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书上知识的体会,高质量的读后感才能帮助更多人阅读原文,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学校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去学校读后感篇1
我读的书名叫《笨狼的学校生活》,讲的是:一只小狼和其他小动物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故事。里面有21个出色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个惹祸的汉字》,故事是由三个字人、大、太引起的:
笨狼家里每次都是由笨狼的妈妈打扫卫生,笨狼和爸爸从来都不打扫卫生,一天笨狼妈妈说:“我不干了”。没有人打扫卫生,顿时家里乱的一团糟,笨狼就在木板上写了:搞好卫生,人人有责。笨狼利用每星期四下午不上课的时间帮助家里打扫卫生,笨狼爸爸、妈妈都抽出时间打扫卫生。这天校长鹅太太公布:学校成立足球队,每星期四下午练习。笨狼着急了,告诉了智慧兔,智慧兔说:“人上加一横不就成了大人有责了吗。”
笨狼就在“人”上加了一横,高兴奋兴踢球了,笨狼妈妈、爸爸看到“搞好卫生,大人有责”,对笨狼也就不再追究了。又一个星期四下午,聪明兔的爸爸叫笨狼的爸爸一起钓鱼,笨狼爸爸无奈地指指木板说:“我要打扫卫生。”笨狼想吃鱼,就将“大人有责”改成了“太太有责”,笨狼爸爸兴奋地和聪明兔的爸爸钓鱼去了。
笨狼的妈妈很气愤,一打听,许多家庭都是这样,就和几位太太一起找鹅太太告状,鹅太太叫来笨狼、聪明兔问明了原因,罚他们给每家每户都打扫一次卫生,笨狼和聪明兔改正了错误,常常抽出时间帮助大人打扫卫生。
我读后感觉我国文化特殊是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同时又告诉自己,不能用学来的知识,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耍小聪明,明白了要做一个老实的孩子。
去学校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陪女儿读了《云朵上的学校》。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感受很深刻。因为这一本书似乎不像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个打开童心与幻想之路的大门,还学到了怎么教导孩子学习之法。
一次离奇的经历,让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在高耸入云的山巅意外地发现了一所神奇的学校——云朵上的学校。拥有魔力的蜜儿老师每天晚上都会提着一个粉红色的或是黑色的袋子,飞到孩子们的房间里,收集他们做的梦,粉红色的袋子装好梦,黑色的袋子装噩梦。她还会把那些在学习压力下噩梦连连、不快乐的孩子,带到云朵上的学校里。在云朵上的学校里,孩子们开心地生活着。仙女在大自然里给他们上课:她领着孩子们在调色板上画画,孩子们创意出了许多的颜色;她带着孩子们在田野上玩耍,用香瓜捉鱼;她跟孩子们一起在大雨中奔跑,又唱又跳。从此,每天晚上,孩子们便会做甜美的梦。这位仙女把大自然作为孩子们的课堂,让这些不快乐的孩子也可以开心地“玩耍”啦。
读到这里我想:在现实中只会让孩子们无休止境的读书,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们讨厌读书、厌倦读书。而这座云朵上的学校,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知识,使他们喜欢上读书。所以,我以后要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让他们喜欢上读书,自己的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去不断的创新。
去学校读后感篇3
当我迫不及待地读完玛格莉特·亨利著作的《风》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是一个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一个传奇。如风的闪在一次次命运的捉弄下埋没于嘈杂的市井当中但在不断的抗争当中,成了英国有史以来秀的赛马品种。我不禁被阿格巴和“闪”深深地感动了,这里面的一幕幕让我看到了阿格巴的执着与历尽艰险的经历中体现出的爱与责任力量。
