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能够激发我们的公共事务参与和社会参与意识,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启发人们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培养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乡镇疫情先进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1
中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当前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有这么一群人,不退缩、勇担当,他们深知:此刻虽没硝烟,但这是生命的战场,到了该冲锋陷阵的时候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疫情面前,昌黎县2000余名退役军人秉承初心使命,保持战斗的英勇姿态,全力冲锋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的赤胆忠诚和拳拳爱民情怀。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朱各庄镇相公营村退役军人孟凡生在疫情期间无偿捐赠消毒液1500斤。
退伍军人孟凡生在疫情发生后多次到村委会询问本村防疫情况,得知村民到处买不到消毒液,他迅速联系货源,几经周折买到了1500斤消毒液并无偿捐赠给村委会,解决了村民燃眉之急。孟凡生同志说:希望通过捐赠的形式,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以此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疫情不止,防控不息。建设局退役军人解敬舟同志,在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全局疫情信息宣传员和志愿者,舍弃假期,走进社区进行宣传。他耐心细致的对防疫知识仔细研究,对下发的资料认真讲解,准确估计疫情防控形势,克服麻痹思想,用全面思维应对,不打折扣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解敬舟充分利用宣传单、微信群等多种渠道,转发《疫情防控指挥部1号公告县电视台播音员音频》及相关防控知识,在小区门口等显著位置张贴《昌黎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号)》,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树立信心,提高市民自我防范能力,为社区全局疫情防控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役军人马志斌作为县殡仪馆的负责人,将防疫工作作为馆里的头等大事,第一时间为工作人员采购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配置了测温枪等必要的防疫物资,并对馆内工作人员及家属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上报有无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同时,召开紧急会议,详细安排部署近期疫情防控工作。马志斌组织工作人员在业务接待厅、服务洽谈室、等重点部位加强防控,设立专门接待台,每次由不超过2名家属办理业务,采取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洗手消毒等方式,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所有工作场所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消除引发疫情的各种隐患。并对所有外来人员做好相关信息登记。春节期间,万家灯火,他却守在馆里,独享孤独。家人劝他别那么拼,他却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其他行业可以关门休息,我们却不能。大家都不上前,那这些工作谁来做?马志斌深知,防止疫情传播,避免场馆内人群聚集是关键。针对目前严峻的防疫形势,他带领工作人员加强宣传力度,注重做好丧属思想工作,劝导丧属尽量精简治丧人员、简化治丧流程,暂停有关业务,取消集中用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家属测量体温、暂停举行外来遗体的告别仪式、严格控制送丧人员数量、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高峰的时候,马志斌一天接待了17批丧属,反复解释,一天下来连口水都顾不得喝,等休息下来才发现,自己的嗓子早已疼得快说不出话来了。馆内人员密度大,身份不确定,污染源较多,属于高危场所的实际情况,为保证群众安全,必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密集度。马志斌说,我们不仅要测量体温,还要提醒他们注意人群疏散,不要聚堆聊天,来这里的丧属心情都不好,说话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他说,经常会碰到丧属不理解,觉得自己多管闲事、多此一举,甚至还会恶语相向,他总是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所幸,经过劝导,丧属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马志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为防止疫情传播,马志斌还未雨绸缪,专门设立殡仪服务专班专人、专用车辆、专用通道、专用炉和隔离区,并就如何处置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遗体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进一步提高馆内防控设施,将危险降到最低。59岁的马志斌已近花甲,但疫情当前,他却迎难而上,以饱满的热忱坚守一线,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站好每一班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
