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写作练习,我们的作文分数才会有所提高,要写出来的作文要有正确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1
上次,我有一个暑假的时间,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读了一遍,这本书形象生动,我一看就喜欢上了,我想,你们看了之后,一定也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叫格兰特的船长,在一次航海过程中,和他的两名水手一起遇到了风暴,船翻了,他们被冲到了一座孤岛上。船长是个机智、勇敢、沉着的人,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个漂流瓶,让它在海上漂,希望人们能够捡到它,好去救他们,没想到,漂流瓶竟然被一只鲨鱼吞了下去……两年后,这只吞掉漂流瓶的鲨鱼被渔民捕了上来,渔民们发现了漂流瓶,找到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子和女儿,和他们一起去救格兰特,他们经过了千辛万苦,历经许多磨难,终于把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两个水手救了回来。
这本书,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首先,是格兰特船长的那种坚强、坚定的心。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冷静的思考,应该考虑怎样克服摆在面前的困难,救像格兰特船长一样,用一只简单的漂流瓶,救挽救了自己和他人宝贵的生命。再说,他的儿女们,历经许多磨难,不畏艰难险阻,千辛万苦去救自己的父亲,表现出一种崇高的亲情。现在的家庭,父母虽然都遇不上什么大问题,可在生活的小问题上,父母也都需要帮忙。
还有,就是那些好心的渔民们,根本救不认识格兰特船长,也知道救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完全可以不去,科他们去了,并且救出了船长。
如果,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实现和谐社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2
说起我喜欢的书,那简直太多了。我从小就热衷于读书,从科幻到武侠,从文言到白话,我都阅览过很多。今日,我就就探险类的一部巨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谈一谈我自我的感受。
一听到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名字,大家必须会想到他写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在这三个巨作中,我最喜欢《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了,因为我觉得凡尔纳在这部书中将探险,旅行,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联系的甚为紧密,并且整个文章的逻辑性极强,故事情节曲折,起伏,让读者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整片文章以一个从海外漂来的一封求救信为线索,写了格里那凡夫妇等人和求救信中的遇难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一齐乘着邓肯号游船去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由于求救信中的字被腐蚀,只明白一个确切的信息:这艘船是在南纬37°线上沉的,而不明白准确的失事地点。
他们就在远近闻名而又粗心大意的地理学秘书巴加贝尔的指导下,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越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路上他们登高山,爬冰川,过沼泽,而又在地震,洪水和野兽的袭击下差点丢了性命,并且遭到了格兰特船长的手下——流犯艾尔通的暗算,在澳洲被土人俘虏而陷入绝境。
全文险象环生,奇遇不断,但在他们的团结互助,披荆斩棘下,都豁然开朗。最终,他们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并使他们家人团聚。同时,也惩罚了流犯艾尔通,让他一生都待在了荒岛上。