这是一个身怀绝技者怀才不遇与忍辱负重的故事;那是一个神圣的斋戒日,虔诚的回教徒每天从日出以前的黎明到日落都要不吃不喝,一直到日落以后才可以进食。这一天晚上,由于斋戒日因缺少食物的母马生下了一匹小巧,玲珑的小马,阿格巴为它起名为“闪”,也就是阿拉伯语“太阳”的意思。胸前的麦穗纹(象征着一生都会很不幸)后腿的那颗杏仁般的白色斑点(象征着急速的记号),为阿格巴和“闪”今后的遭遇买下的伏笔。不几天后,“闪”的母亲就死了,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闪,阿格巴怕它离开自己,便用自己和别人讨得骆驼奶和野蜂蜜喂养,才得以让奄奄一息的闪活了过来。从此阿格巴开始执着的追寻“它将会如沙漠的风一样迅速”的梦想,开始了他和“闪”爱与责任的路途。
从此,瘦小,皮肤棕黑的哑巴阿格巴成为了闪的“母亲”,在“母亲”的照料下,闪的肌肉和肌腱越长越结实了。过了两年,闪应验了那颗白点的预言-----而且跑的比它的母亲还快-----闪都能跑赢所有的马儿。它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和其它马儿一样是四只脚的地上动物,它奔跑的模样仿佛是个会飞的东西,乘着风的翅膀来来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完全不怀疑那颗如杏仁般大小的白点-----象征着急速的记号。它已经具备了“如沙漠的风一样的迅速”的骏马了,可怜的哑巴男孩阿格巴会因此改变命运吗?我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可是,现在那麦穗纹才开始带给他们厄运,阿格巴和闪的命运注定是曲折的。似乎作为全摩洛哥这个国家跑得最快的马儿就行了,但是他们又做为摩洛哥送给法国小国王的礼物-----路易十五国王陛下的礼物,漂洋过海历经四个星期的苦难终于到达了巴黎,似乎“麦穗纹”的厄运,但实际上是贪婪的船长和受两位老人的名义上的法国国王造成了阿格巴和闪在巴黎不幸的遭遇。一匹急速如风的马儿拉着“可耻的货车”,这还不算国王的厨师竟然背着阿格巴将闪低价的卖给了残暴野蛮的马车夫!阿格巴为了找到他的闪开始到处流浪他遇到了好心的巧克力老板成为了唤醒人,也有了一只“老疯猫”做伴,并且和闪一起作伴,成了马车夫“一毛钱也不花,也不用付任何责任的奴隶。”读到这里,我感受到了阿格巴的勇敢和对闪的爱,感受到了船长,法国国王,公爵,马车夫等人心里的残忍和阴险。
俗话说的好,物极必反。当闪快要被马车夫虐待死的时候,一位退休的商人柯杰若看到“那匹负载过重的马儿悲惨的遭遇和那个需要帮助的小男孩”时,他用一块金币换回了他们,将他们带到了那舒适的谷仓和山坡牧场时,阿格巴十分肯定“麦穗纹”的厄运已经结束了。可是,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呢?
去学校读后感篇4
?狼王梦》这本书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看了这本书后给我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一只叫紫岚的母狼,生了五只狼崽,一只死了,另外三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以及讲了这些狼的遭遇。
在书中,我觉得最可怜的一只狼是:一只叫黑仔的狼崽,因为他妈妈紫岚在他小时候很偏爱,一半奶水都是给他吃的,另外一半奶水再分配给其他三只小狼。可是黑仔在外面独自玩时,却被金雕给叨走,吃了。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狼的世界里尔虞我诈,都想狼王之位,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传下去,但是,估计今天是我来当王,明天是他来当王了。
狼的世界是奇妙莫测,狼并不是害群,因为羊瘟一来,只要是狼很快就可以解除羊瘟了,与狼相处一年半载,狼也会有感情,狼不是那种冷漠的动物。
但狼也不意味就是好呀!就算他不是害群,但是他会捉羊,所以啊狼既不是害群,也不善良。之所以人们心目中,狼是邪恶的化身,是因为在汉语字典里有许许多多的词语形容狼很坏。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有一首歌叫做《北方的狼》,衣服有一个牌子叫七匹狼,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欣赏狼的勇气。
原来,读一本书,收获这么大。我以后要勤奋读书,努力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去学校读后感篇5
面对挫折,有的人精神颓丧一败涂地,点对挫折,有的人眼泪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淌”,面对挫折,而有的人则咬定青山不抬松“,初终深信成功的曙光的到来。在《老人与海》的这篇小说中客人公所铺现的人不是生来就是被战胜的,这种精神品德不得不令人钦佩。
