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读后感600字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当前社会中广泛使用的文本,为了记录读书的感受,写读后感是最佳的方式,我们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对名著剧情的领会,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死场读后感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7篇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1

读《生死疲劳》有感生死疲劳,生死疲劳,生和死都很疲劳。

依然是一部极具莫言特色的小说,徘徊于玄幻和现实之间,巧妙的语言把每个人的特点娓娓道来,沉重的历史事件在巧妙地描述风格和独特的描述角度,形象的展此刻人民面前,让人感到发笑,又让人不禁去反思那个历史的疯狂。

历史要学会辩证的看,舆论宣传的力量让人扫除迷信又树立了新的“迷信”。“黄世仁”“周扒皮”的地主形象深入人心,“西门闹”是个另类,他勤俭持家,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也有着正常男人的爱好,但到了以身份决定命运,他就是“黄世仁”,就是“周扒皮”,贪婪、自私、嫉妒的狭隘面在革命的助长下愈加的疯狂,以前理解施舍的弱势群体,全然忘记了“西门闹:”的善行,只听到了“黄世仁”的贪婪和“周扒皮”的残暴,然后西门闹就身首异处了。我们不禁对那段历史充满了不屑和鄙夷,似乎所有的地主土豪富绅都是冤死的“西门闹”。看看当下,“黄世仁”多还是“西门闹”多?大众就是那么容易被舆论所吸引。尤其是在社会差距加大的时候,在勤劳不必须致富,投机倒把,强买强卖反而高高在上的时候,一点煽风点火,群众中的极端分子就会成燎原之势。革命的熊熊烈火不会无缘无故燃起,当然也会无缘无故啊的烧伤无辜。最期望革命的是无牵无挂的数来宝、蹭吃蹭喝的乞丐、无所顾忌心理扭曲的光棍。大风扬起带起的风沙加剧了大风的危害。做一个好人难,做一个有名的好人难,做一个乱世中的好人难。

靠得住与靠不住,靠得住的人有白氏、迎春、蓝脸,靠不住的人有“儿子”、“亲儿子”、小三、你以前施舍的人。正房妻子白氏,明媒正娶,貌不惊人,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即使在丈夫遇难之后,也没有落井下石以求自保,忍受了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侮辱,让人为之动容。迎春,白氏之前的丫鬟转为妾,给前夫生了双胞胎,土改后默默地选取了跟前夫的长工蓝脸过日子,既不诋毁前夫,也不抱怨世道,默默地将前夫的子女带大,安稳的过日子,是一个好女人。同样是身为小妾的吴秋香在丈夫被打倒后,迅速反咬一口,血口喷人,活脱脱一个变色龙。金龙的表现让人难以忍受,作为“儿子”,本身出身问题就是一个知名的缺陷,因为蓝脸得到了身份上的解脱,最后他的疯狂狠狠的洒在了他的爹身上,“大义灭亲”,疯狂的年代,疯狂的人啊。蓝脸一个敢于跟时代、跟主流、跟政府对抗的人,一个被那个时代硬硬的整成精神错乱的人,一个让人佩服的人,一个纯朴坚守己见的人。动乱的年代,人都想苟活,活得方式不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能活下去,能活的风光、盛气凌人,注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是社会本身的问题,我们能够用道德来批判他们,却实在是无法阻挡他们求生、求虚荣的本能,社会环境导致的。白氏、迎春、蓝脸还是值得我们的

尊重和怜悯,到好的时代他们配得上幸福、美满。像敢于向这个社会的不公对抗的人致敬,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对社会提出他们的想法,他们只是想生存下去。

“莫言”这小子喜欢自嘲,自嘲的让人觉得他的玄幻小说如此的真实,爱憎分明却又含而不说,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又难逃历史的轮回。

这本书让我有了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有了历史中人性的错杂的重新认识,自信的应对人生,自信的去应对生活,历史就是由普普通通得一幕去上映。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2

