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干事迹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事迹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事迹是一种精神财富,可以传递正能量,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村振兴专干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6篇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1

小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小生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小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2

小芳,20xx年担任xx村妇女主任计生管理员,20xx年至今担任xx村党支部书记。

xx村是一个3100余人的大村,是全省知名的金刚石产业集聚地。全村从事金刚石产业的人员超过1000人,外出务工经商的遍布全国各省市。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之后,经认真摸排,全村摸排重点返乡人员21户42人。重点疫区省市返乡人员12户26人,仅武汉返乡人员就有9户23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更是责任。

面对xx村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压力巨大的现状,村党支部书记小芳全然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多次化疗免疫殆尽病毒面前一触既染的病体弱身,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敢冲锋,积极行动,科学施策,决战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当代巾帼的时代风采。

同时村民们对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在疫情防控战中对小芳的牺牲精神感动万分,纷纷捐款捐物。有老党员老干部、有普通群众贫困户,就连少先队员孙义博也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200元,仅2月5日一天就收到捐款1万余元以及数百个口罩、食品、饮料等物资,40余名党员干部及村民不计报酬自愿冲在战“疫”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3

20xx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xx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xx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xx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xx是不是来“镀金”的。但xx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xx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xx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xx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xx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xx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xx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xx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xx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xx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xx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xx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xx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xx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4

马鞍山市花子家庭农场农场主,中共党员,花子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她辞去在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她是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安徽省省级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马鞍山市产业发展巾帼带头人。

2015年,小周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租赁了近200余亩耕地及山林,成立了花子家庭农场。她先利用自家房子经营起农家乐,开展“立体”种养殖,苗木地里进行林下养殖,家禽散养,粪便肥土用来种植蔬菜,利用当家塘,进行水产养殖。

她着力提升农家乐内部环境,铺设沥青路,安装路灯,修建停车场,增设健身器材和休闲凉亭,四季鲜花不败,不仅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增加了他们的体验好感,附近的村民也乐享其中。花子农场在她的经营下,被评为省四星级农家乐、市级旅游示范点、市级家庭农场,省旅游诚信品质星级农家乐、市十佳休闲农业园。

小周在创业初期,得到了周边村民的有力支持和帮助。饮水思源,除了自身的发展、提高外,她怀揣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花子农场所在的村,青壮劳动力偏向城市就业,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活动基本停滞。农场从村民手中租赁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基础水利道路设施,美化环境,组织生产,最大效率地利用这些土地,创造财富。她及时支付土地租赁金,保障村民应有的收益。花子家庭农场建立统一的线下和线上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优先考虑村民自种自养产品,价格优于市场,不拖延不赊欠给村民的付款,让村民满意。农场雇佣本村村民每年超过5000人次,分长期工和临时工,长期工每年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临时用工的村民每年也可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农场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农场也积极参加各项慈善帮扶,承担起社会责任,反哺社会。每年的重阳节,小周自己亲自上门,把村里的老人请到农场来,陪他们聊天、散步,请他们吃饭,发放礼物等;每年春节对本村的老弱病残等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及礼品;对重病患及孤儿也不忘送去温暖;遇到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如大雪封路、疫情防控等方面,她都会主动在第一时间出钱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周和她的花子家庭农场,不断的致力于增加村民实际收入的工作中,不断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断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每当提起小周,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5

徐xx,男,xx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共党员。

20xx年,徐xx返乡创办xx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模式,主动与xx农业局、荆州农科院、武汉农科院和省农科院联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发出“瓜-瓜-菜”种植新模式,即两季西甜瓜+一季蔬菜,以种植西瓜、甜瓜,莴笋为主,这种高效模式使蔬菜大棚种植的瓜蔬亩产值达到2。5万以上,社员人平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合作社种植的甜瓜、西瓜、甜玉米、莴笋、小白菜、辣椒、豆角、等作物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20xx年,他注册的“徐xx”牌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xx年7月,他的项目“xx市蔬菜优质高效模式(瓜瓜菜)实施方案”在“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该组金奖,并获“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第一名。目前,徐xx的合作社共有社员350人,合作社总面积3000亩,建有钢架大棚1200个,社员平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500余农户共同致富。他也主动参与精准脱贫,对接贫困户50余户,垫资近2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瓜蔬种植,包种苗供应,包肥料、农药及人工费用。先后被评为xx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篇6