欧内斯特,海亮威所著的《老人与海》曾惊动多个世纪,至昔无一例外每一位读者浏览后皆会有一种无形的货色碰击着口灵。也许是某种精力,或许是某些语言特点,或者是……
?老人与海》塑制的是一位老人,名鸣亚哥,一个汉子,一群鲨鱼,面对出海84天没逮到一条鱼,老人绝不泄气,面对钓住一条比渔船还大的大马林鱼,老人毫不害怕,面对大鱼把船拖到遥海,老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鲨鱼袭击,老人坚强格斗,面对……在这些艰苦面前跟挫折眼前,老人没有让步,而是凭借大家对幻想的寻求和摸索证明了人要获得胜利,必需先教会刚强。
读了《老人与海》,有一种撞击心灵的东东油然而生。我晓得有一种精神能够如舟般载你到达金色的此岸,这种此岸返去可看而不可及,在每一集体的心中永存。这即是坚韧斗争,坚持不懈。阅读《老人与海》,尔心中种种轻睡的感到被深深的唤醒。我也末于清楚“不经一番冷透骨,这得梅花扑鼻臭”的深入含意。在人生的旅途上,天空不会始终都是蔚蓝的,阴郁总是会呈现,途径不会一直都是畅通的,荆棘总是会长谦。大海不会总是安静的,波浪老是会涌伏。种种挫折与失败对每一人来说都是不免的。曾经很多人都悲叹本人的人生由太多的挫折与失败,抱怨老天的不私,实在这有什么不如意的呢?如果一个蚌壳不积聚太多的沙子,就不能展示出五彩的珍珠,假如一只蜘蛛不阅历风吹雨击就不能织没坚名的网,如果一枝腊梅不接收寒冬的考验,就不能绽开出壮丽的花儿。因而挫折与失败培养甜难后的光辉,岂非你就不抵赖这就是挫折的功绩?
我生谢世,挫折取失败在觅常不外,不挫折,你的己生将失往光辉,正如没有阳光地地万物将不复存在,不因降叶而哀秋不果雪融而悲冬不因挫折而悲生。让咱们高声呐叫———让狂风雨去的更激烈些吧!
去学校读后感篇6
今天听了樊登老师和朱永新教育家的一段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观点。
樊登说教育不是为了文凭,教育是为了让一个人成为他理想当中的样子。朱先生也频频说“对”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正确,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其实,是需要好好深度思考的。
首先,教育肯定并不是为了文凭,文凭只是学生时代,在被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其中一个小成果。当你进入社会,作为一个社会人,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当中,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些证书而学习。
朱老师对未来学校的愿景描述,也确实很吸引人,但今天我想借着这个话题里的关键字——理想,来聊聊。
关于理想,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被动性成长,都是别人给的目标——父母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老师教会我们知识,同时告诉我们如何考试,该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往往这些重要的人给我们的建议和目标,有一部分会潜移默化的变成自己的理想。
进入到社会,工作了,老板给我们分配任务,客户给需求;在阅读当中,我们得到作者的人生经验,同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怎么活着?宗教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人生?
我们前行的方向,总是不停的受到别人的影响。到底你的理想是“月亮?还是六便士?”。所以你要问自己,“你的理想从哪里来的?你的理想是为了谁?”
我们先来看大学生的精神导师——李开复——经历过生死后,是怎么回看自己成功人生的:
我信心满满的到处宣扬我的理念,我建议年轻人要做最好的自己,要最大化影响力;我努力年轻人要积极主动、寻找兴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还用理想中的墓志铭来确认我的人生方向,但一帆风顺的人生履历,让我的骄傲情绪悄悄滋生;理工科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包括因果逻辑,结果导向和一切以量化判断,让我在追求效率时变得冷漠无情。我走在一条其实颇为正确的道路上,但,过度的名声却让我的中心轴偏了。 ——李开复《向死而生》
如果我们的理想是用“更”、“最”之类的词语来定义,就需要小心了。
为钱为名的理想,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某个结果去证明自己,当你陷入到证明这个过程中,那你证明的参照标准是什么?你的对标对象是谁?你的假想敌是谁?
