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事迹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是培养正确判断力和道德勇气的重要素材,好的事迹材料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困难和挑战,促使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人物的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人物的事迹6篇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1

说起三国人物,我喜欢的有很多,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义气当头的关羽,勇猛忠心的许诸,雄姿英发的周瑜,待母归营的徐庶……但是我最喜欢的嘛,那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是也。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赵云吗?因为《三国演义》里说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赵云属于那种“高富”的男子汉。但这个并不是我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喜欢赵云,理由一共有三个。

第一是他明辨忠奸,善恶分明。赵云先在公孙非手下为将,后来投靠了刘备。我先前还挺奇怪,赵云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第二是他考虑周密,谨慎行事。曹操有个重要将领名叫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好友。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夏侯兰被赵云俘虏。他知道夏侯兰武艺高强,本领出众,所以没有杀他。

第三是他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赵云在诸葛亮二出祁山的时候,为了掩护西蜀兵将安全撤退,当曹魏的士兵攻过来的时候,他仅仅带领数百人,就抵抗住曹军十几万人,最后打了一场胜仗,真的是太厉害了!

赵云是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教我在生活中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绝不人云亦云。

他这个人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英雄好汉,是我的偶像,更是我学习的对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6篇《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2

东汉时,有个读书人名叫高凤。他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因为家里十分贫穷,他小时候没钱进私塾读书,只能到邻近的富家去借书读。富裕的邻居起先不肯借给他,后来看到他确实十分喜爱读书,才答应借书给他。

高凤借到书后,读书非常用功,没有多少时间,学业很有长进。到了青年时代,高凤学识很渊博,在他家乡南阳一带也小有名气了。

高凤读书的时候十分专心刻苦,他不但白天读,晚上读,而且经常因为读书读得入迷,而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

童年时,他一面看书,一面放牛,结果连牛逃走了也不知道;少年时,他带着书本下地锄草,他一面背书,一面锄草,结果草没有锄掉,庄稼倒锄掉不少;他结婚后,有一次,他的妻子下田之前,把收割后打下来的麦子晒在庭院里,拿了根长竹竿给丈夫,对他说:

“麦子晒在院子的场地上,你坐在门口看着,别让鸡来糟蹋麦子。”

妻子走后,高凤便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不一会儿,刚才被他赶走的几只鸡又来啄食麦子了,可高凤沉浸在书中,根本忘记了赶鸡的事。

当时时值初夏,天气多变。他妻子下地的时候还是大晴天,不过一个时辰,天空中突然一阵乌云飘过,刹那间天昏地暗,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晒在场地上的麦子随着雨水流进了场边的沟渠。可是,高凤却完全忘记了看管麦子的事,他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经书,口中念念有词地读着,麦子被雨水冲走了,他一点也不知道。

没过多久,风停雨歇,太阳又露出了脸,时间也到了中午。高凤的妻子从田里回来,看到场院里一片狼藉,而丈夫却仍端坐在矮凳上诵读,大声责问说:

“让你看麦子,刚才下大雨,为什么不收进去?你看,现在这么多麦子被雨水冲得只剩一点点了!”

“刚才下过大雨吗?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高凤如梦初醒地说。

“你呀!真是个书呆子!”妻子说。

不久,这件暴雨流麦的奇闻很快传了开去,成为人们茶余酒后的笑谈。但高凤不以为意,仍我行我素,又过了十多年,他终于成了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儒。

后来,“高凤流麦”这一典故,用来称羡读书专心致志;或者用来嘲谑书呆子。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3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

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

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4

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从虞常谋反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贞令人感动,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地回到大汉。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英雄,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二十岁时,文天祥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了坎坷仕途。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政治腐败,外有蒙古人频繁南下攻宋。文天祥在朝廷中权位低微,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被外放到地方,担任负责断案的官员,一直没有参与抗击外族侵略的机会。

1274年7月,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蒙古人见南宋政权交替,内部动荡,便派二十万铁骑借机进犯南宋。南宋军队仓促应战,根本无法抵抗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城池相继陷落。蒙古铁骑很快便打过了长江,南宋都城临安岌岌可危。朝堂内外一片混乱,官员纷纷外逃,太皇太后紧急下诏,要求各地进京勤王。

