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动的教案,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参与,通过定期更新的教案,教师能够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增强爱惜废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废纸的在可利用性,能想法设法利用废纸。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废纸不同情绪的感知。
活动准备
废旧纸许多,剪刀、胶水、旧图书、蛋、脏皮鞋。
活动过程
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废纸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1、老师发现自己的皮鞋脏了,怎么办呢?也请小朋友看看脏不脏?怎么办呢?
师:我有办法用废纸擦一擦吧!(教师示范),还真干净呢!
同学们睁大了惊讶的眼睛(哦!废纸可以擦皮鞋)。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本书跑上来说:“老师,我的书坏了。”“老师,我的`书旧了”。哎呀,一本书坏了,一本书旧了,那可怎么办呀?
师:我也有办法,用废报纸包一下吧!(教师示范),这样,书就不容易坏了,旧了。废报纸还可以包书。
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人们还可以用废纸做些什么事情?
你们会用废纸做游戏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在此之后,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利用旧报纸做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又一探究机会。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语言、美术、健康及情感紧密联系,有机融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2
设计意图:综合活动“废纸球”让幼儿懂得如何利用废纸自制玩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进一步喜欢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性。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利用废纸自制玩具。
2、发展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喜欢体育游戏。
(二)教学准备:幼儿事先自己带来的废纸;事先对废纸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小朋友来到小一班的时候,都带来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废纸)
(2)经过提问使幼儿巩固知道什么是废纸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它废纸了吗?请你举手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用过的,已经没有用处,要扔掉的纸叫做废纸。”
2、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师:“可是废纸悄悄告诉蔡老师他很伤心,因为没用了,就要被扔到垃圾桶里了,所以蔡老师想把废纸做成小玩具,这样可以和小朋友们作朋友不用扔掉了,可是请小朋友们想想可以作成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发展想象力。)
3、出示废纸球
师:“看,这是蔡老师做的,猜猜是什么玩具?(引导帮助幼儿积极发言,继续发展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说出是废纸球。)”
师:我们把废纸制成玩具,拿着它玩,废纸是不是不会再伤心了?
4、示范制作废纸球
要求:要尽量的圆,紧。
5、幼儿自主想象废纸球的玩法,自主玩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要求:注意安全性
6、活动结束:整理废纸球
活动反思:因为幼儿对此次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主动和积极,也因为事前有了对废纸的理解,活动开展的很自然,通过幼儿自己从家中收集各种废纸,知道废纸的不同来源,比起光光听老师讲要来得更加的具体形象,更加的'直观,印象才会更加的深刻。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的绝佳的机会得以发展,有的把废纸球想象成了肉球,有的说是苹果,还有的说是汤圆等等……还想出了各种玩法,有踢的,扔的,抛的,还有滚的,还有的是讲也讲不清的,让我惊叹幼儿的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似乎每个幼儿都是个小小的幻想家,在活动中做到了让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主,教师为附,动静结合,通过幼儿的眼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再加上脑袋动,以一条线贯穿,综合培养、发展幼儿的各方面。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步入大班以后,做手工、用本子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放学后,垃圾桶里的废纸到处可见,孩子乱扔废纸的现象很普遍,如何培养孩子们节约用纸成为一个比较共性的话题,因此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纸的用途、来源
2、情感目标:孩子爱惜和节约每一张纸,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技能目标:学会有效地利用每一张纸,重复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节约每一张纸,培养好的卫生习惯
2、活动难点:纸的重复利用
【活动准备】
1、自编故事《哭泣的纸宝宝》
2、本节课前一节课为手工课
3、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自编故事《哭泣的纸宝宝》,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3)纸宝宝为什么哭泣?
二、基本环节
2、谈话活动: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做了手工,我们班的纸宝宝刚刚也在哭泣,你听到了吗?
(2)孩子们,现在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师干净吗?
(3)纸都会干什么?