有召必应,召之必来。安山镇西刘庄村退役军人赵志永奋斗在防控第一线。抗击病毒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许多人奋战在一线,但缺少防护的口罩。赵志永急在心上,他带头捐款,发动昌黎群成员,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筹集善款8000余元,准备购买口罩,为家乡抗击病毒一线的各个检查点的人员发送。但市面上很难买到口罩,他经多方沟通,得知唐山鸦鸿桥有口罩。便不顾安危,在1月27日早上6点就带领两名群管理晴天和珍惜逆行奔唐山,驱车往返200多公里,购买到了2760个口罩。下午回到昌黎,第一时间就开始为安山镇各个村庄的执勤点发放,使得这些执勤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2月3日赵志永收到了昌黎县组织部领导的求助信息,昌黎组织部召集组建了一批党员志愿者,配合建设局和昌黎镇政府,排查各个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并设立了防控检查点。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志愿者已到一线,急需防护口罩。赵志永的公益团队决定启动群应急基金,把仅有的2000元基金全部拿出来支援。2月4日,赵志永再次不顾自身安危,驱车赶往唐山买回口罩,送到县组织部领导手里,并配合把口罩发放到了城区各个检查点志愿者的手里,得到了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好评和夸奖,圆满完成了捐赠活动。作为村两委成员,他看到村里的百姓没有消毒用品,经多方打听,昌黎城区某超市有,就冒着大雪驱车20多公里,及时把消毒液送到了村里。他担心村民们扎堆领取存在安全隐患,就同赵立江顶着大雪,挨家挨户的发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做为一名退役老兵,基层党员,赵志永同志身处联防联控的最末端,又是直面潜在病患的最前端,肩负的压力不小,他竭尽全力,勇于担当。在安山镇村两委干部工作群里,他积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提出两严两积极建议:一是严格管控人员和车辆流动,及时做好登记台账;二是严格要求自己,承担起村委责任,合理合规分配物资;三是积极宣传,定期在村内开展巡查,防患于未然;四是积极劝返外地来往车辆,杜绝隐患。他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就要负起责任,保护一方父老乡亲平安,工作的时候不要怕伤人,也许你伤一个人,可能是保护了全村的人,大家看在眼里,也都会理解的,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我们大家一定要一起加油!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基层卫健工作者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某某,马坡岭街道卫健办副主任,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工作中默默无闻的一名工作者,春节期间每天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
万家团圆时,她赶赴防控一线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被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本应和家人团聚的春节假期,因为疫情蔓延,某某大年三十晚上只在家简单吃了几口年夜饭,就匆匆赶回街道开始忙碌的工作。
受疫情影响,根据工作要求,某某白天需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下到村、社区入户排查,晚上又回到办公室加班加点汇总统计各类资料台账,经常加班到深夜,饿了就用泡面填肚子。她淡淡的说:这都是应该的。全国都在抗击疫情,基层卫健部门是主力军,这是我们职责所在,这些基础工作我不做谁做?
舍小家为大家,她时刻坚守岗位
某某家中有两个老人、两个小孩,以及几年才能回家、平时过春节都在部队服役的老公。说实话,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服药,孩子年纪小也需要照顾,老公更是难得回来过一次年,不能好好陪家人内心挺愧疚的,也感谢他们的理解支持。提到家人,某某心中满是歉意。
最近一周,她每天都是小孩睡着了还没回家,小孩还没起床就出门,完全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有时候被口罩勒出红色的印记,凌晨到家稍作调整,第二天清早又打起精神继续投入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感慨:疫情来了,她根本没时间顾上家,想的都是保障防控工作、保障居民安全、保障同事安全。
平凡岗位上,她牢记党员身份
2019年12月,某某正式转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此她表示:刚刚转正就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现在正是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主动作为的时候,也是对我最好的考验。
如今,在她的感染带动下,马坡岭街道600余名党员共同参与,让党旗飘扬在防控一线,通过网格化防控措施,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对辖区所有居民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和登记,确保防控措施落到每个社区、每个村组、每个家庭,全方位织密防控网络,并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倡导群众不聚会不串门,配合排查做好防护,以积极心态和科学方式防范和抵御疫情。
最美逆行,初心永在。马坡岭街道还有很多像某某同志这样的基层逆行者,以责任和担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筑牢城市防线,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及衣食住行,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以必胜的决心打好这场抗疫战争。致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每一位逆行者!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3