现实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他的标准都是不一样,当你达到当初设定的标准时,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随着你的能力和经验的提升,你会上升到另外一个圈层,但你发现,你那么拼尽全力的成果,在下一个新圈层看来,也许只是一个起点。你的满足感马上被匮乏感代替。
所以,你会无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为下一个、再下一个、再再下一个的目标而努力。但你的快乐、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只有在完成目标的那一瞬间发挥作用。当你把做事的结果看得很重,在达成目标之前的整个过程中,你都要不断面对失败的恐惧、无常的焦虑的可能性。你就陷入“不断努力”的死循环里。
而更现实的是,在这个社会上,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最优秀的那个人。即便你可以成为那个唯一,你的心态也会担心后面的人跟上来、赶超你。你的危机感远远大于幸福感,所以,不快乐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
理想——自我否定的开始
当我们说到“理想”这个词的时候,除了先入为主的正面积极的意思,背后会有一些附加含义——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理想,本身并不是现在这一刻存在的,而是在未来某一时刻可能发生的存在。同时,理想隐含着"未来一定比现在好"的意思。
如果说教育是为了成为理想的自己,那这句话背面的潜台词就是我现在不好,我身上有很多不足,我是在否定现在自己的存在,而如果你对成为这个理想自己的意愿特别强烈,你就是在非常无情的否定你现在的自己,你的内在动力是逃离现在自己。
当你寄托于未来的那个自己去拯救现在的你时,你会无时无刻的活在痛苦的自我否定中,你会看不见自己的优点、努力和付出,会很容易挑剔自己,只能看见片面的自己,久而久之,在达到理想目标之前,却会先建立一个“我不够好”的信念,影响你之后的一生。
理想的动力——是逃离当下的恐惧
在你减肥没有成功的时候,你会不断的看见自己不完美的身材,评判自己懒和馋、没意志力,是个失败的人。而你却看不见每天都在进步一点点,即便成果并不明显。
通常年初定的全年个人计划,到年底的时候,总是有很多没有完成,除了目标制定的方法问题,还因为你在没有达成目标之前,所有时间都是失败的时间,这种几乎全程的挫败感,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了的。而你达成的那一刻,也仅仅带来一瞬间的快感。
现在很多人想做短视频,想写公号文章,设定了一个理想、美好的愿景,却时时刻刻想第二天就达到理想的样子。但是,如果不坚持、不沉淀积累,不犯错、不尝试,短期是看不到效果的。
在从0~1、从小白到熟练这个过程,你会学习、看到很多比你牛的人和产品——10万+的文章、破千万的播放。如果对自己认可度很低,只要你没有达到你的理想目标,你就经常在挫败感中,对未来更加的焦虑。从当初对理想的自己的激动,到后来的自我怀疑。
最终,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过程中,你会给自己打上“无数个负面标签”,而这些标签就成为你的代言人,你的“理想”不知不觉就把你塑造成“你最讨厌的那个人。”
人生可以有理想、有目标
但目标和理想不是人生的全部
过去,我总觉得时间还很多,等我完成一件一件的任务,但当倒计时时,我才发现,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哪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李开复《向死而生》
那么什么叫教育?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文凭,不仅仅是为了理想的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些都是教育的副产品。我们不能用“不是”这个词,来否定这些存在的可能。
我现在的观点:教育是让一个能拥有接纳自己、享受当下,用喜悦状态做事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赠品。
首先,先认清楚理想这个词,它只是一个想法。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此刻并不拥有,当下你也不可能是那个理想自己,否则就称不上“理想的自己”了,理想只存在于未来的某个时间。同时,它随当事人的认知不断的变化——你童年的理想、大学的理想和为人父母时候的理想,都不一样。
此外,未来也是极其不稳定的,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影响,还有时代、科技、观念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你用一个“不稳定的理想+多变的未来”作为努力前进的方向,很可能除了作为自我存在感的安慰剂,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妄念。
执着于活在未来的理想,你对现在就有很多的不满意,你无法尽情的享受已经拥有的,甚至,你都看不见你所拥有的。你就会得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人生挫败感悟。
接纳和享受现在的意思,就是要活在当下
接纳现在的自己,就是全然的接纳,包括现在的优点和不足。不评判,对自己没有负面的评价。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能哭会笑,有好有坏的人,而不是理想化的完美形象。
当你能接纳自己的时候,接下来,你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对自己有清晰完整的认知,因为你的自我接纳,所以你也就不需要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就是成为一个人的重要基础。
