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案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教案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准备,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漫画类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漫画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2.根据自己脸部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张有趣的漫画头像,提高观察力,发展创造力。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镜子、水彩笔、投影胶片、漫画头像若干,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1. 欣赏漫画头像,引导观察,了解漫画特点
课件显示阿凡提。师:他是谁?长得怎样?眼睛像什么?
课件分别显示不同表情的三毛。师:他为什么叫三毛?哭的时候像什么?笑的时候像什么?你见过其他的漫画头像吗?
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
(阿凡提和三毛是幼儿所熟悉的有趣的漫画人物,在分析特征时幼儿更易得心应手,建立最初的漫画概念为幼儿学习漫画打下了基础。)
2. 为老师画漫画头像
谁能说说老师的头及五官像什么?
(根据幼儿的比喻,老师自画橄榄头形、弯卷的头发等,让幼儿在感受夸张有趣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漫画的特点,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怎样画。)
3. 激发创造欲望,学习画自己的头像
师:知道自己的头和五官长得什么样吗?幼儿对镜观察。
引导幼儿用比喻的方法说说同伴的形象,做做各种表情。
幼儿自由作画。
4. 看漫画电影
把幼儿的作品一张接着一张,写上数字,做成电影胶片。
幼儿观看漫画电影。
5. 游戏:好朋友的相片是哪张
边念儿歌边观看,当儿歌结束时,幼儿就根据老师指定的头像或数字,猜猜是谁。经作者证实后,游戏继续。
(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猜测头像是谁,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使幼儿处于积极参于状态并自然地评价作品。整个教学活动在处处体现幽默和快乐中愉悦了情感,达到了教学目的。)
延伸活动
想一想爸爸妈妈的头像是怎样的,我们休息后给他们也画一张漫画头像吧。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漫画类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作业要求: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2、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2、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再次出现课题)
(二)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带的眼镜等。
(三)观察:你想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同学间互相找特点。
小结: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并画在黑板上。
(四)演示:教师示范画一幅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学生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五)欣赏:出现几幅单线勾画的作品及添加少许色彩的作品。再欣赏一些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可以先用铅笔画一幅小草图再用深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放大画出来。画完后可以贴到前面来。
四、总结:展评作业。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学到了很多教学实践中的'知识。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还有许多应该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自画漫画像》是五年级的绘画练习课重点讲授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本课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生动直观,加以有针对性的图片说明让知识在接受上更直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设有挑战环节引出教师示范,在这一环节教师从构图、上色、夸张、变形上重点讲述,细微具体。初次涉及线描漫画像,在后面的图片举例中选择了色彩的漫画像,也应选择线描的图片更加有针对性,在后面的具体实践绘画中有直观的指导作用。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提醒要合理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可结合服饰、性格、兴趣爱好等。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让漫画知识在几个环节之后深入人心真正学到知识。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漫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美术课上真正学到知识。
小百科: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漫画类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在已有各种水果绘画经验的基础上,能利用水果的各种形象、造型把它们拼接成水果头像。
2、大胆作画,感受绘画的乐趣,以及发挥想象。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的挂牌,水果妈妈的围兜一个,绘画材料人手一份。音乐磁带。
2、幼儿已有几种水果的绘画经验,且幼儿也认识了很多水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做水果妈妈,幼儿做水果娃娃,大家随音乐跳到活动室,水果妈妈:娃娃们快坐下,听妈妈讲故事好不好呀。
故事:在一个水果王国,住着很多和你们一样可爱的水果娃娃,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这个水果王国被好吃懒做的老鼠知道了,他们就知道吃现成的。水果娃娃知道了一开始也好害怕,不过它们动动小脑筋想到了好办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呀?