这个小说以既描述了南美洲,澳洲,新西兰等地的风土人情,又注入了凡尔纳对殖民主义的憎恶与无奈和他对反殖民主义的土著人的顽强抗争的赞扬,耐人寻味。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3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世界著名科幻作家儒讷。凡尔纳的代表作。他描述了一艘苏格兰探险船穿越大西洋、印度洋、新西兰、南美洲寻找海上落难的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格里那凡爵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绅士,他在一条被捕杀的鲨鱼肚里找到一支漂流瓶,里面装着苏格兰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信。他请求英国政府派军舰去寻找这些遇难的船员。但英国政府一向很看不起苏格兰人,竟然拒绝了爵士的请求。格里那凡爵士很气愤,他找到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亲自带队出发寻找格兰特船长。
船队沿着南纬37度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坚毅、勇气战胜了无数艰险,最终在太平洋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小说在向我们展示丰富世界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的同时,还描述了许多鲜活可爱的人物,如正义的格里那凡爵士、粗心的巴加内尔、善良的海伦娜夫人、无畏的格兰特姐弟、勇敢的孟格尔船长等。为了一个素不相识人的求救,
格里那凡爵士采取了与英国政府截然相反的行动。格里那凡一行人乐于助人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这也正是历经千难万险换回格兰特船长生命的意义。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4
近段时间断续地看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虽是如释重负,为格兰特一家团聚,为格雷那万一行的义举圆满成功,为玛丽格兰特小姐与约翰的真挚爱情,为他们一行所遇的好人善举,为着他们共同构成的该书中最温暖人心的场景,而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我也跟着他们,环南纬37度线,或乘船或骑马或步行,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地风里雨里,狼窝虎穴地闯过。这毕竟是小说,虽一行二十几人,经历无数劫难,却最终未折损一人,全都有惊无险的平安回到欧洲,这结局十分美满,我既喜欢高兴,又深觉遗憾,仿佛人生太过完满,便如同白走一遭。
此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个情节:
一、格雷那万一行在历经无数苦难爬上科迪勒拉山顶,却遭遇整座山尖下滑至平原的惨遇,还弄丢了小罗伯特,后来经历两天不屈的找寻,获得了巴塔哥尼亚人塔卡夫向导神赐的一枪,从鹰口下救下了罗伯特。
二、在阿根廷平原遭遇洪水,一颗“稳定”树如辽阔平原上一把深插大地的巨伞,拯救了七人,不仅提供了安全的住处,还如一片森林,提供了猎物,让他们一行人在下有凯门鳄的滔天洪水中,能够安居树上,继续怀抱希望。虽最后因受雷击起火,折倒入洪流中,却最终是救了众人。
三、在潘斯帕草原,格雷那万,罗伯特和向导三人去寻找淡水时,遭遇了红狼,这一次遭遇尤其惊心动魄,人类在旷野与动物群的对峙中,完全不占上风,但人类的智慧,团结与自我牺牲的美德,终究让他们有惊无险地度过这一劫。其中,塔卡乌这匹千里马也功不可没。
四、在新西兰落入土人之手最残忍,看到头领的妻子为丈夫殉葬,已心生悲哀,而六个奴隶被木棒击死殉葬,后又被群起分食,更是令人发指。你可以透过书页,感受到那令人胆寒与恶心的分食者的目光,在一寸寸割你的发肤器官,那目光是人性中恶的体现,是原始的动物本能。
但细看之后,又觉同情,土人被文明侵略围攻,进入无法生存的蛮荒之地。饥饿会令人发疯,文明人也不例外,文中如艾尔顿之类的流窜犯,即是文明人中的疯子,而这类疯子,即便是现在,又何尝少呢?
关于其中食人土人的迷信与愚昧,我觉得他们可怜又可悲,世代生活的地方被殖民者掠夺,不肯接受文明又不能驱赶文明,就在愈战愈少的困境中苟活着,一边苟活,还一边为权利争夺,迷信桎梏,相互残杀,等级倾轧……他们所有的强壮、智慧与权谋,都停留在对自身力量的控制上,没有更先进的文明,就没有生产力与竞争力,就只能逐渐衰亡,就像闭关锁国会令王朝灭亡一样。但就环境保护而言,土人们如动物般的习性,倒是与自然相安无事,不过人类如果能克制贪婪,有益的文明总会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就如格兰特船长一样,把一个小小的荒岛改造得如天堂一般。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虽过于巧合,过于完满,我却也收获了不少,如环球旅行般看了各地迥异的风情,如亲历般经历了数次惊心动魄的险情,最后在多次悲观失望的眼泪后,迎来了喜悦的激动的泪。多愁善感的我,在他们父子父女三人团聚的时候,由衷的感动落泪。我不敢想,如果是我,我会做到这样的环球寻父,不畏死生吗?
