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表达个人的读后感想,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一定是我们在认真读书后写下的,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金庸转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庸转读后感篇1
从幼儿园时阅读绘本,到现在阅读长篇小说,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这个寒假,因为特殊的疫情,宅在家中的我,翻阅了家中许多藏书,第一次听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第一次看到《射雕英雄传》,进入了金庸神奇的武侠世界。
每当傍晚时分拿起书,在明亮的灯光下翻开总是能让人陶醉,金庸笔下塑造的每个人物都那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狡猾奸诈的欧阳锋,有认贼做父的杨康,有行侠仗义的江南六怪,有贪吃美味的洪七公,有凶残成性的梅超风和陈玄风,傻里傻气的郭靖,聪明伶俐的黄蓉……
古人云“持勤补拙,与巧者俦”主人公郭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天资愚钝,武功不能超凡脱俗,但他也有一种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一套武功别人练三四遍就会了,他要练上10天半月才练会。有时别人戏弄他他都不知,在桃花岛上,“老顽童”骗他背《九阴真经》,背到不懂的地方问“老顽童”,“老顽童”笑眯眯的不告诉他,让他硬背。郭靖完全不懂经文的意思,就读了1000多遍,真的硬生生的背了出来,还是背的滚瓜烂熟。每次我一读到这儿就觉得他真是厉害,自己万分佩服。
现在的我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也要像郭靖一样,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时,千万不要心灰意冷。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但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这个才是正确的,也是我读《射雕英雄传》最大的感受。
金庸转读后感篇2
张无忌和周芷若拜堂成亲时,赵敏独自一人前来抢亲,我记得范遥曾委婉劝阻,说到: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回道:我偏要勉强。张无忌曾答应赵敏三件事,这第二件便是不能和周芷若成亲,她勉强了,是以也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不是人人都这般幸运,也不是人人都这般选择。勉而不强,当是郭襄。杨过曾送郭襄三枚金针,说道:我见此金针,如见你面。你如不能亲自来会我,托人持针传命,我也必给你办到。郭襄第一个心愿是看杨过的容貌,第二个心愿是生日那天希望杨过到襄阳一见说说话,第三个愿望绝情谷中求杨过不要轻生。郭襄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啊。
杨过绝情谷中跳崖时她毫不犹豫跟着跳下,那时她就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和杨过是永不可能在一起的。只是深情不寿,是以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终于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于峨眉出家为尼,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十六岁时多么耀眼绚烂,十六岁后就多么凄绝冷清。所谓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一辈子如此深爱一个人也是幸运了。
风陵渡口初相遇,容颜俊秀芳心许,十六岁时的烟花绚烂永恒,以致从此青灯黄卷仍旧念念不忘。
金庸转读后感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里面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有狡猾奸诈的欧阳峰,有认贼作父的杨康,有行侠仗义的江南七怪,有贪吃美食的洪七公,有慈悲为怀的一灯大师,有凶残成性的梅超风和陈玄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看得我如痴如醉。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郭靖,喜欢他的敦厚老实,喜欢他行侠仗义、信守承诺,更喜欢他做事的恒心和毅力。
郭靖他知道自己没有聪明绝顶的脑袋,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付出得多。他的师傅江南七怪教他练武功时,好多招数都是起初的时候怎么学也学不会,为此没少挨师傅们的责骂和痛打。但他并没有因为师傅们的责骂而放弃习武,而继续练习,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学会为止。我很佩服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想想我自己,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我的字不好,为此爸妈、老师也不少说我,于是我下决心要练好字,让他们刮目相看。每个学期我都买字帖回来练习,可都坚持不了多久,练得最久的也只有两个星期。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的字还是其丑无比。还有,每次做数学习题时,只要遇到一点困难,我都懒得深入思考,而是直接登录作业帮寻找答案。在期末评语上,老师总会给我写上:“做事没恒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我想如果我有郭靖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我的成绩在班里定会名列前茅。
当然我也很喜欢黄蓉,喜欢她的聪明伶俐、古灵精怪、足智多谋。每次遇到危险她都能想到办法化险为夷。
虽然我羡慕黄蓉的足智多谋、古灵精怪,但是如果可以穿越,我想穿越到书中的世界,成为郭靖那样的大侠,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金庸转读后感篇4
因为83版电视剧的缘故,这部作品在我小时候那算是人尽皆知。遗憾的是,我小学时候却没看过这部电视剧!
