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条理,大家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展示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1
教育目标:
1、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2、养成各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活动重点:
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养成各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生活的习惯。
2、音乐《健康操》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小朋友们知道健康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健康就是我们的身体棒棒的,心情也很愉快。
2、教师:那健康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
教师小结:如果生病了,我们的身体就会感到很难受,没有力气做事……..
二、引导幼儿讨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1、教师:你们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呢?(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健康的生活习惯有饮食均衡、不挑食、多做运动、看电视久了要休息一会,吃完东西后刷牙或者漱口、不乱挖耳朵等等。
三、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的生活习惯。
1、教师:平时你是怎样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呢?想想看,你们还有哪些没有做到的呢?
2、请幼儿对照大表格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价。
3、教师:请你们把自己还需要加强的方面记录下来,回去后对照,对自己进行提醒。
四、师生共同跳“健康操”。
1、教师:只要健健康康的,我们才会觉得最快乐。好的,坐在这里讨论了那么久,现在让大家起来活动活动吧!
五、教师带领幼儿跳“健康操”。
1、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健康操吗?想不想来跳一下呢?
2、教师:那现在我们来学学跳一跳健康操吧,回家后可以跳给爸爸妈妈看哦,和家人一起健康、快乐起来!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健康操”。
六、结束活动。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2
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以阅读为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重难点
重点: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学习本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结合页下注释④了解人物)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还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选择最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语句或者事例。
3、本文介绍的是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什么会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标题?
4、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三个小标题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5、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语句或者事例。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2、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
3、本文介绍的是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是表,歌颂华夏文化的魅力是里,通过写贝聿铭建筑成就,揭示其成功的根源是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结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本文的主旨。
4、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的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结构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一,开头两段,写的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二,选择题(见课件)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从贝聿铭这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身上,你能学到些什么?
2、想象作文:
我与贝聿铭见了一面
六、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看本节课的作业。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剔透”“跻身”“遴选”“轩然大波”等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
(3)学习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悟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2)阅读文本,获得信息,能有点有面地介绍其建筑成就。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评价人物的精神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感受人物魅力,学习人物的爱国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激趣:展示网上搜集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的优秀的建筑作品的图片。
同学交流,老师总结。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成就。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奠定(diàn) 颁发(bān) 新颖(yǐnɡ) 跻身(jī) 晶莹剔透(tī)
贝聿铭(yù) 抉择(jué) 邀请(yāo) 聘用(pìn) 初生牛犊(dú)
遴选(lín) 勘察(kān) 参天(cān) 魅力(mèi) 轩然大波(xuān)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速读课文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开头两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引起读者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从而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3.人物成就展现
(1)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主要成就
快速浏览,抓住语言标志,搜索有效信息。
(2)老师展示“香港中银大厦”图片、“肯尼迪图书馆”图片、“玻璃金字塔”图片“香山饭店”图片,请你用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设计的四处特别有名的建筑。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快速准备。
每组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作导游介绍,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介绍,其他同学作评价。
?提示】根据学生对贝聿铭的了解,首先明确这是他的哪一项建筑,然后具体介绍特点。
?明确】①香港中银大厦,建筑高度是三百一十五点四米。到1993年为止,高度位于世界第五位,大厦的平面是边长五十二米的正方形,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各不相同,楼顶倾斜,整个建筑像富有变化的多面体。贝聿铭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转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有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至高点。可以说香港中银大厦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的骄傲。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的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以期给人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课文详略安排
(1)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和处理详略?
?明确】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
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四)课内小结
本课首先通过学生主体阅读,寻找相关材料,对贝聿铭这个人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文章选材和详略安排上的用意。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艺术美感、创新精神。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物特点分析
(1)质疑课题
贝聿铭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建筑师,我们这篇文章的课题叫《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把它改为“杰出的建筑家贝聿铭”或者是“世界杰出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不是更适合?
?明确】用“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做标题,是因为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这篇文章写出了贝聿铭在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但更侧重于写他的一颗中国心,而且更侧重写他的建筑所体现出的华夏文化的魅力。就是说,贝聿铭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这就像课文第三个小标题所讲的那样,贝聿铭的设计是多变的,但是他的中国心是不变的。
(2)探究难点: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1-6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作评价。
?点拨】学生可以从读得是否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评价
?议一议】这些内容里有哪些方面体现出贝聿铭的一颗中国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进行圈点勾画。
(3)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采访建筑大师贝聿铭,你设计哪些问题?
