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需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的,在写教学反思老师一定都能吸取不少的教学能力,从而得到进步,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京剧脸谱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1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让小朋友初步了解京剧脸谱,感受中国人了不起,并且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习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所以进行了此次“京剧脸谱”的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认识脸谱,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欣赏了一组京剧人物的脸谱,他们都兴致盎然。在欣赏这些图片时,我告诉幼儿,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都不同: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赵匡胤、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土行孙、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吕蒙、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让幼儿深刻感受每张脸谱的内涵。让幼儿知道京剧脸谱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并且知道脸谱是左右对称的。这样,幼儿制作脸谱时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之后,我又展示了几张自己制作的脸谱面具,好多孩子发出“哇、哇”的惊叹声,此时我再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想拥有一张京剧脸谱吗?他们都跃跃欲试。第二部分绘画脸谱,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再加上环境的创设,小朋友对于对称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而且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对称画出图案,也能运用鲜艳的颜色均匀涂色。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2
虽说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很少接触。所以孩子们对于京剧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是京剧中的各个角色。基于孩子们的这种状态,我在上课前的前一天,利用餐后活动的时间先请孩子们欣赏了一段京剧。孩子们看到京剧中的打扮和表演都比较喜欢。让孩子在看看、听听、说说中感受京剧的韵味,并萌发孩子们对中国京剧的喜爱。有了课前的准备和了解,让孩子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为第二天的美术活动《京剧脸谱》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本次美术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
1.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脸谱,初步了解脸谱颜色代表的意义。
2.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3.萌发对中国京剧的喜爱。
在活动开展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一步步让孩子感受和体会到京剧脸谱的艺术气息。先是在欣赏京剧脸谱的邮票中让他们认识典型的几个人物。如包公(黑脸)、张飞(红脸)奸臣(白脸)等的脸谱特征。在感受和体验中孩子们总结了一个京剧脸谱的特征,颜色都很鲜艳,而且里面的图案都是对称的。
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讨论中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小小经验,我把这个难题抛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想想办法,怎样体现对称画法。孩子们也开始动脑经,想办法。最终都认为还是学习以前做手工的对称剪法,把整个脸谱对折,然后在中心线上画鼻子,这样一来可以以鼻子为中心开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孩子们了解了作画的技巧和方法后,让孩子自己设计不同的图案。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京剧脸谱的特征已经了解了,也会通过自己对京剧中的人物特点有了独到的见解。唯一不足的是,有些孩子把画面中的图案设计太小了,导致不够满。还有孩子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够鲜明。
在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幼儿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这样一来不但让孩子说出自己的作画感受也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投放到了区域中,让孩子们可以试着学做各种京剧脸谱,还可以放到表演区中进行各任务的扮演。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3
上星期我们开展了一个艺术活动《京剧脸谱》。京剧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陌生,脸谱的含义对他们来说更难理解。
所以这个活动的导入我首先唱一段京剧《红灯记》选段给幼儿听,,这样即创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们感知了京剧与其他歌曲的不同。然后我戴上脸谱,让孩子们观看老师的表情,使知道脸谱是画在脸上还是模具上的,再让幼儿说说脸谱有什么特征(对称),而后我出示了画好的.脸谱,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京剧脸谱的图案是对称的,颜色是非常鲜艳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的。接下来我让幼儿进行脸谱创作活动,并提醒幼儿合理的使用材料。我在巡回时发现涂色脸谱倒还不错,能突出颜色的对称和鲜艳,但在自画脸谱时确不那么如意,很多孩子画得太小,以至于无法进行装饰。
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重点谈到了这个问题。孩子也能看出问题所在,就是在创作时把握不好。我对于美术活动一直是个困扰,因为自己什么都画不好,何况去传授孩子呢。因此怎样来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是我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了。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4
