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原著的,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就像在和作者对话,并且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物语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物语读后感篇1
说起来,源氏是十分舒适的枕边书.但也只能是枕边书.夜深人静时候闲闲看上一章.若是大白日里一章章通读下来,只怕好多人都会被那些琐碎重复的描述闷死的.
我这些天在想物语里那些母女两代承恩的故事.夕颜和玉鬘,六条和秋好.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比较.夕颜出场时已是一女之母,但却让人觉得是书中女子中最为天真烂漫的一个.而她的女儿玉鬘,确是书中少有的意志坚定的女子,更是罕有的对源氏的美貌无动于衷.六条和秋好也是趣味的比较,六条感情最为炽烈,秋好皇后却是人如其名--像秋水一样幽冷.她好象从来未成一爱一过任何人,大概是年少的时候看了太多的母亲和源氏之间的纠缠.
玉鬟被髭黑大将夺走一节,很能够玩味。玉鬟出嫁前,真的是倾倒一时,几乎和书中所以最高贵美丽的贵公子有深交。源氏,夕雾,冷泉天皇,兵部卿亲王,柏木都曾为她着迷不已。而最终她却几乎是莫名的嫁了个和风雅最不相干的髭黑大将。不得不让人觉得作者的安排是有讽刺味道的。
少年时候看,最喜欢那些细节:折得小小的信纸上系上长长的花枝,真是很美的风俗呢。并且我记得好像还讲究信纸的颜色__要和花枝相match,比如浅紫的信配深紫的花什么的。樱花、棣棠、藤花、梅花、抚子、红叶、松枝等与季节相应的花草,听听名字就觉得很美呢。
物语读后感篇2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有勇气的作品。紫式部大量借鉴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传闻,选择极具争议的皇室丑闻和社会禁忌作为话题,写下了这部小说。因此《源氏物语》讲述的不仅是爱情,更是平安时代的人文风貌和政治环境。
这个故事开篇便讲述了天皇与一个家境一般的女子陷入爱情的故事。然后这位女子因为嫉妒与谗言在生下小皇子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巧合的是,紫式部写下这个故事时候的一条院天皇迷恋着藤原定子。当时已经有“三后”被获得了封号,虽不合规矩,一条院还是将定子册立为皇后。不久后,定子的父亲藤原道隆去世,失去娘家依靠,且正处于怀孕期间的定子被迫退出皇宫。生下皇女后不久便出家了。再度回宫的时候,一条院身边已经多了其他的女御,其中便包括了藤原彰子。
藤原彰子身边的女官,便是写下这部《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当时一条院仍然爱着定子皇后,定子身边的女官清少纳言写下的《枕草子》,其中记录一条院与定子之间感情的篇章常常令一条院感怀。
藤原彰子的父亲藤原道长希望彰子能够受到重视入主中宫,因此拜托了紫式部也以写文章的方式,一方面引起一条院天皇对彰子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导年少的彰子如何成为一个符合身份的完美女性。
?源氏物语》有了背后政治力量的支持,也便可以写出皇室的禁忌和乱伦的丑闻。光源式流连于花丛中的故事里,也便有了百态的女子。
彼时,一条院天皇常常感怀于逝世的定子皇后。藤原道长借机向天皇推荐了《源氏物语》。随着一条院天皇对《源氏物语》越来越感兴趣,紫式部在故事的更新中塑造了一个聪慧明艳又痴心一片的少女若紫的形象。故事中的若紫的年龄与彰子的年龄相当,加上彰子也确实是一个秀美风雅的淑女,一条院天皇对待彰子的态度大为改善。
紫式部没有辜负藤原道长的嘱托,《源氏物语》为彰子带来了恩宠与家族的繁荣。而她笔下的故事,也为后来人对平安时期的社会风貌研究提供了充分且详实的研究资料
物语读后感篇3
这是一杯叫做浮生的茶,味道非常的苦,但哭过以后,是深长的甘甜。不尝苦,何来甘?我说,人生如茶。
这是一本关于妖怪的书,在一家名为“不停” 的甜品店,明天都有妖怪来找“不停”老板娘。呈上一杯浮生茶,听得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俊美的猫妖爱上一条鱼,一个拥有不死之身的鼠妖厌恶长生,黄金狮子仰天长啸拯救爱人……
“人生中不尝苦,何有甘?”这是书中我很喜欢的话,因为人生本如茶。茶只有两张姿态,沉,浮。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罢,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罢,自有味道;暖也好,冷也罢,那又如何?人生如茶,头苦,二甜,三回味,人生不过如此。
书中《鱼爱》一篇最令我记忆犹新。图图,一条很傻很天真的鱼,传说吃了她可让修为低浅的小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沧瞳凯,猫王之后,年过十七,午夜后化为猫妖,嗜血成性,尤其对鱼类(图图)毫不留情。但他和她相爱了,每逢午夜,他便不顾一切追杀图图,幸而有玄(一只夜猫,受猫王救命之恩,愿意保护沧瞳凯)最后舍弃内丹,使沧瞳凯不会再化为猫妖。
玄让我知道了任何生命都值得被我们以真心去面对,正如书中所写“再弱的生命,只要他们不曾伤害,不曾卑劣,都值得被尊重。”
再回忆一遍《鱼爱》,起初被心爱之“人”追杀,但在玄的保护下仍能相伴在一起,直至正常的幸福的生活。这不正如茶一样,头苦,二甜,三回味吗?