看莫言的书一直是件很过瘾的事情,同样的感觉在贾平凹那也能找到,读老贾的小说,让人忍不住想大口抽烟大口吐痰,而莫言的小说,则使人大口吞口水,并目瞪口呆到汗流浃背,这个小胖老头太能侃了,简直就是天生的倾诉狂,他要是不写小说,去讲评书也绝对会是个好手。

?生死疲劳》的莫言的新书,延续了莫言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呢,远一点,得扯到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这本书曾经获得诺贝尔奖,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就是上天入地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百无禁忌,《生死疲劳》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书中主人公西门闹生前是个地主,死了以后,转世,分别成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虽然经受了六道轮回,却依然保持了人的思维,并通过他的驴眼、牛眼看到了世间的事,有够诡异,由此可见,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够丰富。

在当代的小说家里,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个,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题材,除了《师傅越来越幽默》,也就是后来老张拍的《幸福时光》以外。拿评论家的话讲,莫言是个很民间的作家,近年来,这个趋势好象更加明显,从《檀香刑》开始,莫言就开始尝试用民间的艺术形式来写小说,这部《生死疲劳》走得更远,干脆就是评书的章回体,其语言也是评书的风格,大段大段的独白,大片大片的描写,气势恢弘,连绵不绝,要是拿来朗读的话,保证能读得唾沫横飞,等到上气不接下气之时,再大吸一口气,这种感觉,比较类似于刚吃了一盆水煮鱼。

在《生死疲劳》的封底,印着一些文质彬彬的废话,“《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这话很愚蠢,除了冠冕堂皇以外,根本就没说对事情的本质。莫言这个人其实就是个天生的倾诉狂人,他只是喜欢讲故事而已,而中国评书的章回体与说书人的气质又正好适合他,于是他便拿来一用,《生死疲劳》也就这么诞生了。莫言的幸福之处,就在于他能将自己的倾诉欲望转换成文字,于是,他就成了作家,写书赚钱,这等好事,旁人是羡慕不来的。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3

2012年11月29日,我以听课者的身份,认真听取了“全州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课堂教学竞赛暨答辩”活动。有幸的是,虽然我没能像各位优秀选手那样在语文的殿堂展示自我的风采,但我以场外观众进取参与的身份同样登上讲台,大胆地讲述着自我对语文独特的见解,并幸运地获得了延边州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晓霞教师扉页提名的仅两本的获得2012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唯一中国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

当我得知莫言仅用了四十三天写完的这部五十万字的长篇,不是用电脑,而是用笔用稿纸,真是令人惊叹呀!这更加使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如获至宝的我,回到家中贪婪地阅读起来,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异常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

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主角,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人或者动物,死后是否能够轮回,不得而知。可是呢,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却也有不一样的轮回和际遇。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时候,但不会永远失意落魄,总会有雨过天晴见到彩虹的时候;人有位高权重春风得意的时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举,也会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况。

这就是“轮回”,死的轮回也许“莫言这小子”明白,可是呢,我们应当更注重的还是生的轮回。

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个天使的灵魂。渐渐地,有的就被世间的红尘蒙蔽了双眼,有的人的内心,被醒来的魔鬼占据。人生在世,其实我们的灵魂都在不断的轮回。

我们的内心是装着天使呢!还是装着魔鬼呢!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对于三十岁的我来说,一时间还很难把这本书的精髓吃透,但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去品味,去琢磨,做为中国人,莫言是中国人的骄傲!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4

去年,当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莫言,这个在此之前略显陌生的名字一时之间突然成了街谈巷议的对象。各大书店也将莫言的书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读莫言”仿佛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怀着满心的好奇,我拜读了莫言自我极力推荐的小说—《生死疲劳》。

“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给予莫言的颁奖词,这句话在《生死疲劳》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故事讲述了建国初期山东高密一位善良的地主西门闹因土改蒙冤被击毙后其灵魂不服冤情,先大闹阎罗殿,后又分别投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人,重新回到自我生活的土地,游走于阴阳两界,徘徊于人畜六道,冷眼旁观从土地改革开始到新世纪初为止,50多年间中国的历史变迁。记述了他与当年自我手下长工蓝脸一家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故事。小说分别从动物(西门驴、西门猪、西门狗)和人(蓝解放、莫言)的视角描绘了新中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养其猪”、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精神随时代变化的变化。