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活动中的使用,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它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走近幼儿。它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京剧脸谱》,在现代孩子的眼中,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点可怕。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课件内容丰富,增强欣赏品质
课前我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欣赏的'教学图片,通过软件制成课件,让幼儿看到画面品质完好的作品,解决了没有真实作品让幼儿欣赏的难题。
不错的同时还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片段《五台山》和同龄孩子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在模仿与欣赏中让孩子掌握了京剧脸谱的各种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课件即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件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21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创造性时代。《纲要》中指出艺术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美术欣赏作为艺术的另一面也省不了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变化的社会,他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来适应和推动。而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京剧脸谱》教学中,在欣赏同伴作品以及一些夸张的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作品的滑稽和幽默。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京剧脸谱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京剧脸谱”的课堂变得有趣而灵动。使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参与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了教师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5
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较好的地方是我给孩子们孩子们欣赏了京剧的表演,这对他们来说帮助很大,孩子能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脸部化妆和服饰,以及动作造型,感受了京剧的氛围,另外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欣赏到京剧音乐的旋律,所以在感受感知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能说,很能描述京剧演员的`形象,说明他们在观看时能集中注意力,能对脸谱感兴趣。
但是,在活动讲解脸谱特征时,特别是在讲对称这一要点时我没有把握住好,没有将其拎出来当场示范一下,以便能给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在孩子们讲述过程中,我没有及时抓住要领很系统的给孩子们总结,如对称的五官、对称的图案等,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孩子们的画面中就不会出现这一缺点——他们表现出来的脸谱形象并不十分夸张,而且造型较单一。所以,我应在孩子们讲述形容脸谱的同时,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幼儿的语言,给出总结性的讲解。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知道在许多环节都存在漏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在与幼儿对话中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他们的语言并加以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活动前一定要对教材分析透彻,抓住重点展开活动。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篇6
这是一节很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初步了解脸谱代表的意义。然后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活动前,我和孩子们聊起京剧,算是一个摸底吧。“你们听过戏曲吗?”只有几个小朋友回应我。当我再问“你们都听得是什么戏曲呢?”孩子们目瞪口呆的答不上来了。是啊,他们都是些孩子,怎么可能对戏曲有所了解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满脑子动画人物。对于戏曲真的是一无所知。说实话,我对戏曲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了:怎样才能上好这个活动?如何让孩子们抓住重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对京剧、对脸谱感兴趣呢?
晚上回家,我趴在电脑旁查找资料,当我在输入“京剧脸谱”时,出现了许多有关“京剧脸谱”的相关信息。无意中也点击了“说唱脸谱”这首歌,听着听着感觉来了,因为这首歌的前奏和间奏部分都分别穿插了京剧选段,再加上里面精彩的说唱,完全呈现了我这个活动的要领,下载好这首歌之后,再选择了几张具有代表人物性格的脸谱。现在感觉心里有个底了,决定明天开展绘画脸谱活动。
活动中,我先请幼儿听歌曲“说唱脸谱”,小朋友听到歌曲长长的拖音,还有那充满激情的旋律,顿时燃起了积极性;随后,我再请幼儿欣赏关于脸谱的图片,让幼儿边听边看;最后和幼儿交流、讨论脸谱的特征(包括认识对称、色彩怎么样);画“京剧脸谱”时,我先准备一张范画,把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和绘画的要求仔细的讲清楚后,便是孩子作画的环节。作画中,孩子对“对称”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让他们把纸对折折起来,引导幼儿根据对折线,左边画什么,右边也要一样。这样,他们就很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对称了。另外,我告诉他们,脸谱的颜色要很鲜艳,画画时颜色用得多一点,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小朋友都听进去了。幼儿在作画中,其实说实话,当时我的心很忐忑。我班幼儿绘画总体水平不高。画京剧脸谱确实有难度。不知道今天的绘画作品会是什么样的?
活动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作品。他们基本都能围绕左右对称,大胆的对脸谱进行设计,用上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对画面进行布局、装饰。总之我很满意啦,比预想的要好。午饭过后,我并迫不及待的把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讲评。让孩子相互欣赏、共同分享成功喜悦!
今天的脸谱绘画活动圆满结束,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搜集更多、更广的图片资料和音频资料。虽然课前要多忙碌一些,但就是因为充分的准备,组织活动更加得心应手。孩子们都是受益匪浅呀!这样的教学,才真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