?点拨】学生可以从人物特点、人物精神感受、人物形象评价和贡献的角度发问。
2.探究人物精神,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贝聿铭有一颗中国心?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举出一两例。
?点拨】(1)他经常对人称自己是苏州人、广州人,并且他和他的妻子能说一口的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苏州话,而且他平时的着装打扮和家里的布局也都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这几点都代表他并没有接受外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是保持着他自己中国的传统,我认为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在他的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由此可以看出贝聿铭正祈盼着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他数十年的设计生涯中都能寻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子,这也是他一颗中国心的体现。
(3)他在海外曾深情的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他虽然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六十多个年头了,但是他还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这说明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4)他“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贝聿铭在对香山饭店的设计上花了很多的心思,花了很多的工夫,可以体现出他对中国非常的热爱,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对祖国的建筑非常的上心。
(5)对香港中国银行的设计,他说“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这说明了贝聿铭非常爱国,把这座建筑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说明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6)他说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所下的工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十倍,这句话直接体现出了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花的心思、花的精力是远远超出设计其他的建筑,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他十分的爱国。
(7)“1987年他谢绝了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一句,他可以在故宫附近设计,但他没有,他是为了保持故宫周围环境景色与故宫的映衬,为了保持中国古建筑的传统。
3.人物形象评价
(1)激情朗诵颁奖词。
屏幕上的内容是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奥运冠军刘翔的颁奖词,刘翔,是很多同学心中的偶像,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颁奖词,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不断超越 永不言败 奥运冠军 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为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青年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2)讨论并创作颁奖词。
贝聿铭也是华夏民族的子孙,我们那么佩服他、欣赏他、更感动于他的一颗赤诚的中国心。现在如果让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你准备怎样写?我们四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创作一份,等会儿,我们选择好的上台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创作,老师到学生中巡查、指导。特别是能抓住贝聿铭某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然后请四个小组的四个同学上台把他们写的颁奖词展示给大家。
(3)投影展示,学生上台朗读。
①设计新颖 造型大胆 成就卓著 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获得者——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一名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艺术融为一炉,完美的将其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艺术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人们称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贝聿铭,你真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设计多变 爱国心不变 他,国际一流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他设计了无数伟大的建筑,曾被美国建筑学院授予金质奖章,他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无与伦比,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仍然坚持回国做贡献,他曾深情的说:“我的根在中国。”他,就是华夏民族的杰出子孙——贝聿铭。
(4)结合标题理解最后一节。
?学生活动】朗读最后一节,对贝聿铭的人格和魅力进行高度的评价
?议一议】自由讨论,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明确】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研读第三小标题“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以阅读感悟、讨论分析为主要方法,侧重于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本节课的创意体现在 “人物形象评价”的设计中,此环节是全课的重心和点睛之笔,利用学生对“2004感动中国”的兴趣,更是抓住学生对“十大人物”之一“刘翔”的崇拜之情,让其模仿“颁奖词”的形式来评价贝聿铭,此环节本身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模仿欲,事实证明,学生的创作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教学重点: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确定内容
2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习作二我的自画像
一、教学要求: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三、课前准备:1、课本插图投影片。2、例文录音。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4、好词语表。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五、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
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六、学生练写。
在四季里,我最喜欢的季节就是春天,春天是鲜艳的花朵含苞欲放的时间;春天是嫩绿的小草生根发芽,从地下探出头的时候;春天是可爱机灵的小燕子回归家园的时间;春天—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阵小朋友的欢呼声迎来了春小姐。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隐形的她吧,瞧呀,小朋友们都换上了春装,多好看呀。看呀,那边的花草树木都抽出的倍率的枝条,都长出来了幼小的花儿,都探出了绿油油的草妹妹。
看啊,看啊。听,原来是我群小伙伴在呼唤我,原来是小青蛙、小熊都睡醒了。小青蛙调皮的跳了过来范仿佛在对我倾诉昨夜做的好梦,小熊笨手笨脚的跑了过来对我诉说清早跑步的快乐……
沙沙沙,沙沙沙。一阵雨生在我的耳边拂过,原来是春雨姑娘在碗装唱歌呢!歌词里我仿佛隐约听到:四季交响曲—春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上海外滩非常有名,最迷人的是夜景。老爸说,来上海不看外滩夜景就等于没有来过。我们来到外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越来越大,我们只好全副武装,准备在外滩玩个痛快。
夜终于赶过来了,外滩对面的东方明珠上的彩灯一个一个地亮起来啦。哇!这夜景好美啊!马年大吉的四个字由不同灯光组成,我们站在外滩上看东方明珠塔太高了,穿透云天了,灯光亮了之后,像一个火箭,要飞到太空去了,还像从太空飞下来的流星,我感觉更像两个星球被一个宇宙飞船顶住了,红彤彤的。一座座高楼,浑身都是奇妙的灯,美妙的灯光把蒙蒙春雨映得奇幻无比,灯光铺在黄浦江上,就像金色的鱼儿,成群结队,欢畅地游进。哇,满身挂灯的游船出动了。
在灯光的照耀下,游人们身上衣服闪闪烁烁,变得五颜六色的,很是美丽。美丽的上海外滩,迷人的上海外滩,我爱你!