我认为小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历史,一部分讲当代,两者都紧紧围绕土地这个主题展开。

第一部分最重要的主人公是蓝脸,他是一位朴实的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倔强坚毅。当国家号召建立人民公社并强制进行土地公有化时,他宁死不入社,成为那时代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即使被人们耻笑,遭到以书记老革命洪泰岳为代表的领导们的辱骂,他依旧我行我素,始终不肯让自我的一亩六分地公有。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土地!为的就是生存!在农民眼中,土地能长出粮食,土地能放养牛羊,土地就是一切!蓝脸不只是为了保护自我的土地不屈不挠地斗争着,更是在为自我的生存而斗争着。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莫言塑造了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农民形象正是对农民、对土地、对生命的讴歌。

小说的第二部分,当西门闹转世为狗后,故事的重心也发生了偏移。故事的主角由老一辈的蓝脸、洪泰岳、庞虎等人变成了他们的后代蓝解放、西门金龙、庞抗美、黄互助等人。主要讲述了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开村子,离开土地进城后的故事。蓝解放当了县长娶了黄合作,本应在县里幸福地生活,但他遇到庞春苗,有了婚外情,迫于压力,不得不抛妻弃子,流落他乡。最终还是在家乡,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得到了谅解。他回到了土地,心灵归于平静。土地在那里之于农民们又有了更深的含意,不仅仅仅是物质的供给,更是一种精神的栖息、归宿。

小说中有一段情节很值得回味。当初大地主西门闹的儿子西门金龙依靠他的聪明伶俐,审时度势,从一个地主坏份子一步步发展成村干部,改革开放后更是成为大企业家。此时他看准商机,准备在农村开发旅游中心,建立一个体验村。这会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但会占用土地。这实际上就是让农民放下锄头,走出耕地,换一种生产模式,换一种经济来源。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但对于习惯农耕的农民,却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方式与旧的习惯就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小说中的老革命洪泰岳率领一帮老农民反对这个计划,最终自我背着炸药与西门金龙同归于尽。农民为了捍卫自我的土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歌。可是,他们没能挡住时代的洪流,旅游业开发了起来,最终依然失去了土地。我想,这是值得惋惜的。另一位寻根文学的大家贾平凹创作的《秦腔》也反映了新时代大浪潮对于农村、农民、土地的冲击,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贾平凹说:“如果你静下心来慢慢读《秦腔》,能体会到我的忧伤。”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打动作者自我的,我想莫言写到那里心中也应充满忧伤。

书中的蓝脸等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农民,他们对于土地有着永不磨灭的深厚感情,就如儿子对于母亲一般。可是,无论在过去还是此刻,总有诸如土地改革,土地开发等事件破坏着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关系。作者对这种伤害农民的行为,表达了既愤怒又无奈复杂感情。他期望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他期望农民的心不在流血。

蓝脸最终跳进了他自我的地上的墓圹里,他的老掌柜,西门闹(狗)伴随着他,他的儿子在墓里倒上麦子、绿豆、谷子等粮食,他永远地长眠在他自我的地下。我想,他墓上刻的墓志铭最能表达本书的主题: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5

一轮皎月,几束月光,让莫言的文字在静静的夜里,走进了我的世界。此刻,我的灵魂,仿佛受到了生死的洗礼。

?生死疲劳》是莫言笔下幻觉现实主义的又一骄人之作。它冲破了宗教对文学的束缚,以大胆的思维讲述了西门屯的地主西门闹被枪毙后,几经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以“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乡村50年的历史。

“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我听到从高高的大堂上,从那高高大堂上的辉煌烛光里,传下来阎王爷几近调侃的问话:‘西门闹,你还闹吗?’”刚刚翻开《生死疲劳》这本书,里面西门闹对自己此刻状况细腻的描写和阎王爷极具诙谐幽默的话语,就深深的激起了我对这本书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深深地启发了我: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拥有大量极具生动而细腻的描写。