守好一扇门,温暖布依寨。病魔来袭,她挺身在前,带领群众抗疫情、战春耕一步不停歇。她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展示了人大代表的担当与风采,她就是安龙县万峰湖镇永和居委会安龙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查连敏。
大叔,您忘戴口罩了,请把口罩戴上。老太,您的出入证带了吗?大姐,您有什么,我帮您拿。不要慌走,来量个体温。这是查连敏在村寨的疫情防控监测点上的一张笑脸、一句贴心的话让村民们感动不已。
岁末年初,病魔来袭,万峰湖镇组织全民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5日,(大年初一),查连敏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当起了布依村寨疫情防控检测服务守门人。她和坚守一线疫情防控的干部一样,没有什么防护服,一个口罩就是她全部的防护家当。白天,她积极配合镇村干部深入108户500多人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深夜,她到疫情监测点参加体温监测、人员来往登记、值班值守等相关事宜。
个子矮小,干事扎实,待人热情的查连敏,心里总是装着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了关键时刻,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用84消毒液与水对好比例,然后背着一个笨重的喷雾器沿着村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进行消毒消杀两次。同时,她又想到24小时顶着寒风坚守一线的干部,又从家中带去了开水、水果、饮料、方便面、猪肉等物资。为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危,大家很辛苦,喝点开水暖暖身子吧,她一句暖心的话涌上了干部们的心头。
疫情阻击战期间,她大家不顾小家,一头扎进防控工作之中。继续带头逐户逐人逐项摸排外来人口动态、值守体温监测点、严格检查过往的车辆,劝返进出群众。在给每户村民排查人口信息的同时,便留心部分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老弱病残困的老人,逐个登记造册,并在村民小组里建立了一支党员志愿者跑腿小分队,帮助老人们购买生活用品、白菜、葱葱、药品等物资。她又多了一个快递员的身份。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村民的疫情防控做好每件小事。她守护的是一扇门却温暖了布衣寨的村民,相信这场疫情在无数个如查连敏一样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战胜病魔。
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农民代表,我在党旗下宣誓过,所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此次疫情工作形势严峻,作为党员更要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取得疫情防控最后胜利,她很坦然地说。
人勤春来早,春耕农事忙。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的同时,查连敏想到村民们居家少出门的时间长了,在生活上、经济上也受到了影响。于是,她便带着10多个村民们戴上口罩在自己种植的水果产业基地里忙着给果树浇水、施肥、除草、修枝等,现场劳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要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要让我的水果产业得到稳定发展,村民们就近务工有经济收入,大家的日子才过得更好,查连敏满怀信心地说道。
据了解,种植沃柑100多亩、枇杷80多亩、樱桃100多亩等近300多亩水果产业,解决了附近村民长期务工6人,临时工10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18万元,村民年人均工资工资收入8000至2万以上,通过产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4
记河西务镇土城村支部委员刘玉良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无情的瘟疫,河西务镇土城村的这位名叫刘玉良的党员,在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之余,可能还在无忧无虑地经营着幸福的小日子。自从2019年下半年原一肩挑书记田洪明同志因事辞职,村里两委班子成员不齐,村务工作也一度陷入半停滞状态。作为土城村党支部的一名支委,刘玉良临时受命,受镇、村两级党组织委托,当起了土城村的大管家,不辞辛苦,不求待遇,与土城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紧密团结,将村中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家有矛盾,他当调解人;百姓家有喜事,他是忙活人;镇上下发任务,他是主持人……直到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兴风作浪,刘玉良响应镇党委相关部署要求,又是第一个动了起来!
一夫当关,他是作风优良的老兵,是全村人的守夜人。现年58岁的刘玉良年轻时候进过军营当过兵,嗓门大、说话直、干事利索是村里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为了过一个安全年,从腊月28开始他就全天守在村大队,后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把病毒拦在村外,他就带着陈文海、夏立强两名村民代表,套上红袖标、扛着小方桌,在五米多宽的村口拉起了警戒线。每一个经过的外地车辆,他们都不敷衍放过;每一个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都要问清姓名、来历,测量体温。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个特殊的2020年,当普通群众可以躺在炕上睡到日上三竿,刘玉良却彻夜难眠。2020年2月2日,天津市飘了一夜的鹅毛大雪,镇政府通知各村街到镇政府办领取帐篷,然而大家却惊奇地发现土城村早已经搭好了帐篷,原来这个老兵虽然退役几十年,却依然掌握着难得的本领,他用钢管、砧布和绳索,撑起了一个四方形的帐篷,帐篷内部用他电工的技术通上了电,其余的如床、桌椅、水壶、电灯、电暖风等物件一应俱全。对于镇上配发的帐篷,他却并不想领取,他说:有的村街路口多,一个帐篷满足不了,就把配给我们的帐篷留给更需要的人吧!镇领导得知实情后也夸奖他:刘玉良同志政治觉悟高,有大局意识,是个好同志!
