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得体会是我们个人成长的见证,也是我们智慧的积累,我们的心得体会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藏,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1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于2012年出版的关于世界历史及宏观历史的著作。从认知革命的人类作为动物进化开始,到农业革命的的意识启蒙,再到描述资本主义、宗教发展的人力历史发展,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本书给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人类进化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中对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别的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观组织的发展,同样引发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观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书中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例如基督 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因为古罗马帝国将其作为统治的工具。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为现今社会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观我们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中粮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央企混改的试点,我们拥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们发展的必然性。现今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是组织历史发展的“编写者”,应该更有信心和勇气创造“辉煌”的组织历史。
“神”的幸福与担忧反思组织的危机感。书中的最后章节描述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类至今的进化,使得人类拥有近乎于“神”的创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深深的忧虑,忧虑人类未来的幸福。但是正是这种天然的危机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技术的“反噬”。同样的,组织的发展也应当提倡适当的危机感。它有助于修正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思考及主观能动性,避免我们做出“抱着金山啃窝头”蠢事。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发危机感,发掘金山宝藏是我们每个职员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展望组织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在写完《人类简史》后,又出版了《未来简史》,其中描述的含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乃至宗教、帝国,资本主义均是历史进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进化,适应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展望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相信任何人都会满怀希望,我们拥有着政策的支持,强大的背景靠山,众多的资源禀赋,但是终究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我们更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态,以强大的心理状态勇敢地迎接企业环境,商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完成当下组织的发展。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2
人类能够战胜其他动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会创造想象,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我们现在是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一切本来都是没有的,都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
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钱、吃喝拉撒的东西、文字、车子、房子等都是在过去几万年前都是没有的。
因为人类在每一步的发展中,需要某样东西,所以就想象发明出某样东西。
比如,钱是怎么来的?在“农业时代”时期,每个人,每个家庭起初都丰衣足食,一个家庭可能生产了小麦、玉米等。
但他需要吃肉,自己家没有,别人家有肉,别人家可能又没有小麦、玉米;在起初的时候两家人之间都是互换,我给你一点小麦,你给我一点肉。
就这样人群之间交换的多了,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均衡去交换,有时对方担心给多了,会亏了,有时我们担心给多了,会亏了。
就这样人类就发明了钱,起初的钱是贝壳,再到货币、纸钱。
我之前一直听说“想象力就是一切,想象力就是财富”,现在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从“认知革命”进入“农业革命”后,其实人类的生活并没有比在狩猎采集时更加轻松、幸福。
在狩猎采集时,出去打猎一次,可以一家人吃几天,休闲的时间还可以陪老婆照顾小孩,虽然说条件很艰苦,但花时间多多照顾还是不错的。
但进入农业革命后,智人需要种庄稼,下地干活除草,时间一长就会得腰椎间盘突出,老婆生完孩子喂不了两个月奶也要帮忙下地干活,这样导致小孩的活存率会很低。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生孩子也生的很多,每天回到家没事干就生孩子,可是生了孩子之后活存率又非常低。
在3-7万年前的人,婴儿很难活到3、4岁,要活到成年20岁就更难了。
所以人类进入“农业革命”,生活反而更加繁忙,更加辛苦;所以历史学者说“农业革命”是一场大骗局。
从农业革命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快速进步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的几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人类现在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不敢想象,因为我们生活的处处都离不开电。
接着就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之后,就进入了让智人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其实工业革命也算科技革命领域里的。