当我秉着一颗对这部作品十分的尊敬之心将它彻底读完时,我发现了这是一本“讲述农民”的书。全书上下几乎都是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书中就有这样的两个主人公。一位是蓝脸,另一位是洪泰岳。蓝脸因坚持单干而拒接加入合作社,因此遭到了社会上对自己的巨大冲击,虽然过程十分痛苦,路程十分艰辛,但历史与结局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而洪泰岳这个“忠”于国家的基层干部,伊始,紧随着错误的步伐,而光明时期却又顽固守旧,最终在抗争中死去。面对这两个似同非同的人物,作者深深地感慨“这是个性相似的两个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为正负,合起来是一个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其实,作者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了多么模糊而多变的环境中,都要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辩证世事的是非,清楚自己选择的错与对。只有这样,人生的追求才会有完美的结局,哪怕过程再艰辛,都是值得的!

“生死疲劳”不是对生的过程充满厌倦,更不是害怕死去,而是对灵魂的追寻与死后对求生的执着。莫言用《生死疲劳》告诉了我,只有不断执着的追寻,才有“生”的希望!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6

适逢春节。带着这本砖头一样重的书到乡下奶奶家过节,闲来无事便上阁楼读上一时半会,或是早上伴着鸭子下塘的嘈杂,或是在乡村冬夜特有的寂静之下,七日之后最终读完了这本大书。

?生死疲劳》从1950的高密县讲起,以千禧年为终点,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书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别的,却是高密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些在如今中国大地上以极快的速度褪去的别样景色总是最容易唤起我怀旧的情绪。

堆得老高的稻草,曲折蜿蜒的田埂,村边斑驳的老树,家门前的沟渠…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我对这些怀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而今却道时过境迁。我也曾回到我生长的小镇上,可是找不到一条走过的路,住过的庭院,爬过的老墙,认识的坟墓,更看不到一丛似曾相识的野菊花。以前总是抱怨社会发展太慢,这个时候才觉得它的脚步太快了,现代城市的各种因素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的村庄改造得面目全非。那是一样中规中矩的楼房,一样“灰不溜秋”的马路,一样高耸的路灯,一样的“千城一面”。

每一座村庄都是一个卢浮宫,里面都有珍奇异宝,需要保留。请不要说这是我个人不切实际怀旧的毛病,你为什么至今还保存着年少时夹在书页里的银杏树叶?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枯干的树叶不经意地落下的哪一刻,难道你没有对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一片银杏树叶就像一座村庄,一座村庄承载着无数份魂牵梦绕的乡愁。以至于每次经过以往生活过而如今盖头换面的小镇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虽然我也期望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阶又一阶的青石板,带他去我以往嬉戏过得田野里拾起遗落的稻穗,虽然我也渴望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依旧能闻见池塘边飘过来的淡雅的金银花香气。

蓝脸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生命就是这样充满着厚重感地轮回,而我们对乡村的记忆最终也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埋入黄土之中。我所能做的只是祈求这个过程越慢越好,越慢越好。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篇7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本书也是五一期间借的,以前看过莫言的书,可能写作背景是北方,看他东西有点像我们山西赵树理山药蛋派文学,很朴实的语言,给你原生态的放映北方的那篇独特的风情,你看到的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你听到的是那醉人的信天游,你感受到的是......

0.一个幽灵

西门闹,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其实他不是人,他一出场就被小鬼架着见了阎王。这是莫言的高明之处,没有按照纪事或者其他角度进行故事叙述,而是整出这么个鬼来,呵呵,是鬼就要投胎,不过他投的是不同的牲畜。西门闹通过几次的轮回,从一个局外人(姑且认为他是人)的眼光注视我们的祖国从建国开始到如今这个漫长社会的发展历程。故事本身没有对社会进行任何的评价,但是通过其中的人物演绎的故事,给我留下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另一位主人公是坚决不入公社,单干了一辈子的蓝脸。

1.做驴

主人公上辈子地主,其实人品不错,出身不好,一出来赶上建国那会,直接枪毙。那会儿人们特别是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人们的喜悦可想而知,是啊,我们的先辈当初革命不就是为了这片土地么?于是面对建立公社和吃大锅饭,有的人肯定不干。当时政策是:入社自由。于是很多人劝那些不入的人。

