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中情感高潮和低谷的审视,写读后感是一种思考未来的机会,通过它我们可以展望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成长,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江湖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江湖的读后感篇1
殿外有十余人朗声说道:“玄武堂属下长老、堂主、副堂主,五枝香香主、副香主参见文成武德、仁义英明圣教主。教主中兴圣教,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任我行喝道:“进殿!”只见十余条汉子走进殿来,一排跪下。
任我行以前当日月神教教主,与教下部属兄弟相称,相见时只是抱拳拱手而已,突见众人跪下,当即站起,将手一摆,道:“不必……”心下忽想:“无威不足以服众。当年我教主之位为奸人篡夺,便因待人太过仁善之故。这跪拜之礼既是东方不败定下了,我也不必取消。”当下将“多礼”二字缩住了不说,跟着坐了下来。
不多时,又有一批人入殿参见,向他跪拜时,任我行便不再站起,只点了点头。
令狐冲这时已退到殿口,与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遥,灯光又暗,远远望见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颇为朦胧,心下忽想:“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面,理所当然的是应该刘备夺取天下,宋江夺了鸟位的,然而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却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之问:“却有什么分别?”。仅此一问金庸武侠小说已经超越古今,达到武侠小说的巅峰,再也难以超越了。
江湖的读后感篇2
年轻时看此书,看电视剧,只觉得热血澎湃,恨不能如令狐冲一般,快意恩仇,我行我素。然人到中年,又别有一番滋味。
比如说,《葵花宝典》《辟邪剑谱》,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东方不败做了,岳不群做了,林平之也做了。以前觉得很不理解,现在其实想想,有很多人也这样做了。比如说,沉迷于游戏伤眼睛,但谁都在玩,如果游戏上写着,欲玩游戏,先废双眼,估计玩的人就很少或者没有了。再比如,吸烟有害健康,得肺癌的概率很大,如果酒瓶上先写着:欲饮此酒,先废一肺,估计就没人喝了。可见,把《葵花宝典》看做邪恶的功夫有失偏颇,至少人家先把严重后果告诉你了,练不练在你。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还有一种功夫叫七伤拳,害人害己,那才叫邪恶呢。
关于拍马屁,金庸先生笔下的马屁都到了夸张的地步,什么文成武德圣教主,什么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不是说一句,而是每天都在说,有点皇帝上朝的感觉。其实现在也有,比如,一窝蜂称颂一个人,一句闲谈,都称颂,英明神武,实在是恶心极了。想起了倪匡先生的评金庸小说,他敢说,我不敢说,怕给自己找麻烦。
?笑傲江湖》里我喜欢定逸师太,敢爱敢恨,敢说真话,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直接声援刘长峰,直接拒绝五岳并派,直接让林平之拜师都让我佩服。最让我佩服的是居然把恒山派掌门传给令狐冲,让一个大男人领导一群小尼姑,在现在恐怕都很难更何况是那时候?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令狐冲居然接受了。这是唯一一个正面人物死了却让我开心一笑的场景。
喜欢《笑傲江湖》里的邪派人物,一个个敢爱敢恨。桃谷六仙的天真烂漫尤其成了我的笑点。就是大淫贼田伯光也有守诺的时候。比如,令狐冲设计让他拜仪琳为师,那就真拜了。现在的人有几个能做到?
