,他做出了打伤押送囚车的卫兵,并释放国王囚犯这样疯狂的举动。他希望囚犯们能自由,但他不知道,囚犯是没有权利获得自由的。所以他的理想无法实现。
最后,用本书最后一章——堂吉诃德离世后,参孙学士为他写的一首诗结尾吧,这是对于堂吉诃德传奇一生最完美的评价:不畏强暴,不惜丧身,谁说愚痴?惊世立勋!慷慨豪侠,超凡绝尘,一生或幻,临殁知真。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5
7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培训,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可以和专家、教授、教师一起学习、交流、研讨。在短短 的几天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经过这次培训,我开始真正理解了育人的含义。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
都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而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在创新的摇篮里”。可是怎样做才算有创新呢?苑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创新包含了很广的意思。选择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是创新,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做别人做过的课题也是创新;选择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创新,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或用于新的领域也是创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论点、新发现或新的见解是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方法也是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教育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是需要不断更新、积累和总结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升华,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新方法,也是“创新”啊。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更懂得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这次名教师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培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看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也从中体会了一些平时被自己所忽略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经验,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前行。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6
本来以为读这些理论的著作会有点枯燥,但是随着深入阅读,我被书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这些例子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从这本书中,我觉得自我有以下收获:
1、让我避免今后再上一些小商小贩,传销者的当,学到了一些对付他们的技巧。
书中销售商、募捐者的一个个技巧真是令我瞠目结舌,眼界大开。从这些案
例中忽然发现自我是一个很容易上当的人。例如,每次买衣服,总是大包小包的回来。主要原因就是经受不住商家诸如这件衣服很合身之类的劝说;或者在买了外套以后被要求再搭配一件毛衣。想想贵很多的外套都买了,也就不在乎多买一件毛衣了。这些例子在书中的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中就能够找到。咱们不必动脑筋去权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难的决定。读了这本书以后,不敢说以后再也不会上当了。但我想必须程度上能让自我更理性的消费,每次消费之前能让自我更好的思考。
2、学到了增进与同事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
与同事的相处与沟通方面,我觉得书中的第二章互惠对我的启发比较大。
事实上,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已经在用这种与人相处的技巧了。比如,办公室中的同事经常会互相帮忙。在对那个同事建立起好感的同时,当他真有什么事情请你帮忙的时候,你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了。书中有很多技巧都能帮忙自我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其中最有用的,我觉得还是和学生持续一致。例如要批评孩子之前,先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知道你也不想这样的你此刻必须也很难过、后悔,然后让学生主动说出自我的感受,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当然在于孩子交谈之前,也能够和传销人员一样,先问上一句:你这天感觉好吗?高兴吗?以消除孩子的紧张感。这些技巧似乎跟暑假教师培训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
3、必须程度上学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边读边想读后感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总是想把书中的资料与教育联系起来,但似乎总也联系不上。但最后,还是从书中找到了一些与教育沾边的片断。例如在第三章承诺和一致中,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四年级的小男孩不玩一个很诱人的玩具。他发现,要让一个小男孩暂时顺从是很容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威胁孩子们说,只要玩这个玩具的孩子被抓住,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如果弗雷德曼在的时候,没有一个小孩子敢去玩。但6个星期之后,当他不在的时候,他的威胁就失去了效果。第二次试验,他只是对孩子说当他暂时离开房间时不好玩这个玩具,正因玩这个玩具是不对的,并没有威胁孩子。
6个星期之后,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没有玩这个玩具。当然,我对这个结果并不是很坚信,第二次试验中,弗雷德曼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居然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赞同的,去威胁孩子,只能得到暂时的顺从,最后效果肯定是不佳的,个性是当孩子越来越有自我的想法的时候。书中还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样对我又启示。例如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够利用社会认同感的原理,给孩子看一些同类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录像,而不是纯粹文本的说要怎样做,或者背行为规范。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篇7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赴上海跟班学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10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从这次观摩活动中是我感到我们的课堂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1、安静的数学课堂
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2、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方程、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正数和负数、解决问题、复习课等。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3、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本次活动,好多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课堂中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二)在这次听课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节复习课,自工作以来我参加过很多听课活动,但是却很少听到复习课,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很难上好,这次,我有幸首次听到了复习课,使我感到眼前一亮,特别是唐艳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和金怡老师的《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这两节课是我对如何上好复习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唐老师的复习课首先明确提出复习的方法:1、阅读课本是复习的好方法;2、交流和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接下来高老师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课本的章节,了解内容,并用简单的方式来记录本单元的内容;在交流时,让孩子们交流口算、笔算、估算时的注意事项,并且对学生采用的表格法、画图法和文字叙述法给与了肯定。然后,通过一些练习,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口算、估算、笔算是一家人,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而估算和笔算结果比较接近,又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笔算。整节课不仅仅对这个单元的进行了复习,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
金怡老师上的是一节五年级的复习课,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已经具备自己整理旧知识的能力,老师就把“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作为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这样做省去课堂上的很多时间。一上课,老师就让孩子小组交流家庭作业,评选出能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作业,并且给孩子提出了评选建议:1、作业能突出重点;2、作业条理清晰;3、作业形式新颖。孩子在根据建议进行评比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的一次复习。在接下来展示作业的时,通过小组代表的发言,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又一次进行了复习。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过生日的情景,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蛋糕盒子的图片,一张是生日蛋糕的图片,让孩子小组合作,根据两张图片提出关于圆柱和圆锥的问题。老师巧妙的设计出一道开放性很强的问题,不仅复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
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培养阅读心得6篇
★ 自主阅读心得6篇
★ 体育阅读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