不入社的人就像驴一样倔,好在那时讲民主,你不如就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氛围是比较开放,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骂娘,但你不可以强迫谁做什么。是啊,革命了半个世纪,这点是最重要的,自由、平等、尊重。就冲这点,我们后人给毛爷爷磕头我虽然不会,但是能理解。毛爷爷,纯爷们。

2.做牛

西门闹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候被饿疯的人们消化了,呵呵,接着投胎做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大跃进时期,也到了大革命时期。听的最多的是口号,看这部分,你能充分的理解什么是现行反革命这类词,其实,如果你把毛主席像章掉茅坑里,ok,你就是反革命,还是现行的。

单干不入社的人就像老黄牛默默沉默,你随便欺负我,反正不入。

读到这里,你会被当时那个年代很多荒唐事情逗笑。这个我和我44年出生的父亲有过交流,他不认为那是荒唐,当年他们做红卫兵,全国串连,还有一些派别斗争,以及下乡是美好的,因为那个年代是真正的乌托邦,人民内部间人和人是绝对的平等。记得老爸说到这,就不说了,是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肯定不会知道其中滋味。

3.做猪

西门牛__革期间跟着单干主人死活不入社,被拉进去后宁可烧死自己也不背叛主人。这不,看他不爽的阎王让他这次在改革春风中做了猪。这个时期我想我们80年代生人应该有印象,那个时候,最可爱的人除了士兵还有劳模、先进。书中的村子也成了养猪模范村,西门猪就是猪王。

单干的人如今身边没有任何人陪,养成了半夜耕作的习惯,一种孤寂。

据说那个时期中国的gtp增长是双位数,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可能太小了,就是感觉人们在不停的说物价太贵,还有就是家里时不时就要买一堆盐或者买很多醋。社会的变化如今回头看,是好快,当初给我压岁钱从十张五角已经变成了五十甚至百元的票子。

4.做狗

西门猪在改革时期也是表现良好,为了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牺牲。这会他成了条德国黑贝,时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它眼中看到的是九十年代这样一个中国各种矛盾凸现的时期。什么腐败、婚外恋、社会年轻小混混.....

曾经的汉子老了,目睹这些,举措只有关紧房门,躲避。

书这一章叫“狗精神”,和90年代很相仿。人们在看到经济日渐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的变味出现了。学生出现比吃比穿结帮结伙,年轻人人浮于事,年纪大的有权的开始贪污有钱的包养情人。社会的贫富差距凸现。我想很多人应该对九十年代中期有很深刻印象,那个时候物价突然飞涨,人们工资根本跟不上,还有就是八十年代建的果园,猪舍,纺织厂纷纷完蛋。后来我考研学政治经济学才明白,那个时期的中国就像西方的经济危机一样,那些当年盲目投资的东西,只能强行毁掉,不然浪费更大。

5.结局和开端

西门狗最后走的很安详,和曾经的主人单干户分别躺在那片守护了一生的土地中走了。这个时候,土地里已经有了他东家夫妇俩、妻子、俩个儿媳、老朋友夫妻俩、养子、养子情人、驴、牛、猪的坟墓。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他的墓碑后来这样写道。

其实,如果你没有北方那种厚重文化背景,看这个书很郁闷的,一会是小鬼,一会又是人。读这本书开头写着佛的话,我当时可乐了,莫言这小子幸亏没把毛爷爷语录写上去。读的过程中,会慢慢的被其中人物吸引,那场景会引起自己共鸣。

给自己最深印象的是那种轮回,那种精神状态的轮回。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慢慢拥有,然后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的回归为零。真的,阎王就是阎王,看我们人类不爽是有原因的,你不是贪么?那让你多几个轮回,多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为无欲,我们应该慢慢学会。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7篇相关文章:

论语共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优秀的读后感600字最新7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作文精选7篇

明朝那些事儿4读后感600字7篇

优秀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7篇

优秀的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

高中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简爱》的读后感600字模板7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最新7篇

三国演义高中读后感600字7篇

生死场读后感600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