联想到自己,倒反而像岳不群。教给学生,遇到邪派人物,不问是非,拔剑就杀。不结交匪类,是不是有点像告诉孩子们不要跟坏孩子玩?大家别对号入座,有点影子而已。
开开心心看了两天,就这么点体会。语文老师该说这作文不合格了。
江湖的读后感篇3
初读《笑傲江湖》,是奔着令狐冲来的。经常听说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潇洒,有侠气,我便一本一本的读。可是,读完以后我才发现,最令我难忘的不是豁达不羁的令狐冲,不是娇美任性的任盈盈,不是单纯坚定的仪琳,而是那亦正亦邪的林平之。
林平之,听这名字你或许以为这人生活平坦,可是,他其实与游坦之(《天龙八部》人物)一样,一生悲壮而惨烈。
书的开始,林平之是一位锦衣少年,在雪白的坐骑上打猎,生活轻松无比。他是“福威镖局”的少镖头,锦衣玉食。可是由于他家的《辟邪剑谱》是江湖上的武林秘籍,余沧海为了修炼此功杀了林平之的父母。
这本是大仇,加之林母的遗言是“为父母报仇”,林平之生活于复仇阴影中,便不顾一切学好武功,先拜了人品极差的木高峰为师,再拜了“谦谦君子”岳不群为师。为了练《辟邪剑谱》自残,杀了世间唯一真心待他的岳灵珊,最终沦为恶人,被囚于西湖之底。
林平之可恨吗?他可恨。为了复仇变得非男非女,狠辣凶残,最终手刃仇人,杀了最爱自己的人。
林平之可怜吗?他可怜。他本是贵公子,却惨遭灭门,一直活在复仇的阴影下。
可是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自生自灭。
读《笑傲江湖》,世人多爱令狐冲,而我独敬林平之。无论前方有多危险,他都执意为父母报仇,是个孝子;他绝不滥杀无辜,即使最后一刻刺死岳灵珊,也是不想让她受左冷禅的侮辱折磨,自己也好在这世上了无牵挂,专心复仇;他是弱者,在被逼无奈下仍心性纯真,一腔正气。
可是他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时代使然。
一个恶劣、尔虞我诈的时代毁了他,他用自己微弱的能力反抗,反抗这残酷的命运,可他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潮流。
在西湖深不可测的湖底,他如同一只孤傲却仍旧高傲的狼,也许,他更希望耳畔传来昔日那清脆娇柔的“小林子”吧。
只是红颜已逝。
江湖的读后感篇4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净化和认识上的提升。这本书选编了十九位智者的讲话,少数是文章摘选。他们是一批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些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虽然从儒家、佛家、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于前一个世纪之交,经历国家危亡、民族动荡,身处“五千年来一大变局”。尽管在当时,他们的声音在全盘西化的大浪潮中显得很微弱,但时值今日,却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回响。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
在朱永新教授的书中,最能够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是: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通过读书,可以修养内涵;通过读书,可以提升生活的品位;通过读书,可以促进专业发展;时代的发展,更注重人的内涵美,生活的美。人的外在美很象一层薄纸,很容易看透,而唯有喜欢读书的人,能通过外在的言行告诉人们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的品位。因为读书可以平衡我们的心态,可以让思想走向高远,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朱教授说,读了的才叫“书”,没读的只能叫“纸”,我心中不禁鼓掌叫好:读了的,并提升了生活品位的才叫“读”,不然只能叫“看”。所以读书要“读进去”,再“读出来”,才叫读书。这个“进去”和“出来”就是“研读”,读出了品位。用心读,就读出了我们教师的绚丽人生。这,就是朱教授说的,通过读书,让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也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境界。
阅读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通过阅读我的心开始充实、沉静,不断的阅读使我不停的思考,看得更多、更广、更新,也不知不觉得改变、提高,让阅读与我们的生活同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吧!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投入到阅读中来吧,一起来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