冬天插着翅膀飞来了,带来了美好的事物。它没有春天的欢声笑语;它没有夏天的热情奔放;它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默默无语,却给人们带来了阵阵欢笑,尤其是下雪以后。
一场大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给大叔披上了银装,我们一个个小脚丫踩在大地毯上,像给大地画上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推雪人,打雪仗是小朋友最喜爱的事情。雪球像手雷一样被小朋友扔来扔去。孩子们弄得衣服,脖子上都是雪,冰凉冰凉的。我们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堆了个大雪人,我们围着雪人唱歌,跳舞,那欢笑声把树上的雪都给震了下来,我们高兴极了。
树上的树叶都落光了,像个头顶光秃秃的老头一样,在寒风中蜷缩着身子。只有松树苍翠挺拔,像士兵一样还在站岗,样子威武极了。梅花叶不甘示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
有些小动物早已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躲在洞里睡大觉了。
冬天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爱冬天。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2、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3、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贝聿【ù】铭跻【ī】身牛犊【dú】卓【zhuō】越轩【xuān】榭
勘【ān】探剔【tī】透籍【í】贯聘【pìn】请颖【ǐng】
幻【hun】想遴【lín】选抉【ué】择化妆【zhuāng】
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魅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
初露头脚:刚刚显示出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坦诚:直率诚恳。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遴选:挑选。
融为一体: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
熔于一炉:比喻各种事物融合在一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构思)。
相得益彰: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
导入:用《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导入美籍华人贝聿铭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一)介绍贝聿铭。(课下注释可以阅读)
(二)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会如何构思?会介绍和展现和贝聿铭有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充分的思考,展开想象)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
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
②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
③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
④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假如你就是小记者,请你就某一个方面介绍一下贝聿铭。
学生朗读。互相介绍。
三、再读课文:
(1)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明确: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偌长的一段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明确: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
(3)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
明确: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一)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二)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作用:既可以让人们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
(一)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3、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
1、详写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略写了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
2、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3、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明确:
1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确:“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明确: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4、“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确:
①指生命之源,民族之本。
②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③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感悟
(一)贝聿铭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
明确:
①“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的时间已经很长,然而一生对中国的深情却依然萦系于怀,落实到生活中就表现为语言、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国传统。
②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代表建筑物是: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二)研读最后一段。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明确: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选择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幅21世纪学校的建筑图。
2、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3、写作:我心目中的天安门。
4、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篇、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
蒙氏展示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掌握书下生字词。
(2)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贝聿铭简介)
二、解题
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
剔透 轩然大波
遴选 萦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
(1)在美国的建筑界, 贝聿铭(1) 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
(2) 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3) 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1、(1)、出示快速阅读方法,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方法:即不出声,不四视,眼光沿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师及时评析。
2、(1)教师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贝聿铭的杰出成就。
(2)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带领游客游览贝聿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
(3)学生上台表演。
?二〉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2、交流体会。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五、迁移:
1、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
2、学生谈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六、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看本节课的作业。
七、作业:
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篇、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
八、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 赤诚的爱国之心
蒙氏展示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