这里面固然和家庭环境有关。另一个方面,也是我觉得这个名字太low了,竟不如“变形金刚”叫的响亮。
射雕英雄传相比之前两部作品的进步速度,简直就是质的飞越。首先,主角不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龙傲天。其次,人物进一步和历史背景相融合。作者开始让主人公亲身参与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而且人物描写更加多元化。有欧阳锋这样和温家五老一样彻头彻尾的坏人。也有杨康这样摇摆不定,但是一念之差的欲望之徒。还有完颜洪烈这样类似于封神演义中闻太师的角色,而完颜洪烈比之闻仲却又更似一个人,而不是典型的舞台角色。
而且故事也有碧血剑这样对“故事历史”的侧面描写。对于桃花岛的往事,王重阳,故事都通过他人之口重新塑造。甚至还有九阴真经的描述,更让那些本来没有来由的武林秘籍凭空增加了一丝传奇性。
而这样架空历史的手法,真是大和我的胃口。这类手法在金庸后面的作品也频频使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独孤求败的故事,还有辟邪剑法。实际上作者给出了一个传奇的轮廓,却不完全填满,让读者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这手法真是高明至极啊。
金庸转读后感篇5
主要讲了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小说书名来自李白的同名古言诗,小说内容也与书的内容密切相关。平时没事多读读古诗是有益的,短时间看不出来,但时间久了,就成为你的骨肉和血液了,与你融为一体。
石破天(狗杂种)。原是小乞丐,“妈妈”梅芳姑叫他狗杂种,他就以为自己是狗杂种,谢烟客也这么叫,后来石清闵柔夫妇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因石清姓石,就取名叫作石破天。小时候叫叫鬼名,可以帮助其成长。长大后就要叫回正名,因为要行走江湖了。这个转换是很自然的。
一个小乞丐能成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可以说是运气极好了。乞讨时捡到一块饼来吃,却吃出玄铁令,命在旦夕时被谢烟客救走。因为是从小乞丐手中接过玄铁令的,所以谢烟客要让小乞丐求他做一件事,这也是他当时的承诺。可是小乞丐就是不求他,谢烟客就教他纯阴纯阳的武功,想置他于死地,这样就不受小乞丐要挟了。生死关头就又长乐帮救走,并帮他治好了内伤。原来长乐帮要他做帮主,是要他去侠客岛喝腊八粥。石破天被人误认为是石中玉,遭到雪山派的追杀,又险遭丁不三的杀害。后来,学会了丁珰、丁不四、雪山派、玄素庄、史婆婆的武功,成为顶尖武林高手。与赏罚二使结为兄弟,替长乐帮接了赏善罚恶令,帮助雪山派平息内乱,替石中玉顶罪,为人所折服。到了侠客岛,因为不识字,反而参透了石壁上的武林秘笈,练成绝世神功。最后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寻找妈妈梅芳姑,却发现妈妈不是梅芳姑,他的身世随着梅芳姑的去世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阿绣。石破天的求婚妻子。因为石破天与石中玉长得极其相似,中间出现了许多误会,但阿绣始终坚信,石破天不是石中玉。这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心性识人。
丁珰。丁不三孙女,石中玉情人。为了石中玉,出卖石破天。喜欢年少英俊、轻薄浮浪、叫她丁丁当当的石中玉,不喜欢善良诚实的石破天。如果是谈恋爱,那是石中玉比较有趣,如果是结婚过日子,那是石破天比较合适。女人的要求比较高,可不可以这样,谈恋爱时像石中玉一样风趣幽默,结婚过日子后像石破天一样变得成熟稳重。外貌并没有变,变的是内心。
石中玉。人名不符的又一典型,有华而不实之意。石中玉,就是石头中的玉,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但无论是武功,还是人品,连渣石都不如,就更别提玉了。
