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优质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认真编写,教师在完善教案时,要广泛征求同事的意见,以弥补自身思考的局限性,​,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优质7篇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二、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讨论活动

1、导入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认识花园

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

1、认识标记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

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验游戏中也有数学的乐趣。

2。自主学习7的分解组成。

3。快乐记录操作过程。

教学重、难点:学会7的分解和组成。理解7的分解过程,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粉笔和黑板,作业本和笔,有空白的7的分解组成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小朋友,今天的天暖不暖和啊?看看窗外天空上有什么?(太阳)(在小黑板上画出太阳)天气真暖啊。再过几天,地上的小草就绿了(画两个草丛)有一天,一个数字宝宝出来散步,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贴数字6)大家看,这是几呀?数字宝宝6带着6颗魔法种子,只要种在草丛中就会开出红色的小花,咱们一起帮助它把6颗种子种在这两个草丛中,好不好?老师先在第一块草丛中种上一颗种子,那别一块草丛中应该种几颗种子啊?(活动开始,复习6的分解后,导出7)二、实践操作,学习7的组成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6的分解,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新的数字宝宝,想不想知道它是谁(贴上数字7,同时摘下数字6)小朋友认识它吗?是几啊?在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7根小木棒,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7可以摆成几和几,一会老师问大家,看谁摆的对,摆的好(幼儿操作,让同桌之间互动,合作学习)2、再次操作,尝试新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怎么分的?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分解方法,其它幼儿补充,说完6种分法,板书:7的.6种分法,木棒我们摆完了,那我们先把木棒收拾好放在桌面上,好不好?

3、用手指再次学习7的分解,加深印象4、现在,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看看我们用手指怎么摆出7好不好?(目的加深对7的分解的印象,并带入7的组成)4、看图,再次巩固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看看黑板上的画吧,天暖暖的,太阳公公照着大地,草丛中开满了鲜花,这么好的天气,小蝴蝶也飞出来了,快看,这边草丛飞来了一只蝴蝶,小朋友们想一想,那边的草丛再飞来几只蝴蝶才能凑成7只啊?

5、植树游戏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又到植树的日子了,今天老师带来了7棵小树苗,谁想到这里帮老师栽树啊?小朋友们要注意,要把7棵树苗分别种到两个草丛中,你想怎么种?(找幼儿到黑板上贴小树,并且贴完后带领其他小朋友读出分解和组成,再次巩固)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

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

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

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

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

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

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

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巩固幼儿对9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6个点、7个点、8个点、9个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一棵有6个点、7个点、8个点、9个点的树叶的大树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诸老师邀请了一个非常可爱的朋友来我们班里,猜猜它是谁?

教师与幼儿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作吃状)。

2、领养瓢虫

那么多小瓢虫,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小瓢虫朋友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数数瓢虫上有几个点,用这个方法来确定是几星瓢虫。

*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看!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请你数一数你的瓢虫宝宝背上有几点?你是怎样数的?(小结:可以从上数到下或者从左数到右)

*你的朋友是六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七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八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九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3、帮助瓢虫分家

小瓢虫刚和我说,他们很希望小朋友帮他们一个忙,他们最近造了3幢漂亮的房子,可是就5幢房子,却有那么多小瓢虫,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能说出按瓢虫背上点的多少进行分类)

请幼儿帮助小瓢虫分家。

4、帮助瓢虫找树叶

小瓢虫开心极了,有了自己的家,他们还希望请小朋友能帮它们找到它们活动的小树叶(请幼儿找到相应的有相同点数的树叶,并将瓢虫放到相应的数字树叶上)让我们和可爱的小瓢虫一起去玩吧!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认识“=”、“≠”。

活动准备:

1、椅子、音乐、图片。

2、等号“=”、不等号“≠”。

3、《我的数学》第28、29页。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1、稳定幼儿情绪:手指律动《乌龟》

乌龟乌龟一个头,

乌龟乌龟你好慢,

乌龟乌龟短尾巴。

师:“小朋友们真棒!”李老师今天要和中三班的`小朋友玩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幼:“喜欢。”

教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游戏,但在玩游戏之前,李老师要和小朋友说一说游戏规则。”

2、抢椅子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把椅子围成一个圈,请多名幼儿出来,随着音乐跑起来,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坐在椅子上,(幼儿要比椅子多)没抢到椅子的幼儿为输。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请出来的小朋友和椅子怎样,他们一样多吗?”

(引导幼儿说出“等号”、“不等号”。)

3、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请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请幼儿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两边相等或不相等。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哇!小朋友们真聪明。”

4、小结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的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手和李老师一起来变魔术。”

游戏《变魔术》

*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相等。

*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不相等。

5、练习操作。

请幼儿打开幼儿数学书,观察比较每组物体是否相等,请填上“等号”、“不等号”。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知道如何比较3以内物体的高矮,能区分最高和最矮。

操作积木,与同伴对比最高和最矮,并能用词汇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高矮不同的树和长颈鹿各3个。

活动过程

出示身高不同的两只长颈鹿,观察长颈鹿,初步感知高矮的不同。

——我们班来了动物朋友,来看看它们是谁?

——这两只长颈鹿谁高?谁矮?要怎么比?

小结:比较时要把两只长颈鹿的`脚对齐,再看看上面。

比较3只长颈鹿的高矮,感知最高和最矮,教师引导幼儿用两两比较的办法找出最高和最矮。

——又来了一只长颈鹿,现在是谁最高?谁最矮?3只长颈鹿比高矮。

长颈鹿吃树叶。

——大树比高矮:出示3颗高矮不同的树图片,说出最高和最矮。

——长颈鹿找食物:按高矮顺序分别给长颈鹿和大树排队,引导幼儿根据高矮给长颈鹿分配食物,并尝试说“最高的长颈鹿吃最高的树上的树叶”等。

发放积木,请幼儿叠高,将幼儿分成3名一组,请幼儿比一比,并说一说谁的最高,谁的最矮。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关于父亲的幼儿园教案7篇

中班关于棋的教案模板7篇

关于羊的幼儿教案模板7篇

关于羊的幼儿教案通用7篇

大班关于孝的教案参考7篇

关于米的语言教案通用7篇

小班关于鼓的教案模板7篇

关于羊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

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精选7篇

集合哨读后感6篇

关于集合的数学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