我分开讲述了一下,如果说农业革命是让人类10倍进步的发展,那科技革命是让人类100倍的在进步发展。
如果有个人是活在1500年的时候,一眨眼过了520年,在现在睁开眼,他会感觉到我是不是时空穿越了,我在哪里?我这是不是在做梦?这个人可能会一连串问自己这么多问题。
科技革命完全改变了人的生活,但也让人更苦恼,虽然生活更便捷,但很多人过的不幸福。
如果要讨论幸福,现在的智人不一定比几万年前的人智人要更幸福,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点吃一点,在一个社群里,谁也没有什么想法,每个人的欲望都没有那么强,自己打拼的够自己吃喝就会很开心。
而我们现在的人,虽然物质这么富裕,但很多人每天愁眉苦脸,忙忙碌碌,每天都活在非常有压力。
紧张的生活中,因为我们会想身边的人都比我们过的好了,我得努力呀,我得努力跟上他们,有些人平衡不了情绪压力和状态,可能就会得抑郁症,更多的是有人会选择自杀。
所以,幸福是什么?长久的幸福不是来自丰厚的物质,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幸福其实就是人类内心自我的一种状态。
我们人类现在越来越发展,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电子产品、金钱越来越好。
而我们想过上人类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人类去掌控电子产品以及金钱财富,但偏偏很多人每天被电子产品以及金钱财富掌控着,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悲哀。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3
这周,我通读了《人类简史》,不得不为尤瓦尔·赫拉利的学识所折服。
顾名思义,《人类简史》阐述的是智人从十多万年前萌生以来,到今天21世纪人类的演化与发展历史。除了线性的客观历史外,作者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来看待历史的发展,输出自己的主观观点。
尤瓦尔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智人为何能够在十几万年间,从弱小的食物链中层成员,一跃跃至食物链的顶端?答案便是人类的语言和认知。除智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他们自身的语言,能传递信息,但为何是智人取胜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语言能够创造出客观物质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来达到智人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从石器时代的壁画、装饰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时候就已经创造出某种想象的东西,或是神明、或是神兽,将整个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捕猎巨型生物。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其实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东西,在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国家、法律、货币、正义、民主全部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但保障着70亿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说,讲故事,讲虚构的故事,确实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过其他文章,也说,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就是一场宏观叙事,人们信仰这一套叙事,社会就能正常运行,若这套叙事不能跟上时代了,就会导致礼崩乐坏,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叙事产生。
渐渐地,人类开始培养农作物、驯养家畜,从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来,开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关于人类发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认为,发展到现在,虽然从演化意义上来说,人类,甚至那些猪羊牛狗等被驯化的动物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续了下来,但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来说,却远远不如以前。被驯化的动物基因得以延续,种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们作为家畜来说,却一生被压抑天性,从死到生,无缘与大自然见面,甚至无缘与同伴玩耍、与母亲孩子相伴,只过着匆忙地完成任务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链金字塔的人类,无疑是进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论其个人幸福感,也许大部分人还没有采集时代高——工作时间加长了、工作任务加重了、世界变得复杂难懂了。
在人类的融合统一中,作者以帝国、货币和宗教来说明人类的融合统一,我个人认为也是表达全球化为历史所趋。十四、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给欧洲诸国带来了对这个世界全新的认知,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大陆,但带来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与此同时,通过帝国主义武力征服,又确实让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货币,其实是一种信任的产物,你相信十元能换那么多东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货币就能流通起来,促进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失去信任,货币就等同于废纸毫无价值。而由虚构搭建出来的社会秩序太过脆弱,所以此时需要一个看似超越人类的幻想搭建出来,同时要具有普世性的东西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宗教便是这样一种东西。但我本人因为没有什么信仰,我对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怀疑的态度。
最后是科学革命,从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到现在人类破译了不少自然法则,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到基因学,因为人类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术,又开始变得野心勃勃起来,人类开始想办法进行“吉尔伽美什”长生计划,改造基因,妄图成为创世主。作者对未来的想象偏向于悲观,将来智人也许会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机结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时候,智人还是现在的智人么?还是智人已经被改造得灭亡了?