江湖的读后感篇5
我小时候死活不肯穿红色的衣服,因为岳不群“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以后就喜欢红色的,吕颂贤版岳不群的阴影笼罩了我整个童年。我喜欢的角色自然是令狐冲,不拘小节,身怀“独孤九剑”绝技,力挫武当掌门人的“画圈圈剑法”,打败使着“娘炮剑法的岳不群”,以一己之力ko江南四友。虽然我这么牛,但是我们令狐大侠,不慕名利,什么五岳盟主、日月神教教主统统不要,只羡鸳鸯不羡仙,隐居西子湖畔。
?笑傲江湖》是金庸后期作品的经典之作。但凡聊起《笑傲江湖》,人们总觉得是在鞭笞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像左冷禅、岳不群、任我行之流,为了至高的权利,连作为男人尊严的小鸡鸡都不要了。
不才有个不同的看法,认为《笑傲江湖》是在讲做人的情与趣。像左冷禅、岳不群、林平之这些人都割了小鸡鸡,都舍弃了做人的情;而任我行舍弃了做人的趣。结果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瞎了。其实他们就算不死,活在世上如形尸走肉一般:左冷禅不顾五岳门派的情同手足,挑起华山派气宗和剑宗纷争,杀死衡山派掌门人,恒山派刘正风等等;岳不群不顾师门情义,栽赃令狐冲偷了《辟邪剑谱》;林平之非但不感恩岳灵珊的款款深情,一心只想着报仇血狠,竟将岳灵珊一剑刺死;任我行眼里对不愿臣服的老臣,就给三尸脑神丸。
武林里盛传武痴为了做天下第一,练得走火入魔。我觉得,他们就是为了武功,舍弃了一切做人的情感乐趣。你想么,如果一只单身狗,每天睁开眼就工作,闭上眼就睡觉,一周七天不休息,脑子只要一运行都是想着工作的事,那他真的能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高峰了吗?我觉得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他要么过劳死,要么干了一年就扛不住了。但凡这只狗只要有一丝对家人的牵挂,对爱情的向往,或者除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我想他不会扛不住的。
扯远了,我们来说说主角令狐冲吧。豆瓣里说有一种失恋,叫做令狐冲。令狐冲据说是金庸小说里唯一一个失恋的男主角。但令狐冲一直对岳灵珊恋恋不忘的,和林平之利用岳灵珊对他的爱来保护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突然觉得我从小喜欢令狐冲,肯定不是因为他衣衫褴褛、不拘小节,也肯定不是因为他视江湖规矩的条条框框为粪土。嗯,肯定不是的,我是因为他的有情有义,赤子之心而喜欢这个角色的。
令狐冲是把情、趣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人。他热爱剑术,以此为乐趣,并且不断精益求精,使他可以在纷乱的江湖自保。他丰富的情感,使得他在死亡的边缘也不以为意,依然和盈盈你侬我侬;他误以为少林寺囚禁了盈盈,纵然和整个江湖的名门正派为敌,也要与少林一站;他看到向天问被以多欺少,也不问正教邪教,就要去祝向天问一臂之力。
趣来自于每个个体的内心。曾经有个电视台报道,一个老大爷为了小区干掉了多少多少的老鼠,是乐于助人。老大爷赶忙摆摆手,不是,不是,我就好这口。试想习武之人,会入武门,最初肯定都是对武术的偏爱。本来练厉害了,希望多宣扬武道,自己把整个武林的锅背在自己身上也挺好。
任我行为了练吸功大法,自己的日月神教不要了,委托东方不败管理,自己的女儿也不管了,委托东方不败管理。这样就像一只天天加班的加班单身狗,还有乐趣吗?不过,任我行厉害的是他挺过来了。还参透了怎么把吸功大法吸来的真气为我所用的玄机。从西湖逃出来以后,他就是不顾老臣情谊,为了夺权啥都干的出来,这也是令狐冲不愿和他一路的原因。试问,你身边有个不念亲情友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你慌不慌?
任我行成为日月神教教主以后,满心算计,坦白说也没什么乐趣的,就是个工作狂。如我前文所说,最后在华山,过劳死,挂了。
情来自于我中华民族从小的教育,氛围的熏陶吧。好比一个人习惯了所有的潜规则,掌握了一切明哲保身的法宝,就变成了刘正风金盆洗手宴上全家被杀时候那个默默无语的围观者;变成了目睹公交车司机被打却不做声的乘客。但我们从小不是被教育不能持枪凌弱,要见义勇为吗?
令狐冲看到田伯光欺负仪琳小师妹,虽然素未平生,但也出于正义,也救了,命都差点搭上去了。他坐在板凳上,还笑嘻嘻地说田伯光输了。我觉得这也算是情,对陌生人的一种感情,不是博爱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笑傲江湖》是在讲为人的情感乐趣。人如果一丝情感乐趣都没有,和那些丧尸又有什么区别?不过,东方不败对杨莲亭那是爱的刚刚的,为啥他也不得善终呢?这个就留给读者们自己去推理了。
江湖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