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满足多样化需求,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必须认真准备详细的教案,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问歌曲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问歌曲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知道歌曲名称以及了解取这个名字的由来。
2、感知切分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练声
2、复习歌曲《快乐的动物园》
二、过程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看了这副图片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的地方?哪里不对?
引出歌曲名称
2、教师唱歌曲,幼儿第一次欣赏
你觉得这是一首怎么样的歌曲?
3、教师唱歌曲,幼儿第二次欣赏
询问:你听到了什么?
理解:“颠倒”
讲述出歌词中哪里是颠倒的。
4、教师总结幼儿所说的歌词
5、幼儿跟着老师念
6、跟唱
三、听音乐放小椅子,在门口排队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纲要》和《指南》的理念:活动中幼儿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如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演唱歌曲,尝试创编歌词等,另外因为歌曲本身的'趣味性,所以活动的始终幼儿都是一直积极主动参与的,而且还能与他人配合,如男、女孩对唱的环节。总得来说,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给幼儿带来了全身心的愉悦。不过我觉得向幼儿介绍切分音的时候,教师介绍得不是很明晰,切分音应作为本节活动的一个难点来介绍。
问歌曲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队形
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歌曲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和拍号。孩子很喜欢该音乐。通过道具和身体律动来感应曲式和拍号,环节上大致上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第四环节,这里是最注重孩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和表现。
整个活动我基本参照教师用书去执教,但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活动上还是有所调整,在第三环节中,我应该先让孩子安静完整地欣赏一遍,初步接触音乐,再放慢节奏示范演唱,配上音乐,这样孩子初步感应音乐的曲式和拍号就容易些。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使用道具上,由于孩子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道具,长期强调孩子使用道具该注意的事项,和道具的玩法,孩子的常规就很好,尽情表演,很多孩子都变出了不一样的“泡泡造型”。孩子对于音乐的表现津津乐道,初步感应曲式和拍号。
问歌曲教案篇3
幼儿园音乐课程4-5岁 教学提示:指导小朋友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唱好歌曲,培养孩子习倡表达亲情、尊敬老人。首先请小朋友们听这首歌,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小朋友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规律。请将歌词中的“爷爷”换成奶奶、爸爸、妈妈,说出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并说出理由。
课堂游戏:
?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的:
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老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是甜蜜、温馨的,中秋节的月饼是香香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幸福的.。
2.小朋友欣赏老师示范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小朋友唱准歌曲中的音符、节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提示:
老师可以为小朋友讲一些关于月饼的传说,以此丰富小朋友的常识。
(第三课:爷爷为我打月饼)
问歌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对描写动物的乐曲感兴趣,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中的乐曲的意境及动物神态。
2、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能用歌唱、律动及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3、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郊游》,演唱时声音自然,情绪饱满。
4、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应与它们和睦相处。
5、发挥想象,说说小熊猫可能碰到的动物,依据xxxx┃xxx┃的节奏,模仿它们的声音,并进行看手势说节奏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聆听音乐《快乐的小熊猫》,感受小熊猫快乐的心情。发挥想像联想小熊猫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小动物?
2、依据xxxx┃xxx┃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难点:引导学生区分歌曲中相同和不同部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钢琴、教材、多媒体课件、头饰(小熊猫、小鸟、小花猫、小蜜蜂、小青蛙)、沙球、响板、串铃、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我请大家猜个谜语,猜猜是哪个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熊猫图片)
师:吴老师的家在仪征,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还有许多新鲜的竹子。我邀请了贝贝到仪征去玩,贝贝开心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准备出发了。(图片、音乐)
[设计理念:精彩的导入新课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听赏《快乐的小熊猫》
(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
师:天亮了,贝贝早早起床了。空气真好呀,一想到今天出去郊游,心情别提多好了。这就出发吧。小熊猫贝贝一路走一路看,外面的景色真美呀;绿的叶,红的花,还有很多小动物。
师:它碰到哪些小动物了?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鸟、小花猫、小蜜蜂、小青蛙)它们是怎么叫的?
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
小鸟:唧?唧唧唧┃唧唧喳┃
小花猫:喵?喵喵喵┃喵喵喵┃
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看我的手势,放在上面声音说高些,放在下面声音说低些。
师:这些小动物们会对小熊猫说什么?
生:小熊猫你到哪去?可以带我去吗?
师:好呀,我们一起去吧!
听音乐《郊游》,感受歌曲的情绪。(出示歌谱,跟着音乐做动作)
[设计理念: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节课串联起来,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将遇到的小动物的声音用《郊游》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说出来,以此希望在学歌曲之前解决一部分难点。]
三、新课教学
(一)学习新歌
师:小熊猫和小动物朋友们边走边唱多开心呀,我们也来一起唱好吗?
1、读词
2、哼唱
3、唱词
4、纠正错误
5、跟伴奏唱
(二)分析歌曲
师;小熊猫和它的朋友们郊游开心吗?可是它们遇到了困难,我们来帮助它们好不好?它们走着走着被一块大石头拦住了去路,看看石头上有什么?
困难1:找出描写景色的歌词
过程:1、学生找
2、跟着伴奏音乐唱
3、纠正错误
师;让我们继续走吧。呀!栅栏拦住了?看看有什么?
困难2: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唱一唱
过程:1、学生找有两个乐句
2、跟着老师唱一唱
3、纠正错误
(三)演唱歌曲
师:小熊猫和朋友们遇到的困难终于解决了,高兴吗?那我们就用高兴的心情演唱好吗?
[设计理念:沿用讲故事的方式解决歌曲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歌曲学习富有创意而不枯燥,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歌曲学习所带来的一些新鲜、愉快、高兴的情绪。]
四、拓展学习
1、看仪征风景片
师:终于到仪征了。(看)这里的景色美吗?你看到什么了?说一说。(花美鱼肥、树木成林、亭台楼阁、一片锦绣)
a、读词
b、单独唱这句词
2、赞美美丽的秋景
师:除了把这美丽的景色唱出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美它呢?(唱出来、画出来、跳出来、写出来)
唱:用伴奏乐器(沙球、响板、串铃、三角铁)
跳:自己设计动作
说:朗诵诗歌
画:由学生自己准备(分组展示)
3、听flash音乐《森林迷雾》
师:美丽的景色也引来音乐家们用音乐来赞美它。
4、保护环境教育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美好环境是我们大家创造的。
[设计理念:创造性的学习一直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用视频看风景的方式来创编歌词唱美景,同时也让学生拓展思维构想其他赞美景的方式与方法,并进行表演。这些想法是让课堂更加丰富,不仅是学习演唱歌曲,还要选用一些合适的方式来延伸歌曲的情绪,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的能力。]
五、总结
师:今天郊游愉快吗?下节课我们接着郊游。
问歌曲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活动准备:
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活动过程:
1、引入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结束: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小朋友也回家吧!
教学反思
结合季节特点,我班在教室里布置了丰收的果园、落叶拼贴作品等充满秋天气息的环境。教室的环境都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参与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兴趣浓厚、自然地融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语言活动的趣性。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乐于表现。孩子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大部分孩子乐意去说、大胆去说。而且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
但是我在采用落叶的教具上欠缺了考虑,所使用的落叶卡片与头饰可以更换真实的叶子,或用叶子做成可以戴在头上、挂在身上、手上等饰品,使其更生动、有趣,这样孩子的参与兴趣会更高。
问歌曲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