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详细的教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通过周密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树的花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树的花教案篇1
【目的确立】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确立目的的依据】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颗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学习本文,既要把它当作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多角度揣摩、探究,进而理解课文主旨,从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另外,课文语言简洁而生动,内敛而深沉,且蕴藏着含蓄、丰富的感情,所以应当让学生在细细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方法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由于文明发展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由熟悉的环境遭破坏的场景,或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象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既能切中课文主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自然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听课文朗读,感受形象
方法要求: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然后以“那是一棵
的树”说一段话,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做适当点拨,让学生从树的形态、品格、思想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见解梳理、筛选,然后明确。
明确:那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树。它给人类带来浓荫,驱走烦躁,把生命之绿铺满大地。即使在高楼大厦,交通拥挤的今天也默默地奉献着。
那是一棵坚固顽强的树。“有一次台风吹了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
那是一棵能预知未来,富有爱心的树。预知自己将被砍伐时,先告诉体内的蚂蚁,让它们尽快搬走。
那是一棵可怜的树,为人类默默奉献那么多,到头却惨遭杀戮。
三、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方法要求:让学生找出那树被砍伐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语句中蕴藏的深刻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散文深沉、悲愤的朗读基调,让学生把握好感情,朗读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并读准重点字词。
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丛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作者采用拟人化的笔触,赋予树人格形象。通过“咬”“嚼碎”“呻吟”“割”“大头颅”“动脉静脉”这些词,能够看出作者对那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砍伐者的愤恨和悲哀。
四、分组讨论,探究主旨
方法要求:学生可做深入阅读,并思考这篇散文作者的立意是什么?文中有对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作形象地描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者是否持否定的态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做适时启发。
明确:“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的'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语句中“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形象地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速度之快。这和那树“一里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难以协调,那树的悲剧命运就难以避免。但作者并不是否定人类文明的发展,只不过是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发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这正如作者所说的。
五、结合生活,体验反思
方法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那树的悲惨结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通专家的做法是否值得肯定?如果不值得肯定,那么是否有既保存那树又不妨碍交通畅通的办法。值得肯定!不值得肯定!教师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辨中激发心灵的火花,启迪思维、更新认识,完善观念。对学生反思的结果,教师都可作积极的肯定,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方法要求:发放阅读材料《巨木之死》,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教师可做提示: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纪实散文,表达了热爱环境和生命的人们带泪的沉重的呐喊,从的表达上,两篇散文有相近之处。
树的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尝试着用不同方法学习统计。
2、尝试制作蔬菜拼盘,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蔬菜若干、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1、买菜:提出买菜要求:要看清楚菜单上要买哪些菜,数一数要买多少,不能多买,也不能少买,
2、相互合作买菜
师观察指导提示幼儿根据菜单按数取物。(看清楚菜单上,不要买错了,不要多买,也不要少买。)
3、相互检查
二、制作蔬菜拼盘与尝试统计
1、学习统计方法师生共同演示记录蔬菜拼盘中的.菜的数量。
小结:记录的时候,可以数字,可以用圆点,也可以用三角形,各种图形来记录。
2、幼儿合作制作蔬菜拼盘。
要求:切蔬菜的时候要用多少切多少,不能浪费。装扮好了以后。请你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记在表格上。还有别忘了要注意安全,切的时候要当心手,别切到手上噢。
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观察、适时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有困难的可以请我帮忙,或者请朋友帮忙。你的记录表上都记好了吗?制作好的别忘记统计)
3、分享与交流
互相介绍一下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蔬菜拼盘,都用了哪些蔬菜。每种用了多少?(拿出统计表进行核对)(请二组幼儿来对照)