最后,看了世界的编年史,一开始从亿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产生、生命产生,到智人产生开始从万年算、千年算、百年算。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智人的历史在物质历史中,实在是过于短暂与渺小。也许千万年后再看,不过是湮没于亿万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从微观的个体上来看,读了这本书也获益匪浅。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大多数是幻觉与虚构,我们得到的快乐与幸福,很多不过是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下催生的产物,他们既不必需也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人类早就过了最快乐的时代了,当祖先漫步在丛林采集的时候,他们虽然需要躲避猛兽,但那时候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虚构的概念,他们要想的不过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会有猛兽,等到天黑时,大家带着寻觅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人类发展到现在,想象中的虚构世界与秩序越来越复杂,而人越来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种主义的耳濡目染下,变得浮躁与焦虑。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暂的智人经历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平静。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4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 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 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5
今年年初参加了一个读书群,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目标——看书11本,给自己的奖励是买一架钢琴。《人类简史》是今年看的第一本书,书中观点确实值得人细细思考。
最开始我和同事讨论马和驴结合产的骡子能否繁殖后代这一问题,同事顺势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这一个月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了。
书中有很多观点都令人深思。人从智人时代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一系列的变化到底是发展还是后退?现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钱、公司、国家、时间等都是人类联想并通过共同的信任而存在,并不客观存在,那是不是说明我们都活在一片虚幻中?现在的社会不论经济、科技都比以前发展地快得多,可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快乐吗?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成为超人类的世界,那时人还是“人”吗?
这一个个问题出现,我的心发出震颤。仿佛我所认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来都应该是无意义的,那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这短暂的一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关于快乐,文中也给出了几个不同的观点。一是快乐是人的主观感受,因此现在的个人自由主义认为人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想法。二是从生物学来讲,快乐不过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寻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快乐,这里的快乐类似于快感。这一种观点细想一下,令人胆寒。如果快乐完全由肉体产生,由人所控,那人生岂不是太空虚了一点?三是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快乐包括其他的情绪,相比起我们漫长的一生,都只是一时的、短时间的波动。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万事都放下执念,对所有情绪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即都只是一时的波动),放下执着和放弃追求,那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平静。这种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但却也汲取到了一点反思。对于消极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而对于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适当追求,当然我们应该更注重追求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也应该学会放下。
对于现下流行的消费主义,作者也从根源上做出了解释。消费主义完全是资本主义挖的坑,资本主义为了不断把资本投入生产,争取更大的利润,就必然要有人买,要为人创造需求,不然没人买产品,资本主义也就无计可施。许许多多的不必要的消费就产生了。我回想自己以前,似乎也是一味的消费,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不管我需不需要,都想要买。看到大家都有,我也想要。而如今,从根源上了解了消费主义的陷阱,看了断舍离,我也学会从必需的角度出发。买之前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如果没有,会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有,我会不会经常用到?有没有更实惠的替代品?经过几连问,我的支出里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6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我都非常喜欢。古罗马有一句名言:“一个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都是孩子。”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时,我就想到了重读《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
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成为人类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锁。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读完书你仿佛纵横穿梭在时空隧道中之间,清晰地看见我们人类如何从动物成为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万年前人类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变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时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够进入神的境界,不仅有望获得永恒的青春,更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但遗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太多令人自豪,虽然我们主宰了环境,但却并没有减少地球的痛苦,虽然饥荒和战争都在逐渐减少,然而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恶化。我们这次的冠状病毒的疫情,不就是从人类口中的一只小小的蝙蝠所开始的吗?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近期我也在读《中国哲学简史》,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程颢也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的真正意义是“生命”,他们认为万物都有对“生命”的倾向,就是这种倾向构成了天地的“仁”。面对这次疫情,作为人类,我觉得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我们现在拥有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大,但我们似乎仍然感到不满,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灾难,一个人可能在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我们有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在讨论“宇宙发生论”,其中孟子提出“天民”这种说法,就是说我们人类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我们要有这种觉解,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包括我们赖以生存浩瀚而无私的宇宙。天人合一,让我们放下贪婪,尽自己所能,去书写人类更辉煌的历史,去创造属于我们人类的更美好的未来。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篇7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
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比较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
因为信仰的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
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比较终黄金价格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
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
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读人类简史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