然而,宋军将领都被蒙古军队打怕了,如此大的一个王朝,仅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文天祥以一介文人的瘦弱身躯挑起了与蒙古铁骑斗争的重担。他捐献所有财产,并募集大量军费,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军队,立即开赴临安。

但南宋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丞相陈宜中及大部分官员都主张议和,连太皇太后都准备携年幼的皇帝投降。

文天祥对南宋政权彻底失望,他离开临安,赶往福建南剑州招募士兵继续抵抗元兵。之后,文天祥协同各地抗元义军,转战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一路收复了众多州县。

1278年冬,元军开始大举反攻,义军节节败退,文天祥战败被俘。

元军将文天祥关押在战船上,赶往崖山剿灭南宋将领张世杰。抵达崖山后,元军将领张弘範威逼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不由想起了惨死的家人和沿途破败的村镇,愤怒地说:“你也曾是宋朝的将领,投靠了蒙古人,为虎作伥,杀戮了多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让我劝张世杰投降,休想!”张弘範听完,仍不死心,他再三威胁强迫文天祥就犯。

文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方,悲壮地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範听完文天祥的诗,不由被他那慷慨赴死的决心所打动,没有再为难他,将他押送到元大都,交给元世祖忽必烈处置。

元世祖忽必烈见文天祥忠贞不屈,更想将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赵

来劝降。面对这位昔日南向而坐的年幼君王,文天祥心中再无往昔的尊敬。他眼中时而愤怒,时而悲悯,百感交集。最后,他朝赵

躬身拜了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忽必烈见文天祥誓不投降,十分生气,便下令给文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锁,将他关进暗无天日的牢房,以此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就这样,文天祥在狱中一待便是三年。这三年中,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而且不断写出大量的诗作来激励自己。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1282年12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当文天祥来到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已在两边垂手而立。面对着人人畏怯的元世祖,文天祥昂然不惧,只是躬了躬身,根本不行跪拜之礼。元世祖也不怪责,缓缓对他说:“只要你投靠朕,对朕忠诚,马上就可以做我大元朝的宰相,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文天祥回答:“我已是大宋的宰相,又怎么可以做元朝的宰相?没什么好说的,让我一死就够了!”元世祖见文天祥居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十分气恼,便下令处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元兵杀死在柴市,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不惜牺牲自己,奋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不屈气节深深影响着后人。

“南天一柱”冼夫人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英雄不计其数,他们像天上闪耀的繁星,一直闪烁到今天。能够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定有过人之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女性,她们丝毫不比那些大丈夫逊色,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成为安定天下的巾帼英雄。人称“岭南圣母”的冼夫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女性。

冼夫人家境很优越,家族世代为南越的首领。冼夫人自幼聪颖过人,足智多谋。由于南越部落较多,在隋朝之前的动乱年代,部落之间常常爆发战争。冼夫人自幼没有女儿娇弱的性格,而是喜欢追随父亲和哥哥驰骋疆场。她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霸气,得到高人传授武艺和韬略之后,不但能够弯弓执刀与敌人战斗,而且对于行军布阵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经过几次部落之间的战斗之后,她深得同族的尊重和信赖,甚至南海的一些部落都望风归附。

苗裔首领冯融看中了冼夫人的才华,于是为儿子冯宝向冼氏求亲。冯宝新任高凉 郡太守,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官宦世家,冼氏自然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冼夫人嫁于太守冯宝,辅佐丈夫,开始了她辉煌的一生。

548年,侯景在寿陽发动叛乱,梁朝计划在采石矾抵抗叛军渡江,以另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寿陽,使得叛军不能前后相顾,以此瓦解叛军。但是朝廷误命通敌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萧正德表面备战,暗地却资助叛军,于是侯景顺利渡江,梁武帝被围困在台城,梁朝岌岌可危。这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火速救援台城,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谎称有病,迟迟不肯应敌。冼夫人看穿李迁仕推脱应敌,一定是有谋反之意,于是和丈夫假装去送军资,李迁仕中计,毫无防范地打开城门,冼夫人下令攻城,将李迁仕独守的空城一举攻下。进而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湖石会师,击溃叛军。

