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修改和改进,作文是我们扩展知识面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孝文化作文800字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1
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的奇观,是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骄傲!泰山山势雄伟,景色秀美,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居五岳之首,所以被称为五岳独尊。泰山自古便被视为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他是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
泰山大大小小的山峰不计其数,个个相连,有高的、低的、宽的、窄的。其中,最高的山峰有1524米,最低的有600多米,宽的延绵上百公里,窄的也有几百米。山上有古建筑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山上名贵药材非常多,有灵芝、黄莲、人参等等。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是泰山山顶上的四大奇观。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山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现存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当代,代代相继,佳作纷呈,成为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宗教活动,它是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作“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称作“禅”。传说先秦有72代君王封禅泰山,正史记载秦、汉、唐、宋皆有帝王封禅,明清两代,改封禅为祭祀。
泰山脚下有无数座名桥,如泰山西路、黑龙潭上面的瀑布之颠,峭壁峡谷之间有一座桥叫长寿桥,长60多米,宽10米左右。山间淙淙溪水从大桥洞流过。每当雨讯到来,山洪暴发的时候,水倾泻而下,从悬崖跌入潭内,形成瀑布,远远望去真是青山结碧水,白银连彩虹。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瀑布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如尘。真像李白诗中描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泰山山美、水美、人更美,欢迎国内外朋友到泰山做客。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2
梦里古筝轻弹,檀香袅袅;宣纸走笔,茶香淡淡。
——题记
五千年,历史巨浪的冲刷,民族精神的沉淀,才有如今——我身边如此绚丽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琴声袅袅我寻味
午后小睡初足,睡眼微睁。窗外一朵梨花优雅飘落。温煦的春阳将阳光搓捻成丝缕,穿过镂刻的窗,在香梨木桌上留下斑驳光影。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时而婉转,时而高昂,时而沉郁。我好似看到一位仕女,着白色素裙,朱唇轻点,冰清玉洁,端坐于窗外的梨树下。纤纤玉指在素雅的琴弦上轻灵跳动。柳眉时而微蹙,时而舒展;表情时而忧伤,时而欢愉。传来的是琴声,传达的是深情。
琴声袅袅,檀香冉冉。又入睡,梦里有古筝轻弹,檀香袅袅,梨花飘香。古筝,中华传统文化乐艺之一。我爱听古筝曲,它是心灵的架桥带着我走向轻灵,走像烟花一般炫丽的盛唐。
宣纸走笔我惊叹
一个闲适的午后,爷爷在写毛笔字,淡淡的墨香如摄魂般吸引我忍不住走了过去。雪白的宣纸在热茶水汽的围拢下,竟显得朦胧起来。爷爷执笔着墨,轻而稳的穿透水汽,在宣纸上走笔,笔走如游龙,恣意而大气。顿笔,回笔,笔锋浓转淡,皆是妙极!少许,一个个鲜活的毛笔字便跃然于宣纸之上,气势雄浑。黑与白的强烈色差刺激着我的眼,感染了我的心。
宣纸走笔,茶香悠悠,墨香淡淡。书法,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拿起毛笔静下心来写下稚嫩的一笔,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我眼前熠熠闪光,“我要练字!”爷爷听到后眉里眼里都是笑。我爱书法,它是淡雅的极致,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青花瓷缠连我遐思
家中有一青花瓷,闲来无事,我总爱端详它。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它该是这样着色勾画的吧。瓶身描绘的牡丹,好似少女含羞带怯的妆容。釉色渲染了它前面的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让我想起阳光不燥、微风正好时,她的嫣然一笑,最后隐在清丽缠连的青花里。
青花瓷,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高超中华技艺的展现,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彰显。耳边响起了周杰伦深情演绎的“青花瓷”。
梦里古筝轻弹,檀香袅袅;宣纸走笔,茶香淡淡……
身边的传统文化,编织成一张瑰丽的巨网,网住了我生活中的快乐与思索。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掀起的的巨浪,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最瑰丽的风景线!而我一定成为的弄潮儿,因为我深深爱着它---祖国的灿烂文化。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3
无意间的一阵清凉,摘下第一片金灿灿的落叶,它像一名优雅的舞者,在空中悠闲自在地旋转着,飞舞着,最后轻盈地飘向远方。
我闻到了秋天的气息,没错,是独特的古城之秋的味道。不同于春的鸟语花香,不同于夏的骄阳似火,更不同于冬的银装素裹。秋是清凉飒爽的,秋是色彩斑斓的,秋是忙碌充实的……叶落知秋,这里的秋天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
秋天和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躲在半黄半绿的树林中。叶子们在九月初便争先恐后地换装,它们披上时尚的金色大衣,还有的穿上鲜艳的小红袍。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的树林一改往日的翠绿,变得有红有黄,丝丝缕缕的阳光洒在树枝上,显得格外美丽。是哪位神秘而伟大的艺术家不辞辛劳,一笔一画地描绘出这独特的三色树林,渲染了这迷人的初秋树林图?