(教师边说边进行绘画示范)菠萝娃娃做了脑袋,草莓娃娃做的眼睛,香蕉娃娃做的鼻子,樱桃娃娃做的嘴巴,橘子娃娃好可爱,用一瓤一瓤的橘子做了耳朵,哎一个头像出来了,再说那老鼠还想攻占水果王国呢,一看见有人呀,吓得一溜烟就跑掉了。
教师:那妈妈现在要考考我的水果娃娃了,你会用什么水果来拼头像呢?(教师可引导幼儿想说说脑袋用什么水果比较好,还可以提示注意颜色的搭配,并且还可以用水果切开的漂亮图案,如西瓜,橘子等。最后将孩子的设计再总结一下。)
二、幼儿创作
教师:妈妈发现你们好棒哦,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妈妈真为你们骄傲,那我们把它赶快画下来吧,在创作前妈妈还有几个建议,可要听好了,一是画脑袋的水果一定要大一点,二是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不要都选一种颜色的水果,最后就是想想你们的水果头像是不是还可以打扮得很漂亮哦。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展示作品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
活动反思:
多次实践后,让幼儿直接去画。让他们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中去尝试,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工具的使用、造型的把握。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完成后,交流发现到的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突出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长远利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在每次绘画后对幼儿作品进行点评,表扬认真的幼儿,为他们贴上小红花,正面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学习更正确的绘画方式,同时也看到了榜样示范,这种良性的竞争才能推动幼儿进步。
在交流环节中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幼儿能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幼儿通过交流获得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漫画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漫画夸张、变形的特点,
2、根据自己脸部特征,尝试用简单的线条画有趣的漫画头像。
3、在创作中体验画漫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水彩笔、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漫画头像,了解漫画特点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画像,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
——出示ppt(欣赏漫画)
欣赏人物李咏、姚明、赵本山
2、提问:看了这些画像你们都在笑,为什么?
他们跟我平常见到的人一样吗?(幼儿: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人物画像的夸张、变形,找出人物头像的不同。
4、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像李咏叔叔的脸长长的,把他画得夸张更长了,像姚明的脸画的弯曲了,用这种夸张、变形的方法画出来的画叫做漫画。
5、出示三毛的线条漫画
师:看看他又是谁呢?这张漫画哪些地方夸张变形了?
(二)抓住漫画的特点,为老师画漫画头像
1、找出老师的头像特征(头、五官、表情、发型)
师:浦老师的脸是圆圆的,我们就可以画得更圆(生活中还有其他脸型的,长的、尖的、三角的)
2、画五官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了解抓住人物最大特征来进行夸张的画)
(三)激发创造欲望,学习画自己的漫画头像
1、老师提出作画要求:
①拿出小镜子,先观察后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自己的面部特点画出来。
②提醒幼儿可以画不同的表情。
2、幼儿自由作画
(四)看漫画电影(评价)
1、把幼儿的作品一张接着一张,写上数字,做成电影胶片,幼儿观看。
2、幼儿根据漫画头像,猜猜是谁?
(五)延伸
介绍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父与子》
漫画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欣赏并感受漫画这一艺术形式,了解漫画的表现主题、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漫画作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绘画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漫画的表现主题、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漫画主题的表现、漫画表现形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
漫画资料、课本等。
学具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铅笔、钢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揭示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绘画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情感方面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几幅绘画作品,欣赏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展示漫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描述作品,师小结板书:讽刺、幽默)
3、小结归总,揭示并板书课题:那么像这样的画叫什么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漫画?(学生试说)
二、引导分析,探究新知。
1、具体感知漫画: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具体地了解漫画这一绘画形式,请看屏幕。(学生看视频,感知漫画)
2、引导分析:看完片中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幅漫画呢?要想画好漫画,我们首先要了解漫画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在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上都有哪些特点?(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自主感悟。)
3、汇报分析,归纳小结并板书:
(1)、主题:讽刺、幽默(2)、内容:人/物
(3)、形式:单幅、多幅黑白、彩色
三、欣赏借鉴,启发创作。
1、刚才,我们了解了漫画在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的特点,下面再让我们整体欣赏一组漫画作品,看看你们会从这些作品中得到哪些创作上的启发,一起来看屏幕。(学生看视频,欣赏借鉴)
2、设疑引导:欣赏完这些作品,我想现在有的同学已经在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了,那么如何创作一幅漫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3、小结激趣,鼓励创作:这些同学说得都不错。首先我们要确定好漫画的表现主题,是讽刺的,还是幽默的,其次在内容上是人物的,还是动物的,植物的,在形式上或单幅或多幅或黑白或彩色,在形象的刻画上做到简洁概括、适当夸张。
你们有信心画好自己的作品吗?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创作。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辅。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展示学生作业,围绕作品在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以自评、生评、师评的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2、拓展延伸:(观看视频漫画),鼓励学生为漫画续画结局。
同学们画得都不错,让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所想、有所思。在这里老师再留给大家一个课下作业,请看屏幕——————在这段短片的最后留给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这幅漫画还有第二幅、第三幅,它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去画一画,相信你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7、漫画
主题:讽刺、幽默
内容:人/物
形式:单幅、多幅
黑白、彩色
漫画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初步了解漫画特点。
2、感受漫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乐意自己创作各种形式多样的漫画。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大胆创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漫画作品(单幅、多幅;黑白、彩色;有趣的、夸张的、充满幻想的等)。
2、ppt:姚明、刘谦漫画及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人物的特点。
提问:生活中你最喜欢谁?他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画、感知漫画特点。
(1)出示图一,幼儿观察。
提问:猜猜他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不喜欢这幅画,为什么喜欢?