树的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6、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7、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准备:
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结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我想这样更利于宝宝们直观的了解胖和瘦,同时对于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所以效果比预期的好。
教学反思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当天吃饭时,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还一口菜一口饭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黄梓晨小朋友还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呢!为了让他们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发扬下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饭时经常提醒他们,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树的花教案篇4
教跋文:
能感悟村降的甘愿容许、斑斓糊心,能有热忱朗读;体味村降糊心的甘愿容许、斑斓,战我们那些成天闲闲碌碌确当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实的糊心的家丁,是本人死命的家丁,是真正悲愉、幸运、自由的家丁。
2.感悟村降的甘愿容许、斑斓糊心,能有热忱朗读。
3.体味做者对故里糊心的背往与热恋。
教教重面:
感悟村降的甘愿容许、斑斓糊心,能有热忱朗读。
教教易面:
体味村降糊心的甘愿容许、斑斓,战我们那些成天闲闲碌碌确当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实的糊心的家丁,是本人死命的家丁,是真正悲愉、幸运、自由的家丁。
教教筹办: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教课时:
一课时
1、初读课文
1.直没有雅不雅激趣
从文本背糊心拓展,使教死熟谙到“甘愿容许、斑斓的糊心”是竖坐正在必然的`环境下战必然的根基上的,需供必然的条件,没有是每小我马草率虎便能过上“甘愿容许、斑斓”的糊心。
2.范读热忱
教师配乐范读齐文。要供教死闭目静听,齐身心肠感应感染课文的好美意境。
(1)教师陈述教死,有一名人读了《麦哨》那篇课文今后,冲动没有已,将村降的甘愿容许、斑斓糊心,用28个字回纳综分化一尾细好的小诗:
教死自由朗读课文,自教新词,读通课文,匹里劈脸感应感染课文大年夜意。
(2)指导教死反复吟诵,细细咀嚼。
互订交换死字进建状况,出示死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供每位教死最少选择一个死字(越多越好)筹办减进交换,多音字的阐收(战、应),形远字的比较(“俯”战“腑”)。阐扬教死主体性,指导教死从本人的真践解缆,讲讲本人曾睹过的字,本人简单写错读错的字,本人收现很特地、很有趣的字,(尽管做到字没有离词、词没有离句)
教死快速天朗读课文后,请同教们往猜一猜,看看谁是教员“心领神会”的好伴侣。
1.步进“甘愿容许、斑斓”的讲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斑斓的散文,读起往很有情味,很有味讲,令人沉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地首要,只要我们捉住并真正理解了那两个关头词,便可以或许事理解了整篇课文,事实是哪两个词语呢?
2、感悟文章
2.理解“甘愿容许、斑斓”的样子容貌相貌外形
(1)教师板书“甘愿容许、斑斓”,然后问教死:“甘愿容许、斑斓”是甚么意义?课文中是谁正在甚么环境下“甘愿容许、斑斓”天干甚么?
(2)您喜悲那样的糊心吗?找出您喜悲的部分,讲事来因,朗读出感应感染。
(3)您仄时正在糊心中睹到过哪些人、正在甚么时分、正在甚么天圆、甚么状况下是“甘愿容许、斑斓”?
播放课件,没有雅观看村降糊心的场面地步,让教死对村降糊心的情味有一个直没有雅不雅的熟谙,有助于教死接下往理解课文的意境。
3.领悟“甘愿容许、斑斓”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死一同齐读末端一自然段。
4.提降“甘愿容许、斑斓”的意境
(3)村降的糊心为甚么斑斓、甘愿容许呢?仅仅是果为村降风景怡人吗?
提示:请同教们展开设念,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和邻居,他们战人们的“甘愿容许、斑斓”有干系吗?
(2)教死“甘愿容许、斑斓”天自由朗读课文末端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应感染人们的“甘愿容许、斑斓”。
3.初读感应感染
碧湖,绿田,孩子;浑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降日西下,幸运人,乐开花。
4.互助识字
(3)末端陈述教死那尾小诗的做者便是教员本人,期视同教们展开设念,课后也写一尾细好的小诗。
板书:(简笔划:一副村降图)
教教方针:
1.熟谙“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死字,能细确认读。
树的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明白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
知道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
活动准备
故事《要长大的小春笋》
小雨滴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1、宝宝你们最近在家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啊?都有哪些事听妈妈的'话了?说一说。
2、宝宝们在家都这么乖吗?那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挑食啊?
3、你们知道小春笋也想快快长大那!想比妈妈长得高,还要更加强壮,我们来听听小春笋它做到了吗?
4、教师扮演想要长大的小春笋讲故事,放小雨滴的声音,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摇晃着要长大的感觉,教师要尽量扮演的生动有趣。
5、教师没讲一段,可以重复一下故事内容大意,最后,问一下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啊?顺着宝宝们的话说:“我们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这样我们也会比爸爸妈妈长的高。”
6、宝宝我们要是想要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不是不能在挑食啦?谁能告诉老师挑食的宝宝是好宝宝吗?
7、教师放小雨滴音乐伴奏,让宝宝们来扮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要长大的样子。
活动结束
树的花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望岳》。
一、导入
介绍泰山:
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1、读书和壮游时期《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哀王孙》、《春望》。
3、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树的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树的花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 树的买卖合同7篇
★ 树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