之后,陈霸先击溃侯景,趁机取代梁朝称帝,南朝瞬间更朝换代。在数年之中,长江流域烽火连天,岭南地区却安然无事,这是因为冼夫人的治理。这个时候,冯宝已经病逝,陈霸先顾念旧时和冯宝一起作战的友谊,特命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陽春郡太守。570年,广州刺史欧陽纥谋反,【一秘】陈霸先鞭长莫及,冼夫人就近联络百越酋长共同抗敌。欧陽纥诱扣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人质,冼夫人不顾儿子的安危,立即发兵守境,助陈朝平定叛军。冼夫人功不可没,被敕封“石龙太夫人”。

陈朝经过三代皇帝,到了陈后主手中时,终被隋文帝所灭。南北朝时的对峙局面虽然得到统一,但是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岭南各族便推选德高望重的冼夫人为首领,维持地方安定,岭南地区俨然一个独立国家。此时冼夫人已经六十多岁,当地民众都称她为“圣母”。知道陈朝已灭后,为了避免干戈,百姓受苦,冼夫人深明大义,归附隋朝,从此南北正式统一。冼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岭南王仲宣不服隋朝,发动叛乱。冼夫人已经接受了隋朝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平乱。可是冯暄战败,冼夫人又派幼孙冯盎前往,而且亲自上阵,很快就平定叛乱。从此南疆一片安谧,隋文帝大加赞赏,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但是隋文帝却授予冼夫人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而且给予遇到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见机行事的特权。

冼夫人坐镇岭南,明大体、识大义,惩治贪官,招抚部族,使岭南的政务紧紧有条。冼夫人此时已经年逾古稀,但是仍然策马巡视。

南北朝是我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朝代更迭非常频繁,这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冼夫人这样一位雄杰。她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她的军事才华同样出众,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冼夫人在混乱的年代脱颖而出,做成了许多男子汉也做不成的大事。冼夫人虽然经历了三个朝代,但是她始终忠于自己的部族,忠于自己的职守,使岭南地区安定繁荣长达半个世纪,对于一位女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周总理曾称赞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项羽二十四岁在苏南造反,二十七岁灭掉秦国,自号西楚霸王,号令天下,政由己出,三十二岁兵败垓下乌江自杀。一生仅有三十几个春秋,却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烽火连天、铁骑蔽日的雄浑篇章。他短暂的辉煌和凄惨无比的结局,历来是中国人凭吊抒怀的一大题材,就连刘邦这位最后的胜利者,在波澜壮阔的项羽面前,也只沦为了历史的配角。壮哉,项羽。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5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烟鬼,烟抽得很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历史人物的事迹篇6

来到岳飞庙,看到惨兮兮地跪着的秦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岳飞出生于1103年,老家汤阳县。当时金兵入关,到处烧杀抢夺,百姓不得安宁。当时的,李刚,宗泽,王渊,也没有办法,十分着急。你从小立下志向,“精忠报国”,当你有这志向时,也决定了你的命运。

在读到你的诗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的,在战场上,你战袍披身,枪戟在握,英气逼人。坚韧地负起母亲的叮咛“精忠报国”为了救回靖康二帝,为了统一中国,你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击败“铁浮图”挫金锐气,郾城大捷,就在你准备一举拿下大金的时候,十二道金牌就像十二个鬼魂绕住了你,你挣扎着,多年的努力就此白费?打完这仗在回,还是现在回,你愤怒,彷徨与苦痛,如阴云笼罩着你的世界。但你回去了,可回去了意味着什么,意味这一切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呀。

但失去了一切一切的你,也不忘这个“忠”字,你写下《满江红》,家人朋友来接你,你就不走,说要没有朝廷让我走,我就不走,想现在看,这种“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岳飞因“忠”而活,也因“忠”而死。

人们都说秦桧害死了岳飞,但大家想想如果岳飞把靖康二帝,接回来,那现在的皇帝还会当皇帝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是他吗?还是皇帝?是的就是皇帝!“莫须有”是不是“也许有”?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让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命运就是如此。秦桧坏,能有多坏?他只是一个代罪羊罢了。是,他接受了金国的贿赂,如果是你呢?你不接受,那皇帝也会杀他。可在古代皇帝不会受到谴责可怜秦桧在岳飞庙前一跪就是八百年,也可怜岳飞有浑身功夫,满怀抱负,却不懂人心呀!

