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评价标准需在教案中清晰列出,以便于学生理解,教案的制定与实施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位教师重视和探索,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卜算子咏梅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二、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三、握生字与词语、尽量结合诗句的意思谈。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1、交流第一段: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2、指导感情朗读这一部分3、同学们自己或者小组准备第二段诗词解释: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4、指导朗读
五、思考课后练习2,你能说出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梅花怎样的品格吗?讨论: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六、感情朗读、背诵总结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板书: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不畏严寒不讲个人得失昂扬向上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
卜算子⑴·咏梅
驿外断桥边⑵,寂寞开无主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⑷。
无意苦争春⑸,一任群芳妒⑹。零落成泥碾作尘⑺,只有香如故⑻。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⑷更: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⑸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⑺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
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2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它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毛泽东同志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用过的茶杯、饭碗、烟缸、地毯、笔筒上均可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这一梅花情结,寄寓着一代伟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词《卜算子咏梅》。请同学们拿出学案研读学习目标(生读)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一定能够完成学习目标。
二、对子同学把全词读流利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完成学案上尝试探究的第1小题,注意要给对方打分。
师:好,大家读得十分认真。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师:他读得怎样?大家评评看。(简单评价)
师:大家谈得不错,另外,要把一首诗词读出感情来,首先要准确理解全词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要理解全词内容,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汇报所查阅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推想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工具书)再有疑问与小组同学讨论并理解整首词,在弄懂词义的基础上与组内成员合作,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词义对其他组的朗读做出评价。
(播放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四、全班展示
师:刚才我参与了同学们的讨论,大家都非常认真,都在积极地思考,下面就请各位小小朗诵家来向全班展示你们组的设计。(指定一个组来读,其他组结合词义一句一句的进行评价。)如果你评价的有理有据可要给你们组加分啊(学生评价)如果你能比他读的更好也能为你们组加分。
预设: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两句叙述了季节的变化,交代了梅花开放的背景,读时要舒缓些。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这里的“春归”“春到”象征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体现了诗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到”字要重音读,并读出喜悦之情。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悄”。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悬崖上的冰凌,说明天气十分寒冷,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还在开放,所以“百丈冰”和“悄”要重读。“悬崖百丈冰”是起衬托作用,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顶着寒风开放的坚强形象,因此我们要把梅花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读出来。“犹”字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读时要用重音,要读出激昂豪放的语气。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两句是说梅花俏丽开放却不想争占春光,她只是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这说明了梅花很谦虚。读时,速度要稍慢,饱含深情。这两句反映了梅花不居功自傲,谦逊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要用赞叹的语气读,对“不争春”和“报”进行重音朗读。这里的“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寒冷的冬天,其他花儿都枯萎了,梅花却傲然开放,用她的俏丽装点世界,春天来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这时梅花却谢了,但她不伤心,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真让人感动、赞赏。我们要读出感动敬佩的语气。这里的“山花烂漫”衬托了梅花的胸怀,“笑”写出了梅花的乐观,要读得深情些。那个“笑”字,把梅花写活了,写出了梅花光彩照人的形象。这“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谦逊的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五、合作展示诵读
师: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理解了词义,下面我们小组再次合作,读出伟人这首词里所蕴含的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情感。
师:请哪一组自告奋勇来朗诵全词。
师:从(第一次朗读的组)的两次朗读中,大家看,理解了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后读起来就是不一样。好,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各组展示感情诵读)老师及时评价(你们让老师听到了伟人--,给你们组加3分,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同样给你们组加3分)
六、盘点收获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了梅花的气韵、内神美和全词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完成学案上的盘点收获!
(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师:这首词前面的小序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那么,它和陆游词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预习到学的内容。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初读全词,感悟大意
过渡:毛主席在这首词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整首词。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学生字词: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
4、默读,想一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三、细读全词,理解内容
过渡:这首词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
1、讲读上阕。
⑴指名朗读。
⑵逐句研读。
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讨论:“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是谁把“春天”迎来了呢?要求懂得: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俏丽的梅花,多媒体展示:“梅花”。
⑶ 小结。想一想,毛主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精神?(不畏严寒。)
⑷齐读。
2、讲读下阕。
⑴默读。思考:毛主席在下阕又赞美梅花的什么精神?
⑵指名诵读。
⑶逐句研读。
①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板书:“丛中笑”
② “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用的是“女字旁”的“她”?在毛主席的眼中,梅花就像一个怎样的人?
⑷ 小结。春天,百花在竞相开放,世界非常美丽。梅花不与春光争艳。她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却笑逐颜开。这就是梅花!
⑸齐读。
3、配乐朗读全文。
过渡:当严冬来临,大地冰封,万里雪飘,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凌寒独放。当温暖的春天来临,山花烂漫,遍野飘香,梅花却躲在万花丛中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梅魂,这样的梅骨,这样的'梅神,怎能不令人喜爱、赞美呢?请大家听配乐朗读。
四、探究阅读
过渡: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咏梅”的词。
1、比较阅读陆游的《咏梅》:
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并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⑵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⑶ 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多媒体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2、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多媒体出示文字: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
五、总结
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六、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并写下来。背诵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2、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把它画出来。
?附板书】卜算子?咏梅
花枝俏独自愁
毛泽东陆游
丛中笑香如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⑴ “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⑶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功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5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x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卜算子咏梅教案6篇相关文章:
★ 《麻雀》教案6篇
★ 幼儿教案反思6篇
★ 吃饭教案6篇
★ 跳水的教案6篇
★ 早教课程教案6篇
★ 测量的教案6篇
★ 记忆教案6篇
★ 《雨点》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