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教案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完整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重要的指导文件,帮助组织教学内容,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梅花桩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梅花桩教案8篇

梅花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嘴吹画和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2、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认识过梅花;

2、绘画线、样板画、黑色和红色颜料、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做手指游戏:《大乌龟 小乌龟》……大小乌龟都怕吹。有“吹”字引入课题:我们今天来学习《吹画梅花》。

2、欣赏范画《吹画梅花》。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2、梅的枝干是怎么画上去的?是用什么颜色吹上去的?

3、再看看梅花是怎样画上去的?

4、启发幼儿说出梅花的外形特征。

三、教师示范:吹画树干、树枝和点画的方法

小结:刚才大家看到老师画画的方法了,树干是用——黑色的颜料——吹出来的,花是用——手指蘸——红色的'颜料——点出来的。

四、幼儿动手操作

1、蘸一些黑色的颜料,滴在纸张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用嘴对着颜料用力向前吹,要向不同的方向吹,就能吹出一棵茂盛的大树。

2、大树吹好等墨汁晾干后,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点画的时候,先要看好位置,梅花的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要排队。

3、点画好后小手要用抹布擦干净。

五、幼儿吹画,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用嘴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朝不同的方向吹画。

2、在吹化时,老师要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画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六、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1、你最喜欢那副梅花作品?为什么?

2、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看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发现孩子作品值得表扬的地方,鼓励孩子。)

七、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欣赏。

2、对作品加以边框装饰,进行梅花作品展。

梅花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点的方法画出梅花的花朵,并初步学习用勾线的方法画花枝。

2、巩固幼儿的正确握笔姿势,让幼儿熟悉毛笔和颜色的使用,以及常规训练。

活动准备

1、幼儿作彩色画的用品

2、不同的姿势的红梅数枝。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复固团点的技法

1、出示数幅幼儿画的梅花朵的作品,巩固团点的方法。

2、出示一幅画好花枝的画,请个别幼儿画上花朵。

二、讲解示范勾线的方法画花枝

1、让幼儿通过观察知道画花枝的方法与画花朵的方法不一样,是用勾线的方法画花枝的。

因为花枝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弯曲,有的直(同时出示实物,让幼儿观察)

所以用笔的轻重,笔的转动都要有变化。

2、演示勾线方法。

笔杆握直,由下端往上画,用笔时先重后轻,这样花枝才能由粗变细,

同时用笔转动使花枝曲直变化。

3、示范画一枝梅花。

请二个幼儿可以先画花后添枝,也可以先画枝再画花。

三、 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检查握笔并指导蘸色、用笔方法。

四、讲评作品

重点讲评用笔用色的优缺点以及表扬在洗笔蘸色、搁笔等常规方面表现的好的地方。

梅花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指导朗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学并掌握18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录像,引入新课。

1、大家边看录像,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呢?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凋字di1o,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它的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字,只是部首不同。

缕l[,韵母不能写成u。

耍字上面是而且的而,与要有区别。

脾气的右旁卑是8画,笔顺是白卑。

罕字是上下结构“”加个干净的“干”。

秉字的部首是禾。

衰字是上中下结构,记字时可想到把衣服的衣字拉开,中间插入一个“”,读shu1i。

眷ju4n,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秉”字为例:“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

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

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

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

玷污——使之有污点。

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

眷恋——顾念,爱恋。

5、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

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

(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

(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

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完成书后的作业。

(二)以自学为主,理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己悟出梅花的品格,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

(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

(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这时老师可提问:对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以此引发学生自学质疑。比如,学生会提出;梅花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来呢?这五件事情好像都在说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问题,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从“一遍又一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唐诗宋词。虽身在新加坡,心却惦记着祖国。

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

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从“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

从“顿时,训斥,有生以来”这些词语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十分爱惜这幅墨梅花图。

从“轻轻、慢慢”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对这幅图画多么爱惜。梅花在他的心目中应是干净、洁白的。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

这里的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它是最干净的,最纯洁无比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热爱祖国)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体会出他因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呜呜痛哭,这份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叫人感动。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真挚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7、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讨论: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2)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3)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4)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5)老师小结:

梅花的这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正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动力,也是支撑我们民族团结进取的灵魂。所以课题叫梅花魂。

(6)带着感情齐读这一段落。

(7)指名读。

(8)品读重点句。

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深入理解重点句。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旁的花,大抵是________。她却不一样,________寒冷,________风欺雪压,花开得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的呢!几千年来,我们________出了许多有________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________、受到怎样的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________。他们就像________。一个中国人,无论在________,总要有________________才好!

体会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感情来。

(三)回到开头,引出结尾,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1、思考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2、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齐读开头、结尾自然段。

(四)作业:

找有关梅花的故事读一读。

梅花桩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朗诵咏梅的诗。

⑶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梅花桩教案篇5

学习内容:

课文《梅花魂》,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白梅》,拓展阅读《苏武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2、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3、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心、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幻灯片1

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品花,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梅花的古诗词。

2、出示幻灯片2朗读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墨梅》。

师:课文中也有几处写梅花的句子,请大家找找看。

出示幻灯片3

3、默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4、梅花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古诗词和课文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4,重点朗读写梅花特点的一段话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

师:这段话哪些地方应该重读?