书中还有《狐守》,《夜蝶》,《无相》,《千机》,《灵犀》,《乌衣》,《巧别》,《翎上》这一系列故事,无不充满情感,敲击着读者的心灵。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生命赐予自己的一切,从人生中体会到真谛——不尝苦,何来甘。其次我还记住了对待任何生命都应以一颗真心去对待。生命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
曾经,“不停”是一家甜品店。但,有些客人来店里却不是为了那些可爱的甜品,他们只是来喝一杯茶,一杯叫“浮生”的茶。在茶里,品味人生。
——后记
物语读后感篇4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很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出于对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后又去找了电影来看,说实话,没有在日本的文化中熏陶过的人一般很难理解这本书。就像《红楼梦》我们能看到宝玉和黛玉辗转反侧的感情,却很难理解红学家很整天在折腾些什么。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礼仪周到、民风淳朴,无疑《源氏物语》让我大大震撼了一把。当时的感觉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随心而动,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时代受唐朝的影响深远。以言情小说的角度,这本书并没有多少惊喜,毕竟书里晦涩的言语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诗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而书中不时出现白居易的诗句,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故事情节之中,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更让人会误以为在读半白话版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后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个的文化起源,单是经历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已被烙上独特的烙印。
日本是个矛盾的,明明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偏偏有着日本版《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这篇小说在当时也可是是作者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而已。书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评世间女子等级,展开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当时贵族奢靡又出奇优雅的生活,权位利益仅仅轻轻带过。书中那些如画般美丽温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于他们大抵只是附属品罢了,贵族女子难免被当成利益联盟的牺牲品,并无人真正关心她们的想法。
梦想与现实,表面的光华与内里的丑恶,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离世而结束,只是已到尽头,世人记住的都是他的光华。
有机会还是要去亲眼看看,好好体会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于译本,因为看的时候上下两册并不是同一个版本,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丰子恺的比较好。
物语读后感篇5
这本书写于一千年前,日本一个女贵族写得让皇家消遣的书,类似上官婉儿写了一部书给武则天看的意思,作者名叫紫式部,号称日本的《红楼梦》,但比《红》早七八百年,主要以贵族源氏家族三代的感情故事为主线,间或有家族兴衰。这本书我看得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看着看着着急明白结局,就一目十行的翻着往前看,越过看了,又觉得文笔实在优美,后悔没有好好欣赏,就折回去重新细细看来,如此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此书颇有日本那种细腻唯美的风格,阅读本身就很怡人。有审美的愉悦感。
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真是害苦我了,这把年纪,睡之前看小说类比较吸引人的书,就会脑电波兴奋度加强,要好一阵子才能入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说明了的确是一本有阅读趣味的术。前一段买了本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哲学类的,有点费脑子,那对我来说就是通往睡眠之路,一看就困,我准备老了,放本高数在枕边。
在看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下,不是出于爱国情结,客观的说源氏物语的确比红楼梦要差一点的,首先从笔力而谈,高下力见,源是细腻婉约,红却是深郁秀美兼具,就资料来说,源书主要是三代男主人公的感情史,中间的知识点就是写情诗时的诗词,大部分就是那种什么排句,(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可能说的不对)类似中国的对联,两句两句,真的比咱们的唐诗宋词元曲是万万不及的,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也多是衣服薰薰香,宴会时的乐评舞评,出家的习俗,佛具的知识,日本贵族我感觉出家的异常多,当年看一休哥的时候,感觉他出家完全是被黑恶势力迫害的,可怜死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日本当年出家蔚然成风,皇帝一退位,出家,皇后妃子(日本叫女御,更衣,尚伺什么的)皇帝一不行,也出家,贵族家的夫人啊什么的也是死了一半,出家了一半。可我感觉咱们红楼梦,医药,饮食,诗词,服装,建筑,宗教无一不包。看了一部书,就学了一堆东西。还是中国人实在啊。
我想了一下,这就如同日本人的料理,半天上来,咱们一看,几片鱼,两片菜,一小碗汤,可是日本人就那么切一切。摆一摆,实在是清爽好看,日本饮食建筑服饰都给人一种静物感,线条清晰明丽,让人感觉生命的优美与诗意,咱们的红楼梦就是满汉全席,美仑美焕。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华美与沧桑。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向让我体会到一个字”美”,能把文章写得如此之美,让人感觉如在初春细雨蒙蒙中,漫步在缀满淡紫色花朵的花径之间,真是不错。
物语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爱归来读后感5篇
★ 茶花女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