: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5
x防控的战场,既是淬炼战斗本领的熔炉,也是检验使命担当的考场。x发生以来,在感人的群像之中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团体,忆往昔,他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舍小家顾大家,为祖国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看今朝,他们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部队过硬的政治素养、严明的组织纪律、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带到了祖国各地,在各条战线上创造了新的战绩,在祖国的发展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x来袭,虽不能冲在一线,但此刻,他们是第二条战线的战斗员,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光荣的名字——退役军人。
x市x退役军人x同志,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名优秀代表。当兵x年,曾在x服役,x年转业到x镇退役军人事务所,工作中,他继续发扬了军队的优良传统,保持革命军人的朴素本色,更将部队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军人本色倾注在事业中,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x来袭,他主动请战,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参与到卡点值守中去,连续多日站岗执勤。每次换班总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主动做好车辆排查、人员监测和防控知识宣传,对车辆进行分析研判,及时监测,合理疏导,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严格执行x区x防控纪律,全面履行职责,始终绷紧x防控这根弦,身体早已疲惫不堪。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连日来的冰冷雨雪天气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仿佛就要压弯了这位铁铮铮汉子的腰,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一天吧,他无奈的自嘲起了自己:才转业一年,才这点苦身体就受不下来了啊。可是大家都知道,每天值班超过x个小时,已经足足连续x天了啊,该休息了,真该休息了啊。
但是,第二天让所有人都诧异了,那个穿着卫生院白大卦的x没来,但却多了一个穿着淡蓝花白色的海军战士。他手拿体温枪,胸前挂着记录笔,陈旧的迷彩服被熨烫的没有一丝褶皱,就仿佛他脸上、身上洋溢的那般刚直一样,摄人心魂。走近跟前跟他打招呼,责问他,不是说好了在家休息一天嘛,怎么又来了,他说:脱掉军装,我仍是一个兵,我若退缩,我们都退缩,还有谁能守护我们的妻子、老人、孩子,还有谁能捍卫这x的防线。
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脱掉白衣,也是一个普通人,我是退役军人,又是党员,若想让我退缩,除非先打倒这x魔!今天我穿着退伍前的迷彩服,就是要告诫自己,岗位即是我的哨位,x场就是我的战场,若有战,召必回。今有战,战必胜! 小家是港湾,容下每个人对家的爱恋。大家是国家,一旦有困难,她是我们的靠山。每一个坚守者背后都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每一个坚守者背后,都离不开家人支持。两个幼小的孩子始终是x心中最大的牵挂。他始终不能忘记:大年初三,两岁的小儿子在断奶期,生病拉肚子要去医院看病,妻子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但x如火,分秒必争。他只能将妻子送去亲戚家,让亲戚帮忙照顾,自己毅然走向工作岗位。
每天回家后,因为在外执勤站岗,怕自己身上沾染病毒,传染给年幼的孩子,他就把自己关在单独屋里,虽与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却只能望眼欲穿,若非身上千斤担,谁愿相见若分离。为了大家的安全,他牺牲与家人团聚的小幸福,守护万家安康的大幸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努力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坚决筑牢xx防控安全墙。
一首歌这样唱道: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的小家在春节不能好好团聚,但在防控一线为大家奋战,这样更有意义。我们都是战士,此生无悔入华夏,共同守护华夏家。x谈起自己的工作言语深情,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退役军人质朴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阳光仍在,是有人为我们挡住了x的黑暗。当前,x防控工作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打的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x表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岗位即哨位,战x不停,我不退,我会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敬业的精神、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高昂的斗志,全力投入到x联防联控中,做好x防控卡点值守,严防病源输入,为打赢x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岗位,继续为八一军旗增辉。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篇6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的“逆行者”,大有亨村疫情防控一线执勤的周军同志就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个。他是大有亨村的治保委员、大有亨村志愿者服务队一员,大家习惯称呼他“周治保”。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动请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每天早上7点到晚10点一直忙碌在防控执勤点,他以执勤点为家,中午、晚上都是方便面火腿肠,为了让群众自觉配合防控工作,他把自家小轿车上按了大喇叭,并停放到执勤点旁,为路过行人循环播放疫情防控要求,一个月以来天天如此。
因疫情原因,村上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不能及时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正在他们焦急万分时,“周治保”立马开着自家车去为老人们购买,并送到其家门口。一个月以来,他共帮助老人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近20次,当被帮助的老人执意要给他车费时,他总是摆摆手,坚决不要。他的一举一动,默默地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在他的感染下,群众防控意识提高了,无特殊情况不再出门了。同时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这就是我们的“周治保”。
他虽然没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受到广大村民的称赞。他说:“我会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村两委的精心安排下,与大家一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春天虽然很忙碌,但过得很充实,能帮老百姓解愁,能为村民干一些实事,也就知足了”。
乡镇疫情先进事迹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