走进这幅画,便能注意到那些精致的小点缀——星星点点的菊花丛,真是别具一格,虽然还未盛开,但这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显得更为可爱。它们温柔而略带羞涩的颜色非常漂亮:紫色的优雅,粉色的甜美,白色的纯洁,黄色的活泼……这些五彩缤纷的小精灵,不仅增添了色彩,还让这里更有生命力。秋菊的美好,令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难怪从古到今的文人都会赞扬它,崇敬它。
风轻轻地吹,吹得树叶“沙沙”响,吹得落叶翩翩飞,还让各种花朵都频频点头。风又轻轻地吹,轻轻地吹,吹来一滴晶莹的水珠,纯净而清凉。
秋雨绵绵,它刷刷地下着,毫不停歇。渐渐地,眼前一片朦胧,当你穿梭在这白色的雨帘中,倾听秋雨深邃而清晰的声音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深思、遐想,静静欣赏这风格迥异的秋雨,而秋雨的冲刷让一切都更加美好。
秋雨过后,又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天空上不时飘过几条细长而整齐的“黑线”,地上满是匆忙地爬来爬去的“小芝麻”,它们一刻不停地忙着搬家。柠檬、苹果、柿子、葡萄,还有梨,花样繁多的水果晶莹而饱满,挂在树上摇摇欲坠,农民们欣慰而愉快地忙碌着。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更应该加倍努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本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城之秋,更是独具匠心,你向往吗?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4
今天的《品德与社会》,我们班挑选了几个同学来讲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节的由来”。
“年”的甲骨文写法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学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次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要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小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我国还有许多传统文化,如”脸谱“、”剪纸“、”风筝“、”糖葫芦“、”太极图“、”象棋“……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5
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一个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他的去向是什么?对于物质相对富足了的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梦想,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个中国崛起傲然世界的梦想。
“中国梦,我的梦。”中华的崛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可要实现梦想,我们的努力方向又通往何方?在发展的夜航中,在时代的洪流中,有了坚固的巨轮不够,更重要的是掌舵人,是灵魂。这灵魂便是文化自信。没有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没有对民族思想精神的探求与学习,梦想将遥不可及。发展文化,建立大众的文化自信,在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至关重要。
但中国的历史,是以儒为主的历史。“为政以德,劈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孔子为政的观念。儒家讲求以德治国,是要百姓爱德行而被感化,自发的拥戴国主。而当下中国社会的法治,是否与传统文化思想背道而驰?那与社会现实不符的传统思想,能否在当今令当代人树立文化自信?
其实,法治下的中国社会仍包含儒学思想。死刑前的缓期,是对犯人们抱以合理的宽恕之心;各级代表联合修订宪法,是将最能代表众人的意识统一。法律并非刻板的非黑即白,也非不知变通泥于条规,这种含有温情的严肃与为人民服务的秩序维护是法治下儒家的“爱人”思想。
儒家思想中未尝没有法治之意。“上好礼,则民易使之”,“礼”便是规矩,是众人认同并应当遵守的条例,与“法治”的条规相通。儒家讲礼乐,正是欲用一种外在形式来约束人民的行为,起到社会秩序不乱的目的;而法治讲法律,同样显明底线来维护公共利益安全。二者虽形式不一,本质相同。
因此我们不妨说,法治与传统思想并不冲突。相反,“仁”,“义”,“礼”,“智”,“信”和“忠”等价值观依然适用于今日,被当下所借鉴。以德治为主人治为基础,相辅相成。有儒的法,有了人情有了引导,众人不再畏于强权心含抗拒;有法的儒,令人有了顾忌有了提醒,众人不再无所畏惧肆意妄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促进人们对文化的更深解读,给人对传统思想的认识从而将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华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对于文化价值的肯定将转变为一种文化信念,而这信念终有一刻将蜕变为信力,在中国梦的实现上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由法治加深文化自信的中国,终将使国运更加兴旺,实现众人的中国梦。
孝文化作文800字篇6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中华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传承是也。
龙应台曾言:“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要以文化传统为基础;一个国家的强大,要以文化兴盛为源泉。中华文化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基因,是铭刻在黄皮肤、黑眼睛上的印记,拿不走更舍不得,它几度沉睡,亦力度被唤醒。它悄无声息地渗入每个中华儿女的生命中,为贫乏的日常注入精神的力量;它温柔地将每一个华夏子孙紧紧拢在一起,给予大家共同的指引。因此,坚守文化之根本,弘扬传统之精粹,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最应保有的姿态。
中华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它是流动的、变幻的、发展的。君不见,三代帝王将东方的小桥流水与西方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造就履古烁今的圆明园,被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的主张,将写实主义与传统水墨完美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君不见,紫禁城成为新一代“网红”,唐宋诗词走进千家万户,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从沉默中爆发,再次点燃国民激情。可见,融会贯通让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华夏文化蔚然成风,飘香万里。
文化无界,艺术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在全球文化并蒂开花的“大杂烩”中,一家独大并非良计。几百年前的清王朝闭关锁国、唯我独尊,整日沉醉在浑浑噩噩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殊不知自己早已与世界脱节,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反而成了令其故步自封的桎梏。悲哉!哀哉!叹哉!斗转星移百余年,改革开放打破封闭的着篱,主动拥抱世界,而使中国日益成长;“一带一路”连接众图,共享发展的红利使中国广结善缘,疫情之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美好寄语尽显中华文化底色。可见,中华文化传承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国盛则包容,以求共同繁荣,势微则善学,以求与时俱进,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万里飘香。
传承文化,方固大国之本,相互借鉴,可成华夏新风。只有这样中国“味道”才会馥郁飘香。
孝文化作文800字推荐6篇相关文章:
★ 孝文化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