是的,这就是命运,你的脸上苍白而静寂,紧锁的眉头,是如此沧桑。在你不经意的哀叹里,我知道,我开始懂了你的命运。

当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

岳飞死时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目昭昭”也许这就映照了,北宋南迁,最后灭亡吗?这八个大字是否在写,老天在看,还是在写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谁也没有体会过岳飞的心酸,绝望呀!

岳飞死时三十九岁。

您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成历史上那颗最亮的星星。

是的,你是我心中的永远的英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他的后继者开创的元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面积第二大的帝国,疆域面积最大时达到三千三百万平方千米。而他也因为一系列丰功伟绩,被誉为“一代天骄”。

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难河上游的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家中。他的父亲名叫也速该,是乞颜部族的首领。这天,也速该在出征塔塔儿的战斗中俘获了他们的首领铁木真,因此他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以纪念战斗的胜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九年之后,塔塔儿部落复仇,毒死了铁木真的父亲。从此,铁木真和家人受人排挤和背弃,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幸运的是,这种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吓倒铁木真,反而使他下定决心,为父报仇,重振部族昔日的雄风。靠着这种信念,铁木真慢慢地成长起来,他苦练本领,有意识地招揽各种人才,慢慢地他的名字开始在草原上传扬开来。

然而磨难接踵而至,铁木真所带领的部众不仅遭到蔑儿乞人的偷袭,而且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新婚妻子孛儿帖被掳走。面对着这一变故,铁木真虔诚地对着不儿罕神山下拜九次,并发誓道:绝不做待宰的羔羊,而是要做奋起的雄狮,救回自己的妻子,威震四方。

铁木真迅速行动起来,寻找可靠的外援和伙伴。但是谁能够帮助自己呢?铁木真苦苦地思索着,他最后决定向脱里罕——父亲的老朋友求助。

铁木真带着孛儿帖的嫁妆——一件珍贵的黑貂皮斗篷,来到土伦河畔,这里是脱里罕部落的营地。

铁木真被带进脱里罕的大帐,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正中上位的老者。他赶紧上前,单膝跪地,单手抱胸,恭敬地行礼道:“铁木真拜见尊贵的大首领!”

脱里罕哈哈大笑着站起,走过来边扶起铁木真边说:“好!好!快起来吧!”

宾主落座,铁木真正思量着怎样才能从脱里罕那里得到援助。还 没等铁木真开口,他就听见脱里罕长长地叹了口气。脱里罕回想起和也速该共同抗击塔塔儿部落的日子,要不是也速该,自己别说汗位,恐怕连性命也不保了。想到这里,脱里罕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铁木真从脱里罕的叹息声中,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父亲还 存有深厚的感情,对自己也厚爱有加。于是他赶紧献上礼物,并述说起父亲与脱里罕的深厚情谊与自己的打算。脱里罕看到铁木真聪慧机敏,打心底里喜欢他,欣然接受了礼物,还 收铁木真做了义子,告诉他说:“放心,我会帮你把离散了的百姓和旧部重新聚集起来。”

从此,势单力薄的铁木真有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做支持。不仅如此,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铁木真的队伍中来,他们被铁木真的豪爽和义气所吸引,成为铁木真的忠诚下属兼伙伴。不久,铁木真又得到朋友札木合的帮助。终于,铁木真在大家的齐心帮助下,彻底打败了蔑儿乞人,救回了心爱的妻子。

铁木真这次的胜利,不仅报仇雪耻,力量也得到了壮大,而且他在草原上的声望与日俱增。

后来,铁木真凭借着自己杰出的谋划能力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在草原霸主的争夺中取得了胜利。1189年,铁木真继位称汗,成为各部落的首领。

自此以后,铁木真的铁蹄横扫各部,完成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统一。1206年,四十四岁的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海洋”或“强大”。

建立蒙古帝国以后,成吉思汗随即灭金、南宋。后又率军西征,冲破中亚、南欧各国,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辉煌的帝国。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战场上去世,巨星陨落。