看到结尾,终于明白,格兰特船长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让他的族人过上自由自在美满的生活才去太平洋海域寻找可以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地,一片无主之地。这部小说要彰显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亲情,友情,爱情,为他人而仗义倾力而助的侠义之情,为更多族人能自由生活的大仁大爱之情。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5
夜,美丽而宁静。我在灯下读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书,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感动着,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的大体内容是:在一次海难中,美国著名探险家格兰特船长流落在一座小荒岛上,他用漂流瓶向外发出了三种文字的救援函。格里拉旺爵士的船捕获了吞有该漂流瓶的鲨鱼。在英国政府拒绝营救的情况下,爵士一行人与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船长的历程。最后终于找到了他。
我非常敬佩格里拉旺爵士一行人,他们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拼搏,只是因为上天把责任交给他。在几次扑空后,他们并没有放弃,又踏上了艰难的历程。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我也好喜欢,玛丽姐姐的坚强,小罗伯尔的勇敢。无论经历多少苦难,都动摇不了他们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救出爸爸!
格里拉旺爵士一行人从美洲到非洲,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追寻数万里,历经千百险,步行、乘车、骑马、登船;爬高山、涉大河、经地震、渡江水、过草原、斗恶狼、遇土著、战匪徒。吃尽了人间千辛万苦,尝遍了世上千难万险,为了一个责任,一个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坚强勇敢,几次差点送命,就是这样,他们的心也是永远不变的。他们是何等坚强,何等勇敢呀!
有人说,英雄是为战斗而牺牲而奉献的。爵士一行人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他们经历的是比上战场还痛苦还艰难的事情,难道他们不是我们真正敬佩的英雄吗?
感谢凡尔纳,他写出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感谢书中的人们,他们教会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你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要坚强,要坚信胜利的曙光会在你渡过重重困难的时候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篇6
凡尔纳是个法国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却写的是苏格兰人的故事。在小说里,凡尔纳不止一次流露出对“以英格兰为主导的大英帝国”的不满。
在小说一开始就回顾苏格兰的革命历史,表达了“苏格兰”的独立倾向。格兰特船长的理想是寻找一片土地,建立一个“新苏格兰”,因此英格兰政府不愿去救他。所以,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才义无反顾地去救他。
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历险中,遇到了一个在“地理课上获得一等奖”的澳洲土著小孩,他的地理老师是英格兰人。澳洲小土著人怎么会把地理学得那么好!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很惊讶,于是就考了考小土著人!
结果,小土著人的地理知识让人“捧腹大笑”,他认为澳洲属于英国,美洲属于英国,美国总统是英国派的总督,西班牙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法兰西都不竖家,只是英国的省。
凡尔纳通过这个幽默,讽刺英格兰的狂妄自大。后来,还通过“巴加内尔”的嘴说出“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就是旨在灭绝弱小民族,在澳大利亚,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在殖民初期,被流放到澳洲来的流放犯和正当的移民,全都视黑人为野兽。他们驱走黑人,杀土著人,还口口声声地说,澳洲土著人冥顽不化,只有一杀了之。甚至在悉尼的报刊上,有人还建议大面积地投毒,把猎人湖地区的土著人悉数毒死。
由此可见,在征服当地之初,英国人是采取屠杀土著人的方法来拓展其殖民事业的。其手段之残忍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印度,他们消灭了五百万印度人;在好望角,一百万胡图族人被灭掉了九十万。英国人在澳洲的残暴行径与在印度、好望角如出一辙。因此,大批的澳洲土著人在这灭绝人性的“文明”面前惨不忍睹地死去了。尽管有少数几位总督也曾下令,不许那些嗜杀成性的伐木者滥杀土著人,但一纸空文,并未使屠杀有所收敛。这些总督甚至还宣布:一个白人割掉了一个黑人的鼻子或耳朵,或者砍下黑人一只小拇指做烟扦,将受到鞭笞,但虐杀仍有增无减,以致整个整个的部落都给灭绝了。比如,在凡第门岛,十九世纪初,岛上有土著人五千,至一八六三年,就只剩下七个人了。最近,《水星报》还报道了一则消息: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已经去了哈巴特了。——摘自第三部第十六章一群“怪猴”
那时候的大英帝国努力消灭了“野蛮”,自己变得越来越“文明”了。
如今,大美帝国也在努力消灭“邪恶”,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善良”了。
船长读后感600字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