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内容必须是建立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的,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有价值,要记住读后感不是简单的复述,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徒读后感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徒读后感篇1
瑞·达利欧,作为一位金融界具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三十年来,领导着桥水基金公司,叱咤风云。与他惺惺相惜的挚友乔布斯一样,他曾有一段时间痴迷冥想,都拥有超强的创造力,可以在一次次的重大错误中,不断修正学习,让自己进化。而《原则》,正是他对过往经历的生活和投资的普遍性指导。整个下午,我都试图在和瑞·达利欧“隔空”对话。
人类如此渺小,无论如何努力和勤奋,对世界有多么准确的研究,他说,你都不能够真正预测下一步真正会发生什么,这被称之为“不确定性”。没有防守的进攻,在全球外汇市场和债券研究中就会变成赌博,“不确定”性已经让他的好几位最富有的朋友彻底破产。达利欧本人也曾经两次破产,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但得益于原则,总能像不死鸟一样经历“凤”凰涅槃重生。在他看来,如何建立防守机制,形成一个应变的操作系统,这也被称之为“原则”。
在达利欧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生物丛林中存活,必须不断进化。资源从来都是有限的`,20%的人掌控着80%的资源并非偶然。无论哪一个领域,总是有一小撮人,特别优秀,他们就是制定并主宰各种规则的英雄。例如达芬奇、牛顿、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丘吉尔、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等。于当下的中国商界,此现象更甚,风投市场红杉资本基本能够在每一个大的趋势赛道精准布点;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巨头,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霸主地位,强压着中小创公司变成阿里系、腾讯系;华为专注电信领域的研发,挖了足够深的护城河,难逢敌手,这些都不是偶然。
细细品读之下,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在他相当长的财富自由之后,金钱已经不是他的唯一诉求,他在追求一个快乐的人生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试图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他对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具有超高的额外兴趣,并尝试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以获得充分开放的心态,而后者,正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业成功的法宝。
世界的能量相互守恒,没有人能够持续“占有”任何一笔财富,包括,瑞·达利欧。作为一个动物性存在,人,需要有一定的金钱来购买生活资料,并以此维系自己的生命。因此,没有钱,万万不能,但钱一旦越过标准,就会越来越变得不重要。我一直认为,金钱,于五行之中,不仅属金,也属水,一时拥有,然后可能转瞬即逝。
昨天,5月10日,李嘉诚先生正式退休了,众所周知,香港长和系创造了资产神话,让他一度成为了华人首富。可以想见,几十年来,他个人拥有财富的数量,是何等的巨大。也许很多人羡慕他拥有的巨额资产,可事实上,他亦不过是一个凡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伟大,这一丁点的财富,在世界发展的长河中,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艳羡他创造的财富,不如尊敬他的为人处世价值观。一位90岁的老先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一辈子忙碌于自己的事业中,最终捐赠了大量财富用于教育和医疗,这真的很让人尊敬。我想,李嘉诚先生一定是看透了金钱的本质,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聚集在他身上,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也。所以,人心真的特别奇妙,往往一个思维转化就能改变一切,一旦对某事某物看破,就没有什么可以执着的了。
达利欧认为,除了财富之外,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极其重要。我们要先学会和自己相处。让自己不管有没有财富,而变得快乐起来。许多人有这种危险,拥有了财富,却并不快乐。许多人为了汽车、房子、游艇、江边豪宅等等,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一旦拥有,却不一定快乐,实乃可悲。
站在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角度来揣摩达利欧,我会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他满足了吗?到了人生的晚年,他还想干什么?他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了吗?没错,他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1500亿美金资管规模),他的团队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他设计了流水线式对冲基金的管理流程。可以说,这么多年以来,他被各种各样的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但他筋疲力尽,而且不能够专心,自言虽然每周工作80小时,一边管理着资产,一边管理公司,仍旧不能在最佳状态,时间远远不够。显然,他被束缚住了。人终究要考虑清楚,你到底是将工作视为什么,是驾驭它还是成为它的奴隶?是享受它,还是被它牢牢地束缚?也许,从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上,达利欧并没有达到最佳,缺乏一些中国佛道的超脱。
面对社会发展的无序,人生际遇的偶然,事物变迁的无常,我们当如何自处自洽?达利欧的态度很简单,谨守住自己的原则,依循着原则工作,依循着原则生活,那末,结果自然不会太坏。我想,这些原则不仅对达利欧有用,对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也有莫大裨益。试问,谁能独享有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原则,抑或藏之于名山?