王xx,男,1990年出生,xx市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合作经济管理师。2011年毕业后,王xx并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十年的时间里,从农业机械化行业的“门外汉”到农业植保服务业的“带头人”,从创业伊始的懵懵懂懂到位列全国百强,王xx凭借勤劳朴实的本性以及热爱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趟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科技化、多方共赢的成功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河北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物联网精准施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xx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等。而王xx本人,更是被评为“全国明星合作社理事长”“河北省青年创业奖”等荣誉称号,疫情期间,获得xx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年轻,要敢于“折腾”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王xx,深知农民生产劳作的不易,而之所以下定决心从事统防统治行业,完全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当时,王xx在网上看到了一组数据,“每年因自行打药中毒死亡的农民达1000人以上,中毒住院的人数达10万以上,而打药致癌的人数也数不胜数”,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王xx脊背发凉。同时,王xx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而其中病虫防治是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技术含量最高、任务最重的环节,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王xx来到了农业植保部门,并在植保部门专家的介绍下了解到,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于是,为了解决农民们“打药难”的问题,也为了追逐自己的创业梦,王xx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市里待遇优厚的工作,走上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创业之路。

敢“折腾”,善“折腾”,这是创业最初的冲动。创业初期,王xx一次性购进了3架植保无人机、29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全市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中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针对“技术不专业”、“发展不规范”等多数服务组织在发展阶段遇到的“陷阱”,王xx采取派机手到企业培训、聘专家来讲课、请植保人员协助制定制度等方法,有效破解了技术水平和规范发展等诸多瓶颈问题。

目前,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163台套,技术宣传配送车5辆,设基层服务站60个,工作人员146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各乡镇村并辐射周边市县,高峰期间日作业面积突破3万亩,2020年统防统治作业面积突破30万亩,带领了部分农民就业致富,也为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且行且思不停歇

当这些先进的植保机械刚刚进入老百姓视野时,并不受到大家的认可,会不会碾压庄稼?会不会效果不好?一连串的质疑萦绕在农民们的头顶,挥之不去。为了消除大家心中的顾虑,王xx一边同农业部门一起,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并借助媒体多方宣传统防统治的优势;一边在全市南、北、中3个区域建立统防统治示范点,以现场会的形式直观展示统防统治的优良效果,用事实说话,引导广大农户放心的把病虫防治工作交给服务组织去做。另外,每天晚上,王xx都会到村里组织农民开宣传会,通过ppt图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统防统治突出成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1点多才能回家。

仅仅依靠统防统治服务还不足以支撑服务组织的运行,必须由单一服务逐渐向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过渡,2019年王xx参加xx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在与授课教师交流和外出观摩学习中深受启发,以“服务粮食生产、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将合作社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深度结合。充分利用合作社基础优势,由单一服务逐渐向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过渡,先后与农业机械、农药、化肥企业合作,探索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综合农事的模式,通过契约式委托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拓展增收渠道。通过合作社的综合农事服务,每亩可减少30%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小麦产量达1200斤/亩,玉米产量达1400斤/亩,既做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又保证作物增产增收。2020年,xx市小麦赤霉病严重,农户自己使用背负式喷雾器需要防治2—3次才能遏制住病菌,而合作社使用喷杆喷雾机仅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每亩节省人工、药物费用30余元,服务成效显著。

精准作业探新路

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王xx在流转的2000亩土地上开展精准作业示范,引进国家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开发的精准施药、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机。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将作业订单管理、作业实时监控、轨迹回放、作业面积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信息集成到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成功打造了智慧农机和精准作业为引领的“智慧农场”型发展新模式。并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农技推广服务,每年组织培训50余场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举办20次智慧农机观摩会,参观人次达到2万人。2020年,王xx指导xx市康庄家庭农场开展粮食生产精准作业,人工成本减少,作业质量显著提升,喷药量均匀一致,每亩节本150元以上,收益增加20%,迅速获得全市认可。

越挫越勇见曙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的都是有回报的。合作社精准、高效的服务模式,先后被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直播报道,把xx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高效植保机械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呈现给了全国观众,直观展示了xx市社会化服务发展状况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果,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户心目中营造了合作社实力强、品牌“高大上”的形象,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之路在脚下,一路艰辛一路歌。作为全国明星合作社理事长,王xx是一个成功者,是造福广大农民的功臣,但是他认为,他事业的成功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培养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及父老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今后,他将更加努力,秉承着“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理念向前迈进,努力谱写农业统防统治新篇章!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6篇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6篇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6篇

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6篇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

乡村振兴年度总结7篇

乡村振兴年度总结精选7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8篇

2024乡村振兴心得8篇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总结8篇

抓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篇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