指名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梅花的特点(坚强不屈,不畏严寒)齐读这段话

三、悟魂,感悟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出示幻灯5

1、自由读《苏武的故事》,苏武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读书。

3、学生展示

师: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苏武孤独一人,饥吞毡,渴饮雪,可他始终不屈服,多么的有民族气节呀!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苏武一样有民族气节的人,你还知道谁?

学生回答

4、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出示幻灯片6至11

5、学习“魂”的含义。

出示幻灯片12,小组讨论“魂”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13,齐读。

四、悟情,体会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板书:民族魂),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我们的祖国,(板书:爱国心)但是又因为年龄太大,不能回国,所以常常因思念祖国而落泪。

出示幻灯片14,学习外祖父的三次落泪。

1、学习第一次落泪

学生朗读,出示幻灯片15

出示幻灯片16至19,边出示边朗读思乡的古诗词。

2、学习第二次落泪

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出示幻灯片20

3、学习第三次落泪

学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1

师:外祖父是多么想念祖国呀!(板书:思乡情)

4、出示幻灯片22,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抒情,抒发对外祖父的敬佩赞扬之情。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出示幻灯片23

1、你觉得外祖父说这句话时可能是对谁说的?

2、给外祖父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慰藉这位深深地眷念着祖国的华侨老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啊!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办一张有关梅花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爱国心思乡情。

梅花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过程方法:

1、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3、质疑问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2、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①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②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③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⑤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轻轻、慢慢”。(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5)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6)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7)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梅花桩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学会一个偏旁,学会一个笔画。

2、感悟古诗大意,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了解这种植物吗?它在什么时间开放?”

教师小结:它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力君子”。而且,古代的诗人特别喜欢写与它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

二、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用符号画出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

a、“数”“枝”是翘舌音,“枝”是整体认读音节,“墙”是三音节,“暗”是零声母音节,要指导学生注意。

b、引导学生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在诗中的意思。

2、学习会写的生字。

(1)用部件组合法学习“花”字。

(2)学会“弯钩”这个新笔画,再学习“犭”这个偏旁。

(3)用部件组合法学“独”字。

3、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虚宫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生字。

二、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新古诗。

2、师生共同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三、指导完成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

(1)指导学生读词语。

(2)使学生感悟到用“花”“独”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

2、下面的字都能组成哪些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拼读这些字。

(2)用这些字组词。

(3)发现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

(4)再写出一些带“木”的字。

3、读一读,背一背

(1)拼读未学过的字。

(2)老师领读。

(3)学生熟读,背诵小儿歌。

梅花桩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梅花在冬天开放。

3、教幼儿学习吹画、彩笔添加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白纸、小盘、蜡笔(每人一份) 腊梅图片学习儿歌《腊梅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腊梅,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引出课题:告诉幼儿,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作画方法-吹画,也就是用嘴吹出一幅画。

教师出示梅花,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梅花的枝和花。让幼儿知道盛开的梅花有五个花瓣,有的花瓣互相遮挡,只能看到三瓣或四瓣,还有未开花的花蕾;花枝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且是朝各个方向伸展的。

引导幼儿观察其枝、干、花的形状及颜色。提问:腊梅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哪个季节开放?具有怎样样的品格?

一起背诵已学过的儿歌《腊梅花》。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吹枝:在纸的下方滴上几滴颜料后,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纸,用嘴把颜料用力往上吹,吹出梅花的主枝。然后双手慢慢转动纸,把颜料从主枝吹向各个方向,吹出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枝。

2、点花:棉棒蘸上颜料,点出三个、四个、五个花瓣的梅花若干朵。提醒幼儿点花时要点得有疏有密、有大有小,这样画面才好看。

幼儿操作:让幼儿在观察盆景和教师范画的基础上,吹画一幅"梅花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颜料不弄脏衣服和桌面。

能力强的孩子可多吹几棵,能力差的只要掌握吹的方法就行了,尽量使每个幼儿独立完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适当添加背景,并注意及时擦手。

三、作品欣赏

将幼儿作品放到一起,大家共同评价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举办"梅花展览会":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墙上,组成一幅腊梅图,装饰教室。

活动结束:

儿歌:《腊梅花》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梅花桩教案8篇相关文章:

梅花魂的读后感读后感优质7篇

小班教案语言教案8篇

教案小班教案推荐8篇

幼儿教案社会领域教案8篇

三年级综合教案教案8篇

幼儿蔬菜教案中班教案8篇

交通安全教案教案8篇

小班教案语言教案最新8篇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中班教案8篇

小班教案语言教案参考8篇

梅花桩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