享受,当你完全接纳了自己的全貌,也就没有负面内耗的对话,你不会因为否定自己的缺点,而把焦点放在对过去的后悔中,也不会把焦点放在对未来更好的你的期盼中,因此,你可以享受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没有了任何对抗,也就没有了恐惧和焦虑,你做任何事情都处在一种心流的状态下,全神贯注,无论这件事难易程度,你的专注可以让你所做的事更具品质,也就是进入忘我的状态。
喜悦,当你能全然的享受你所做的事情,这种喜悦的感觉跟事情的大小、价值高低都无关,喜悦不是从外在事物中衍生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种喜悦的状态,是根据你享受当下的程度来决定的,在整个过程都会是充满喜悦的,同时,这种感受的主动权是在你自己手中。
因为带着喜悦状态做事,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什么!所以,你真正享受的不是你所做的事,而是做事时的那种状态,而那种状态会给你带来身心合一的喜悦感觉。
但如果你要去做证明自己的事情,那是需要建立在外物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二元对立基础上,这样,就进入到不稳定状态,你马上会感受到不确定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你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就会有两种结果:一个是满足别人的标准,一个是不满足别人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会很好受,而只有达到别人标准的刹那,你才是快乐的。
执着理想——让你遗憾的起点
202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疫情让很多人对生活、工作、自己的一些观念有了改变。生命的脆弱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
除了中国的疫情,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莎拉波娃宣布退役的原因。
她在谈到科比的时候说:“我认为,有时候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想,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在那一刻,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好的思考,我做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某件事让你意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那这一刻你就要好好规划下我的未来了。
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经历过特别大的成功,都是平凡的小成果。但像包括李开复、莎拉波娃、这些成功人士,他们不断超越自己,获得过无数的赞美和荣誉,在他们的领域,都是非常成功的人之一。
他们达到了大部分人的“理想的自己”,但经历了“死亡”的提醒,冷静下来的时候,那些过去坚信的信念,在“卸妆”之后,展示出本来的样子,同时,也照见了自己现在的样子。
获得了理想的自己,错过了现实的生活
还是想引用李开复《向死而生》里的话:
人生在世,无论理性、感性,我们所能知、能见、能感的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尽力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断提升自己,体验人生的诸多可能也同等重要。世间的事并不能都按照计划进行,各种缘分,偶遇都值得珍惜。因果难料,不能只用统计方法去推测一件事的因果,也要倾听内心声音的指引。 懂得不被表象的量化标准绑架,学会不用别人的标准参与竞赛,从容走自己的路。我发现我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了,我想要把自己塑造成某种可以留存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李开复《向死而生》
如果教育是为了成为理想的自己。理想的自己,往往可能是“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那么大部分人的理想还是会选择成为更有钱、更有名的自己,来证明自己。
当然,理想的内容,无关好坏对错,每一个选择都有好处和代价,只要你能全然接纳,享受其中,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人生体验。
“文凭”、“理想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财富、名气”,这些都是静态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对每个人的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要做的是把最终理想的目标拆解为多个可执行的小目标,变成当下可执行的具体事情,同时,用“接纳、享受、喜悦”的三个维度去体验、去完成具体事情的整个过程。
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不快乐的感受出现,先停下来,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用意志力去压抑负面感受,否则,这个感受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爆发。去体会它,也许它是在告诉你“某些地方出了什么问题,需要你去调整”。
你可以带着“未来理想状态”的正面感觉,去体验当下;但不要带着陷入“还未达到理想”的焦虑,在当下中煎熬。
理想令人着迷,同时,也不要忽略当下的美好生活。
愿每个人用饱满的当下,去接纳、享受、喜悦的自己,当下就已经很理想了
去学校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去农村玩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