在成吉思汗五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共进行了六十多次战争,仅一次战败。他招揽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以雄才伟略和军事天赋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功绩,令全世界称奇和赞叹,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南天一柱”冼夫人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英雄不计其数,他们像天上闪耀的繁星,一直闪烁到今天。能够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定有过人之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女性,她们丝毫不比那些大丈夫逊色,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成为安定天下的巾帼英雄。人称“岭南圣母”的冼夫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女性。

冼夫人家境很优越,家族世代为南越的首领。冼夫人自幼聪颖过人,足智多谋。由于南越部落较多,在隋朝之前的动乱年代,部落之间常常爆发战争。冼夫人自幼没有女儿娇弱的性格,而是喜欢追随父亲和哥哥驰骋疆场。她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霸气,得到高人传授武艺和韬略之后,不但能够弯弓执刀与敌人战斗,而且对于行军布阵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经过几次部落之间的战斗之后,她深得同族的尊重和信赖,甚至南海的一些部落都望风归附。

苗裔首领冯融看中了冼夫人的才华,于是为儿子冯宝向冼氏求亲。冯宝新任高凉 郡太守,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官宦世家,冼氏自然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冼夫人嫁于太守冯宝,辅佐丈夫,开始了她辉煌的一生。

548年,侯景在寿陽发动叛乱,梁朝计划在采石矾抵抗叛军渡江,以另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寿陽,使得叛军不能前后相顾,以此瓦解叛军。但是朝廷误命通敌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萧正德表面备战,暗地却资助叛军,于是侯景顺利渡江,梁武帝被围困在台城,梁朝岌岌可危。这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火速救援台城,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谎称有病,迟迟不肯应敌。冼夫人看穿李迁仕推脱应敌,一定是有谋反之意,于是和丈夫假装去送军资,李迁仕中计,毫无防范地打开城门,冼夫人下令攻城,将李迁仕独守的空城一举攻下。进而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湖石会师,击溃叛军。

之后,陈霸先击溃侯景,趁机取代梁朝称帝,南朝瞬间更朝换代。在数年之中,长江流域烽火连天,岭南地区却安然无事,这是因为冼夫人的治理。这个时候,冯宝已经病逝,陈霸先顾念旧时和冯宝一起作战的友谊,特命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陽春郡太守。570年,广州刺史欧陽纥谋反,陈霸先鞭长莫及,冼夫人就近联络百越酋长共同抗敌。欧陽纥诱扣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人质,冼夫人不顾儿子的安危,立即发兵守境,助陈朝平定叛军。冼夫人功不可没,被敕封“石龙太夫人”。

陈朝经过三代皇帝,到了陈后主手中时,终被隋文帝所灭。南北朝时的对峙局面虽然得到统一,但是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岭南各族便推选德高望重的冼夫人为首领,维持地方安定,岭南地区俨然一个独立国家。此时冼夫人已经六十多岁,当地民众都称她为“圣母”。知道陈朝已灭后,为了避免干戈,百姓受苦,冼夫人深明大义,归附隋朝,从此南北正式统一。冼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岭南王仲宣不服隋朝,发动叛乱。冼夫人已经接受了隋朝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平乱。可是冯暄战败,冼夫人又派幼孙冯盎前往,而且亲自上阵,很快就平定叛乱。从此南疆一片安谧,隋文帝大加赞赏,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但是隋文帝却授予冼夫人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而且给予遇到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见机行事的特权。

冼夫人坐镇岭南,明大体、识大义,惩治贪官,招抚部族,使岭南的政务紧紧有条。冼夫人此时已经年逾古稀,但是仍然策马巡视。

南北朝是我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朝代更迭非常频繁,这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冼夫人这样一位雄杰。她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她的军事才华同样出众,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冼夫人在混乱的年代脱颖而出,做成了许多男子汉也做不成的大事。冼夫人虽然经历了三个朝代,但是她始终忠于自己的部族,忠于自己的职守,使岭南地区安定繁荣长达半个世纪,对于一位女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周总理曾称赞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历史人物的事迹6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及事迹7篇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感动中国事迹7篇

爱国人物及事迹8篇

爱国人物事迹最新8篇

素材人物事迹5篇

爱国人物事迹精选7篇

爱国人物及事迹优质8篇

爱国人物及事迹参考7篇

典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7篇

爱国人物及事迹模板8篇

历史人物的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