合上全书,画完感触文字的最后一根横线,一次关于自我、人生的透彻反思就暂且告一段落。想想,人若常以《原则》为矢的,置“身”于其中,然后自省自励,等再次抬头看这周遭,必将恍如隔世。
徒读后感篇2
前些天,我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读完后,我既同情主人公阿廖沙的坎坷遭遇,也被他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所折服。
?童年》主要记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生活,阿廖沙亲眼目睹了外祖父的吝啬、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但他也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阿廖沙选择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我很感慨,一个人无论境遇如何,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一次作文比赛,当我看到前面的人捧起自己的作文时,我赶紧读了读,自我感觉良好!心想:我这回肯定能拿前三名,说不定还可以拿第一名呢!正当我沾沾自喜地和老师对成绩单时,才发现有比我更厉害的人,成绩为第二名!看着同学捧着一等奖的奖状,我心里好不懊恼。同学安慰我说:“不要伤心啦,只是一次失手而已,下次再努力呗。”同学的话让我如梦初醒:是啊,我应该大方面对这次失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争取下一次成功,拿到第一名!
在生活之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如果你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下一个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徒读后感篇3
今年暑假,妈妈向我推荐了一部励志小说——《飘》,这部小说使我懂得了坚强,怎样与困难作斗争。
小说开篇是这样来描述主人公的:她是一位融合她母亲——沿海一位法兰西血统贵族和她的父亲——爱尔兰后裔的一个女孩。尖尖的下巴,方形的下颚,双眼则呈淡绿色,黑黑的睫毛圈在眼睛周围,尾部还微微有点翘,带着点欢快俏皮的模样。她和所有爱美的美国南方太太小姐们一样,总是戴着帽子,围着面纱,戴着露指长手套,小心呵护着自己的皮肤,以免让佐治亚洲炎热的太阳晒黑。这个美丽的女孩就是郝思嘉。
再从小说内容上来说,一八六一年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郝思嘉和一对孪生兄弟——塔尔顿兄弟俩出现。我进一步了解到郝思嘉不仅是一个美丽、漂亮而且聪明伶俐,又任信的女孩,她的家庭在当地是很富有声望的,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种植园主。
虽然出生种植园主的郝思嘉年轻漂亮、个性鲜明,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尚属青春年少的十六岁花季时,郝思嘉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邻居卫希札,可卫希札却娶了善解人意的表妹媚兰。使郝思嘉更加不幸的是,战乱接踵而至,整个南方社会不得不投身战争岁月。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压力下,历经磨难的郝思嘉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成熟女性。
小说着重描写了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好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郝思嘉就是在生活的磨炼中锤炼成了一个生活的强者。
郝思嘉敢爱敢恨,认定自己的目标,并勇往直前,不择手段。尽管她也恨想做一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的淑女,但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而在她为生存而奋斗的过程中,她性格中为人称道的一面也就凸显出来了。
郝思嘉的反叛行为最集中的描述就是她怂恿卫希札和她私奔以及婚后自己经营锯木场这两件事情上,在她向卫希札说出自己要和他私奔遭遇到拒绝后,郝思嘉不犹豫地给他一巴掌。而后,为了报复,她不假思索地嫁给了卫希札未婚妻的哥哥,郝思嘉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她敢爱敢恨的个性。在她看来,哪怕是有一丝希望,也应该争取得到自己的幸福。
思嘉的性格中最能给人鼓舞的一点还是她面对现实,不畏困难的精神。综观郝思嘉的一生,从故事面对现实这一点支撑着她,她早就被挫、困难打倒了。十六岁的思嘉经历了失恋的痛苦,紧挨着就是丧夫的伤痛。年仅十七岁的她就已经成
了有一个儿子的寡妇。如果说这一切都还只是个人生活上的不幸的话,那席卷整个南方的战乱给她带来的痛苦就是人所共知的了。回到家的郝思嘉愕然发现,妈妈在前一天刚刚去世,父亲已经傻了,而这种植园留给她的却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她没有绝望,没有气馁;她下决心要让塔拉存在下去。她亲自下地接棉花;拎着篮子在烈日下到邻居废弃的果园里挖剩下的菜蔬;骑着唯一的一匹孱弱的小马,到邻居家借种子,了解外界的情况;甚至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
她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的勇气着实令人钦佩。
读完这篇不朽的之著,我深受感触。在生活中,我要像郝思嘉一样有不畏困难、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
徒读后感篇4
寒假,妈妈推荐我读余华的《活着》。她三天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而我却花了整个假期细嚼慢咽地品味这道大餐。这本书太精彩了,让我又哭又笑活像个傻子。我领会了余华先生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讲述了福贵苦难的一生,从地主二流子到贫农,家人一个个死去,只剩他一个孤老头的故事。我真希望苦根能一直活着,若祖孙相伴,也有个盼头,血脉可以延续。作者好残忍,掐灭福贵最后一点希望,让他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让十岁的我认识到人是孤独的,别人都会离我而去,必须学会靠自己。
