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习惯通过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阅读书籍的感受,在社会愈加发展的当下,很多人都开始阅读,同时学会了读后感的写作,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丰碑》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丰碑》读后感篇1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为了让他人穿暖,自己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站在雪中,自己却被冻死了。
读第一遍时,我不由得感到作者文笔之细腻,每一处都对接无暇。
读第二遍时,我感慨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荡漾。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从这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伟大,同时,还对将军十分敬佩。
文章中虽无一处直说军需处长的伟大,却从其他人身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军需处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同志。
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就是军需处长在风雪中与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变成了一座丰碑。
他真的变成了丰碑吗?当然不是。丰碑代表着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漫天的雪花,将军的泪水,单薄破旧的衣服,它们会告诉你答案。
严寒中,军需处长将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人买不起棉衣,反而穿得过于奢华了,过于浪费了。
同学们,别忘了,是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太平,我们有何理由不节约,不珍惜?
军需处长,乃至天底下所有同军需处长一样的好同志,我向你们致敬!
丰碑》读后感篇2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长征中的故事,其中《丰碑》让我深受感动。
?丰碑》讲了红军长征时,在云中山行军,一位军需处长因为衣服过于单薄,而被活活冻死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神态那么安详。现在我知道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看到战士们没有倒下,他感到了欣慰。一位军需处长,拿到棉衣十分容易,可他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已被冻死了。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让人敬佩!
比起我们现在,我们多么幸福,我应该学习军需处长的精神。
丰碑》读后感篇3
红色的故事闪闪发光,红色故事是我们祖国的荣耀,红色的故事是不朽的经典,被人们世代传唱。每当读起红色的故事,我被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们感动着……
?丰碑》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他那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被冰冻的光辉形象永远散发着熠熠光彩!
当我读到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时,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这支队伍好坚强呀,而且都是伤病员,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这样的队伍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队伍中的每个人不是都想着自己,而是心系别人的生命和安危: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员,军需处长因为不想让他人受冻,自己却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寒,独自一个人躲在树后,最终被冻死了。我忍不住流泪了,不敢想象他最后被冻到极限的时候多么难受呀,可是为了其他战士,宁愿冻死,也没有丝毫怨言,他的光辉形象就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这样的队伍,怎么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此时的我们,生活衣食无忧的年代里,还成天挑食,成天抱怨饭菜不好吃。爸爸妈妈买的衣服,这件不好看,那件不时髦,却不知多少个像军需处长一样的红军战士,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因为缺衣少食,活活冻死或饿死在长征途中。我们要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一切,永远感恩红色英雄们!
丰碑》读后感篇4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赞扬长征精神的文章,其中令我最受感动的是《丰碑》。主要内容是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漫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
文章讲述了一支红军队伍中的老军需处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衣物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的事。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赞扬。尤其是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自己的衣物也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却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吗?我想,他-这位真正伟大的军需处长的光荣事迹将被所有参加长征的战士们铭记在心中。
当我读到“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可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一时还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时,我发现,老战士的神态那么镇定,十分安详,由此使我们体会到,他看见战士们没有在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自己尽到了职责,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军需处长就是发衣物的,而他却因为缺衣而被活活冻死,是因为他把所有饿衣物留给了战士。老军需处长身先士卒,而没有想到他自己,他这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着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顿时感到心中一阵酸楚。如此值得我们称赞的一位军需处长,却为了战士们的安危,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与常年积雪的云中山化为了一体。
他化成的丰碑,不仅仅记载着他的光荣事迹,更饱含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感:我,还有大家,都不能再闲着了,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动手建设祖国,让军需处长和为所有长征作过贡献的人都不要带着遗憾可是要想将来建设祖国,首先当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如果连一般的事情都做不到,何谈建设祖国。于是,我把自己和这位军需处长相比了一下,我发现自己是那么得渺小。因为,平时在吃饭时,我总是将好菜和好肉往自己碗里夹,从不让别人多吃一丁点儿好吃的。我从不轻易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却经常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如果说我是那位军需处长的话,就我这种心理在关键时刻还能把棉衣发给战士们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我一定学习军需处长那无私奉献和热爱集体的精神,做一名永远为集体着想、为集体奋斗的学生。
丰碑》读后感篇5
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他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无私或伟大,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在我心中,有一位无名英雄,他是《丰碑》里那位军需处长……
?丰碑》一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队伍遇到了极端天气,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士们,自己却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
全文被定格的那个画面,让我难以忘怀:“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雕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神态安详、镇定;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可是一位军需处长啊!他本可以自己先拿或多拿棉衣的,可是他却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啊!他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服,还把自己的衣服给了别人,甘愿自己被冻死。这位军需处长死时的目光那么安详,那么镇定,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他没有看到任何战士受冻,他安心,他宽慰,他死而无憾!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最后,他化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座受所有人尊敬的丰碑!可惜,他死前没有看见祖国解放,他自己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这样的人,不是英雄是什么?
军需处长、英雄、丰碑,我向你致敬!
丰碑》读后感篇6
从1934年始10年间,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战士们不得不走上漫漫的长征路。在长征路途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烈士在长征中牺牲了。
?丰碑》也是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中冻死了,他只穿着薄薄的破旧的衣裳,飞雪覆盖了的脸庞,但他还是那么安详。
读完《丰碑》这个故事,我的眼眶湿润了。老军需处长薄薄的单衣紧贴着他的身躯,显得是那么瘦小,是那么虚弱,他难道不能吃得饱,穿得暖吗?并不是,他把自己的大棉衣给了战士们,把自己吃的粮食给了战士们,老军需处长用自己一个的生命,换得了几个战士能走出雪山的希望,这是多么强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啊!老军需处长,处处为他人着想,舍己为公,先人后己,为了能让战士有生还的希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老军需处长就像一个晶莹的丰碑,说他屹立在雪山上,还不如说他永远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为了让战士生还光荣殉职。
老军需处长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位战士——赵一曼。赵一曼是东北军政委委员中的一员。在一次战役中一个小侦察兵找到了一个粗瓷大碗给赵一曼烈士乘了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烈士知道这碗饭是从病号那里乘来的,把乘来的米饭,偷偷背着侦察员把高粱白米饭换成了野菜粥,这是多么的感人,让我十分敬佩!
看完《丰碑》我热血沸腾,让我们把长征精神永远铭记吧!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丰碑》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一群的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