石清和闵柔之子。因为小时候,双胞胎中的一个被梅芳姑抓走,闵柔就非常溺爱石中玉,真是慈母多败儿。石清送他去雪山派学艺,成为雪山派弟子。武功领悟能力倒不弱,两三年时间就领悟到了雪山派武功的精要,封成里、白自在甚为得意。可惜人品不佳,倨傲无礼,残忍好杀,到处轻薄无知女子,连掌门的嫡亲孙女阿绣都敢调戏,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史婆婆。闺名史小翠。年轻时曾貌美如花,与丁不四是旧情人,她父母看不上丁不四,看上了白自在的名望,将她许配给了白自在。生了白万剑,白万剑生了阿绣,也是石破天的师父。为了跟老公呕气,创立了克制雪山剑法的金乌刀法。说太阳一出来,雪就化了。但老公与丁不四相比,心中又更爱老公。当走火入魔时,被丁不四要挟去碧螺岛,宁可跳河也不去。还有一次跳河是为了表示对丈夫忠贞不贰。
白万剑。外号“气寒西北”。与“风火神龙”封成里合称“雪山双杰”。可惜,封万里因受石中玉的连累,断了一臂。白万剑为此出走寻找阿绣。
白自在。人称“威德先生”。白自在与任我行两人就名字上有得一比,都是不受拘束,信马由缰。人品也差不多,都是很自命不凡的。都是死要面子,狂妄自大,目无一切,唯我独尊,杀掉不拍马屁的人,以此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
贝海石。医术高明,因中年时受了内伤,身上带有三分病,说话有气无力,真是久病成良医,人称“贝大夫”。深谙人情世故,做事手段高明,内功深厚,是长乐帮的军师。
谢烟客。是《射雕英雄传》黄药师的翻版。武功、性格、脾气、行事如出一辙,是个狂妄傲世、亦正亦邪的世外高人,做事不能以常理揣度,纯凭个人爱好。
赏善罚恶二使。自称张三李四,当然是假名字了,真名无人得知。有善要赏,有恶必罚,是普通人渴望正义的化身。侠客岛龙、木两位岛主的徒弟。每十年,龙、木岛主都会派赏善罚恶二使往武林各大门派分发赏善罚恶令,邀请各大门派掌门人去侠客岛赴约。可都是有去无回,让人人谈岛色变。真到石破天了石壁上的秘笈,才揭开了侠客岛的谜底。原来龙、木岛主杀的都是坏人,而到了侠客岛上的人有去无回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愿回去,而不是岛主强行控制,因为这些人已经沉迷于研讨武功之中,无法自拔,已经上瘾了。后来侠客岛要沉落了,这些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丁不三与丁不四。两人在一起就是不三不四,做的事情也是不三不四。丁不三外号“一日不过三”,一日杀人不超过三人;丁不四外号“一日不过四”,一日杀人不超过四个。有个哥哥叫丁不二。丁不三有个孙女叫丁珰,丁不四除了史小翠外,还有一个旧情人梅文馨,生下私生女梅芳姑,也即石破天的“妈妈”。
梅芳姑。与母姓,自幼随母学艺,相貌很美,武功了得,还会作诗填词,善于女红、烹饪,比闵柔要强多了,看上了石清,或者是太完美了,石清却不敢接受梅芳姑的爱,而选择了闵柔。梅芳姑因爱生恨,抢走了石清闵柔的孩子,后送回一具婴儿尸身。
小巫见大巫。武林各大门派的高手到了侠客岛上,连个熬粥的小伙都不如。这在讽刺自命不凡的人,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目不识丁的石破天竟然破译石壁上那首诗所包藏的绝顶武功,给人丰富的启示。矛头直指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繁琐哲学。有时千言万语不如意念的一闪灵光。
小说结尾“我是谁?”,非常有哲学韵味,引人思考。一来,故事没有答案,梅芳姑死后,石破天的身世永远是个谜了。二来,隐约中知道,石破天是石清和闵柔的儿子,两人外貌极相似就是间接的证明,但却没有直接的证明,永远只能是猜测。
金庸转读后感篇6
近来,我开始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越看越觉得精彩无比,爱不释手。
记得刚开始,爸爸、妈妈热烈向我推荐金庸的武打小说,还说他们小时候看得入了迷,很晚还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
我听了心生疑惑,金庸的书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让爸爸、妈妈如此着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品读《飞狐外传》这本金庸的作品。
