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读后感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鼓励我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李老师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李老师的读后感6篇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激动、赞叹!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更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是民主,是平等,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台下的学生们为我们精彩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也许我们始终成不了专家,但是许多年以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2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学生惰性强,提不出问题。二是老师惰性强,即使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愿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为这样备课难度大大增加,还不容易控制课堂,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长期以来,课改喊了很多年,课堂真正的自主学习并没真正落实,大多沿用结合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层次,不敢正在放开。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看到了“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章,很有启发,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真正有用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但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面对这种现状,第一,这就需要老师“逼”,甚至达到“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地步。老师别怕麻烦,也别嫌问题幼稚而杂乱,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会提问。第二,要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有些课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即使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我一般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一般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是什么?继续对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散文:形是怎样散的?神是怎样聚的?文章的构思如何?议论文: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时,李老师还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很有指导意义。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后一点,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从文章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深度引导解读中也常常遵循—写了什么、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这样的步骤,但就是控制性学习太强,自主发问式的自主学习实践只是偶尔为之,远远不够。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增强了信心,我愿多点耐心、爱心,增加些智慧,少点近利,多点远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说无益,不如行动。自主课堂请从逼问开始。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3

在众说纷纭的世界里,究竟怎样做,如何做,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李老师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李老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自然,读他的书似乎是在与一位智者畅谈,又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真实而心动,让人不得不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呢?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都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的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读到这里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我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爱是永恒的教育,(读书笔记)在李老师的这本书中他也极力在强调这一点。最阴暗的角落也需要阳光的照耀,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令人烦忧的就是那些“后进生”,对于这类孩子李老师都是以他“科研”的眼光去看待,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题来对待。用爱和真诚来抚慰这些孩子,使他们的心态平静,教育学生也就从容了。而这里的爱,绝不是迁就学生,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像李老师所说的,是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一直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尊重、平等、真诚、责任、这些爱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这正是一位优秀教育者的魅力。

总之读这本书,像给自己心灵一次洗涤。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份真情都让我深受感动。究竟怎样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4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匆匆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虽然是粗浅阅读,但从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书中有许多发生在李老师身上的教育案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实实在在,每一章节都让我感动。其中有三章给我的印象最深,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但这种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的不喜欢你呢?我觉得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幼儿,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他们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孩子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都能给幼儿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孩子们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第二章《提高教师的素养》,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有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要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我们承认教师不是完人,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要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这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第四章《走出教育的误区》,李老师在书中写道: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而是在失误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所谓反思就是当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后进行总结归纳,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后把它记下来,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你就有经验了。做的好的地方发扬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前提是我们要诚实的对待我们自己的事业,严肃地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才能让我们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失误,要勇于剖析自己,因为这样会让我们更加成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人生和事业的标杆,做最好的自己。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5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规定每节课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李老师的读后感篇6

读了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在益于学生的成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有感触,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对上课迟到、做错事情、违犯纪律的学生严加责罚。这样适得其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我的后背出了一身冷汗。原来,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进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希望所有的教师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

李老师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小学老师的年度工作报告6篇

老师讲学生感恩的话题作文6篇

语文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推荐6篇

小我的老师小学生作文通用6篇

老师拍的小学生作文6篇

90后老师的演讲稿推荐6篇

90后老师的演讲稿6篇

我的老师年级作文6篇

路飞我的老师作文优质6篇

路飞我的老师作文通用6篇

李老师的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