?活着》的语言朴实,故事像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样。它的细节写得很有趣,让人悲喜交加,泪中有笑。好多片段让我记忆犹新,比如夏天没有蚊帐,二喜就先进屋被蚊子咬得一身包,等蚊子都喝饱了,再让媳妇凤霞进屋睡觉。小小的苦根想吃面条,就拉着爷爷福贵站在面条铺的门口,说好几遍我不吃面条。我想,作者余华一定是一位可爱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可爱的桥段。
现在这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福贵很多的悲惨遭遇是不会发生。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也要自立自强,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生不易,我们要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幸福。
徒读后感篇5
“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对世人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言,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虽浅显却极富哲理,能够给人以生活上的指点、学习上的教导,成长中的导航……它教会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还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父母长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学激励着我们,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应乐观积极,努力争取向上,不要被挫折打倒,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人生。
古人所言:“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记载:“周朝闵损因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全,便再取了后母,而后母却虐待子骞。在寒冷的冬天只给他穿单衣,父亲知道子骞受后母虐待后,便要休了她,子骞便为后母求情,最终一家人生活和谐美满――单衣顺母。想想我们呢?身为人子,我们对父母却知之甚少,关心更是不多,任性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还天真地说着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话语。真的觉得自己不懂事。
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着尊重师长、孝敬长辈、诚实守信等可贵的品质,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学,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跟我们共同走进《弟子规》,体会国学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国学,品味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倡导经典国学,完善自己的人生吧!
徒读后感篇6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这本小说使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女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被疼爱她的舅舅收养,但舅舅的去世使得简·爱被不喜欢她的舅妈收养,遭到了舅妈和约翰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她最终在药剂师劳埃德的帮助下逃离了这里、逃离了这个对她来说像是地狱一般的地方。她被送去了慈善学校,在那里待了八年。随后找到了一个做家庭教师的工作,她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一份爱情,但是她与罗切斯特的情路却很坎坷,最后她排除了万难得到了幸福。
简·爱和同时期的女性不一样,她不被金钱左右、渴望平等、有着自己的尊严。虽然她的人生困难重重,但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善良、坚强一一的将困难克服。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吗?就想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你以为我身无分文、身份低微、相貌平平、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丰富,内心和你一样充实!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离不开我,就像我现在离不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惯例,甚至也不是通过血肉之躯在跟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对话,就像当我们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时一样,我们的精神彼此平等!”简·爱的这段话使我深深震撼,她既有着对爱情的追求也始终保持着自尊。在小说最后,简·爱获得了财产,罗切斯特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简·爱还是义无反顾地和罗切斯特在一起了。
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他的内在,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简·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和金钱改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
简·爱的一生是乐观的、坚强的,正因如此她才能克服所以困难最终获得幸福。
徒读后感优秀6篇相关文章:
★ 到读后感优秀6篇
★ 猪读后感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