哪知越看越放不下手来,金庸笔下与众不同的江湖故事,让我如痴如醉。这本书里江湖豪杰的行侠仗义,主人公胡斐的精妙刀法和几分顽皮耍赖,深深触动了我心底那一份“斗志”,我真希望我也是个武艺高超的江湖女侠。把奸诈的坏蛋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我从不巴结自认清高的浑官,和江湖上的豪义汉子在一起比武论剑。晚上做梦,我都在练轻功,在塔墙上飘来荡去。一会向下投射暗器,一会向上摇甩银鞭,可以从指甲里弹出毒粉,有程灵素做的七心海棠蜡烛。我的身子灵巧如燕,神不知鬼不觉已来到敌人的马前,喝道:“哪里逃!”。有时却心里一软,放了他过去。
一次,我猛地发现自己一要看课外书,就往装着金庸武打小说的柜子跑。胡斐的聪明机智、诡机多端、精练刀法、大侠作风让我好生热爱。我觉得自己好像爱上了胡斐,想和他在江湖上结婚。我真的觉得自己好象就是他的妻子,他就是我的丈夫,我们一起到处行侠仗义,结识江湖好汉。有时候我看见胡斐好象在眼前向我招手,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看完《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我意犹未尽地又把胡斐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在脑海里温故了好几次。忙不迭地又开始看《射雕英雄传》。我看了《飞狐外传》因为是第一本印象极好,满以为金庸的书不可能本本都好,《射雕英雄传》肯定差了一大截,哪知《射雕英雄传》里的故事仍是让人一时惊心动魄,一时哈哈大笑。故事的情节变幻莫测,怎么也猜不到结果,好看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飞狐外传》,硬是叫我不看到晚上十二点罢不了手。渐渐地我又喜欢上了郭靖,我赶忙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喜欢上他,你可不能做个“花痴”妻子。可是,郭靖叫我就是不能不喜欢。
?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件事叫我笑得气都喘不过来。一位称作“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大师一日顶着一口看似生铁做的大缸,约摸四、五百斤重,里面盛满清水,从一条非常深的河上漂了过去,水只没到他的小腿。这事正好给黄蓉、郭靖碰着了,两人都甚是惊讶,均诧异这人的武功怎如此了得。好奇心起,在裘千仞练功的房间窗上挖了个小洞,向里偷看。只见裘千仞盘腿坐着,嘴里吞烟吐雾,两人更加惊异。
晚上,黄蓉、郭靖、裘千仞因都是陆庄主请来的客人,同在一桌吃饭,又见到裘千仞手一挥竟把一只金酒杯的杯口平平整整削了去,还把一块砖头捏成了粉末。于是,更对裘千仞敬佩不已。哪知,江湖七怪中的老二――妙手书生朱聪却揭开了裘千仞“功夫”背后的秘密。朱聪从裘千仞口袋里搜出了一束有燃烧痕迹的干草。原来,裘千仞在房里吞烟吐雾是将这束干草藏在袖中点燃,做出吞烟吐雾的样子。还有那捏砖成粉的功夫,其实砖头是裘千仞自己备的面粉砖。把杯口削去一截,却是他手戴戒指上的金火石划去的。至于他“水上漂”的'功夫,黄蓉一审问,才得知水缸是用薄铁皮做的,缸口封住,上面仅放了三寸深的水。从水上漂过去嘛,则是他事先在河里钉了桩子,踩着桩子过去就是,只是桩子离水面还有那么六、七寸,岸上的人自然看不到。看到这,我不禁捧腹大笑。
自打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对金庸便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每一本书都那样的吸引人,那样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叫人难以抗拒。在他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地性格突出,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志好好学习课本知识,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长大了当一名想他一样的作家。
金庸转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