(2)出示图二,幼儿观察。
提问:这张图片上画的是谁,你怎么发现的?
和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小结:漫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不一样,突出明显的特点,很有趣,用简单、夸张的方法表现人或事。
3、引导幼儿观察漫画图片,讲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
提问:你对哪幅画印象最深?发现了漫画的什么特点?
你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
小结:漫画幽默、夸张,有彩色的、黑白的,有单幅的、多幅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漫画特点,提出绘画要求:
提问: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一下就被我们认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谁来说说自己身上特别的地方?
你想画谁?你想怎样表现他特别、有趣的地方?
除了画人物,还可以画什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鼓励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提问:猜猜看,他画的是谁?为什么你一眼就认出来了?哪里最特别?
喜欢漫画吗?为什么?
2、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我们都可以试着画一画。
漫画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父与子的亲情。
2、尝试用语言、声音、动作等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初步感受漫画夸张、有趣的特点,喜欢看画面。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课件《父与子》
2、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看“父与子”的图片,熟悉人物。“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
2、欣赏漫画一《射击》第一幅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爸爸的枪法准不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幼儿学一学爸爸射击的样子。
3、依次看漫画《射击》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的用动作语言,声音来表现对画面的理解。
4、欣赏漫画二《足球》第七幅看爸爸的头上怎么会有个包的?幼儿回答。
出示全部漫画〈足球〉,请幼儿观看欣赏并回答,爸爸头上的包是怎么来的。
提问:"为什么儿子会把爸爸的头当足球踢?""如果是你把爸爸头上踢了个大包,你会怎么做?""最后儿子和爸爸怎么了?"请幼儿再依次欣赏一遍。
5、表演漫画
1)集体表演。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扮演爸爸和儿子,想一想,爸爸被踢了会说什么?儿子会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请你们表演。
2)个别表演
3)表演给听课老师看。
活动延伸:
1、丰富幼儿对漫画知识的理解。
2、请幼儿回教室说一说,画一画自己和爸爸的`好玩的事情,制作成漫画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漫画来源于生活,喜闻乐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欣赏的特点。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尤其是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图片十分感兴趣,每一次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幽默的地方还会开怀大笑。
漫画类教案篇8
20xx年11月25日,通过选择拔,我代表片参加我县教研室举办的中学主任级“百校千课”优质课竞赛决赛,获一等奖第一名。评委们一致盛赞: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被你演绎得这么精彩,我们都还想听呢!
其实,在课前我问了一下本校的老师我所执教的班情,他们都说这是一个最差的班级。可是整堂课下来,我发现同学们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我想,无论如何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吧。
现在想来,这堂课成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诗意的语言。虽是思品课,但我们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应尽可能地使用诗意的语言,何况是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呢?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参赛,我都能做好这一点。
2、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在整堂课的构建中,我设计了情景导入、知识抢答、视频观看、请您欣赏等环节,使得整堂课循序渐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趣盎然,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们不仅品尝到了一顿精美可口的文化大餐,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特别设计“泰和人民的骄傲”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到中华文化就在自己身边,是那么可亲可近,甚至有学生在课下跟我说,“郭老师,今天听了您的课,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泰和的.文化都那么博大,有空我一定要登录‘中国泰和网’再了解一下我们泰和的文化名人。”
其实,情境的创设,每个老师都不陌生,关键是要看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想,这将是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境界。
漫画类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