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体验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深刻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个字的读后感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个字的读后感篇1
散步于我是为数不多的可称之为运动的项目之一了,上班日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又是难得的休息日,竟渐渐连散步也许久不进行了。
至近段时间生病入院,医生细细端详我半晌,“是不是每天没有什么运动?”心内暗叫惭愧,这都可以被人看出?医生看出了我的疑惑,笑,“不用奇怪,一看你的工作性质,再看你的坐立姿态,就知不是爱运动的人了。”言毕,叮嘱我每天除饮食有度外,一定要坚持早、中、晚的三个半小时左右运动。
于是,散步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院的长廊上,我见到了相濡为沫的老人相伴着前行,无语但温馨;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颤巍巍的牵着孩子行走,边走嘴里还反复叮嘱着说了无数次的句子;当然也有孩子陪着父母散步的,孩子走的雄赳赳气昂昂,父母们拖着病体,用喜悦、欣赏、疼爱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孩子,似乎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
当我每天混杂于这支大军中,日复一日的看着各色人等,各类家庭演绎着故事,一种沉甸甸的心情愈来愈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前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着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关爱就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散步,乃至其他运动方式,细细体味,就是善待自己,关爱他人的一种方式了,自身好了,才有能力去关爱他人,造福社会呢。
2023个字的读后感篇2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本书主要写:一个音乐家贝多芬,一个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个作家托尔斯泰。他们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做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孤独地活着,他的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就在他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降临,贝多芬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承受着剧烈的痛苦和折磨。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在痛苦中活着,但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而且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终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创造了生命的辉煌。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比贝多芬幸运得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有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国家多灾多难,他眼看自己国家的土地被外族侵占却无能为力,他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了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通过造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些事如果认真去做,可能难事就会变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变成难事。只要我们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我们会改变命运。人生的幸福就产生在斗之中,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
2023个字的读后感篇3
文章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描写女主人公玛特廖娜,虽然有自己本人的经历渗透在其中,但是作者把叙述者“我”的角色作用,把他作为一种客观视角,来与后面周围人对玛特廖娜的看法相对比。
“我”从监狱里出来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村落,四处都找不到满意的房子借住,帮忙的好心人最后才把他带到玛特廖娜的家。玛特廖娜的家四处破败,有门但形同虚设,大家都知道怎么进去,说明即使她家烂成这样,也有许多人前来拜访,也是所有人都来托她帮忙导致的结果。屋子内部也没有反转的好到哪里去,一样残破不堪,屋内阴森昏暗,墙体剥落,厨房里满是蟑螂,就连镜子都模糊不清。而住在这屋内的玛特廖娜最宝贵的就是开头提到的盖在她枯槁身躯上的一团破烂东西。这样的一个年迈花甲、腿脚不便的老太婆,却是大家有麻烦事、有苦力活要干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谁家的地要耕了,是找她;谁家的庄稼要收成了,是找她;集体农庄的活没干完,是找她……玛特廖娜热心肠地都照单全收,干得比谁都多,却从来不收报酬。明明已经不是集体农庄的人了,却还要被粗声粗气地拉去干活,并且自带工具,她虽有抱怨,可还是第二天一早就出门了。
好人没有好报。如此大德大善的.人仍然得不到命运的垂帘。辛辛苦苦拿到了一点点抚恤金,周围人就风言风语,做个礼拜的小锅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偷走,更别说她那个一直记恨她的法捷了,处处为难她,最后还连房子都要拿走。
虔诚的教徒、好心的老妇人最后死在她生平最害怕的东西之下。死后还要遭受各种各样无凭无据、乱七八糟的诋毁,虚情假意的眼泪和追悼,死后都无法得到完全的平静。
一个用毕生良善在普渡众人的人,是这整个村庄的良心。可就像至善的耶稣也被钉死一般,玛特廖娜也没得善终。不是说善良不被提倡,而是说即使这样善良也是最被需要的。尘世浑浊,一滴两滴千滴万滴,集腋成裘,总有淤水变清澈的一天。像玛特廖娜这样的人也许会被那些愚民所渐渐遗忘,却在“我”和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2023个字的读后感篇4
假期,我读完了《秘密花园》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伯内特,讲的是小女孩儿玛丽的故事。
玛丽一出生,就被交给了卡米拉保姆,她的父母很少管教她,她变成一个脾气暴躁、自私蛮横的小女孩。她九岁时,亲人都在一场霍乱中去世了,她被接到了米舍原庄园,克莱温先生成了他的监护人,在知更鸟的引领下,他发现了一个荒芜已久的秘密花园。他还认识了迪可恩和他的小动物们,她学会了用园艺工具,学会了挖泥、锄草、种花。
迪可恩能与动物交流,玛丽非常羡慕他,他们一起买花籽种花。花儿变得都特别娇艳美丽。他们一起帮助科林,让他恢复健康,让他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教他做体操。科林相信魔法,每天举行仪式,坚持围绕花园走一圈。玛丽学会了关心照顾别人,为他人着想,收获很多。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她变得活泼开朗,长得也越来越漂亮,像朵小玫瑰,脸颊变得红润了,不再像以前面黄肌瘦了。
我特别羡慕迪克恩。他有很多动物朋友,懂得每只动物的心,不管晴天雨天,他都会跑出去,看看有没有遇到灾难的动物,有了就把它们带回家养着,他不像我们一样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他让动物自由地奔跑、飞翔。小鸟会把自己的家告诉她,狐狸告诉他家里有什么新鲜事。他还懂园艺,怎么种花,怎么拔草,他都知道。他知道的事情特别多,还善于观察。
读了《秘密花园》,我收获很多,学会了关心照顾别人,为他人着想。要想健康,要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多笑一笑,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
我真想有一座这样的花园,整天在这里嬉戏玩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无忧无虑。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秘密花园。
2023个字的读后感篇5
我相信,有一本书,一定藏在远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月光在云层上抛洒,像银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云层。星在耀,月在浅笑,夜很安祥。蓦然间,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晶莹的光流进我的心灵。
朱自清原名自华,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杆颤动,拨响了我心中的琴弦,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思绪辗转于柔肠,无奈的感悟,隐没了意图,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爱冷静,爱独居----在这种不满现实,想自由,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感情,当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随着波动起来。”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荷塘”,仿佛也和作者一样,我把学校里承重的压力融进这荷塘中,消隔,消隔……荷叶仿佛一位刚出谷的美人,和着风儿摇曳……月光,它比星星吸引人的月光,又没太阳如此招摇,只是默默衬托着荷花,我的心啊,陶醉了……
看着看着,月光躲进了云层,蝉声,蛙声,声声入耳,《采莲赋》,《西洲曲》让心凉了一地,无奈,这一夜,我辗辗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但更感觉到作者厌恶现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笔与“白色恐怖”作斗争的精神,令我敬佩。
以前,回到家乡,炊烟升起,村庄上空氤氲着一抹抹青黛,房前屋后飘逸着一缕缕稻香,麦草香,柴火的熏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屋檐下,盘算着明天的活计,如今,城市化的爪牙无孔不入侵入村庄,乡村的美感如同壁画上的油漆,一天天剥落,一些朴素的东西也慢慢掉色。无论现代生活多么繁扰,它依然稳稳扎向大地深处痴痴守望……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寻找生命的本色……终究是海市蜃楼,就这样,我写了一篇《荷塘月色》有感……
2023个字的读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