(4)小朋友,一人扔一点纸,教室就会有很多的纸,这些纸在地面上一是很脏(破坏环境),二是很浪费(扔的纸多了,自己就没纸用了。现在,小朋友该怎么做?
3、教师讲解纸的来之不易
4、发动孩子做标志,设定规则,设立“废纸收购站”
5、出示各种各样的纸,知道它们的用途。
6、纸的重复利用
(1)大纸破了可以小着用
(2)画错了可以变成别的
(3)写错了隔行用
7、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小中班幼儿的好榜样。
三、结束环节
废纸利用,用大的废纸团成团,制成纸球,当体育用品,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四、延伸活动
保护我们的环境
针对纸这一,联系身边的真实事情,延伸到保护环境这一大的中。
【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之后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结合实际我反思到以下几点:
1、备课时我已经尽量把内容的设计、孩子的学习方法考虑全面,所以上起课来比较得心应手。
2、活动过程的反思:(1)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材料和情景故事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不过这些知识的总结需要孩子在一个长的时间段之内坚持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2)我在上本节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孩子的可控性较小,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不同,在课堂组织中孩子的兴奋度很高,课堂常规稍微有些乱。不过知识的接受基本接受,个别幼儿需要个别指导。(3)由于个别幼儿胆小,发言不积极,大部分幼儿参与性极高。
3、活动效果的反思:活动目标已达到,不足之处是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没考虑到把它设计成一个大的班级活动,所以我在上完本节活动之后,成了本月班级活动之一,希望有一个好的良好环境的形成。
4、如果我重上本节课,我会提前先录好一段卫生动画视频,引起幼儿注意,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形象更直接的让小朋友们设定规则,遵守规则。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懂得如何将废纸变为好纸,初步感知造纸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环保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材料:碎纸、小桶、面箩、小勺、毛巾、
活动过程:
1、讨论:纸有什么用途,纸是怎么做的。
2、放录音,出示图片,介绍造纸的基本过程。
(1)伐木工人叔叔把大树砍伐下来。
(2)瞧,把树皮剥去,再锯成木块。
(3)木块被送进造纸厂啦。工人叔叔用机器把它捣烂,加上酸熬成木浆。
(4)然后,再把用大机器熬好的木浆倒进一个大容器里。
(5)最后,把大容器里的木浆倒在一张细上,挤压、烘干,纸就做好了。
3、请幼儿简单说说造纸的基本过程
讨论:
①用过的废纸还有用吗?
②想一想用废纸造新纸的办法。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和理论根据。
5、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废纸造纸的方法。
(1)双手把废纸揉搓软,撕成碎片。
(2)把碎片放在小桶里,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变成纸浆。
(3)把纸浆放在面箩里,两手端住柜架两端,在水中轻轻晃动,把纸浆均匀摊平。
(4)慢慢从水盆中提起面箩,放在桌上。
(5)把毛巾放在框架里机的纸浆上,把纸浆上的水吸干。
(6)把半干的.纸继续晒干,纸就做成了。
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都有可能干了,现在已经基本把纸做好了,那么我们一会一起把它晾在我们班在暖气架上,下节课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纸画画了。你们高兴吗?
活动延伸:
在自己做的纸上画己喜欢的图画。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名字进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画。
2.萌发做中国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6开正方形彩砂纸,油画棒。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
3.教师自身知识准备:教师自身“文字借形想象”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1.幼儿介绍自己名字的来源和其中蕴含的故事。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自己姓什么?名什么吗?谁能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且说一说你名字里的故事!
总结:小朋友们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组成的,姓氏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而名则是爸爸妈妈精心为我们设计的,包含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名字不仅叫着好听,它还能作画呢?
2.欣赏作品
老师带来了一幅奇妙的画,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里有什么秘密了吗?(老师画出名字)。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幅画是用老师的姓氏变出来的,你们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来变一变?
二、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作画示范并提要求:
1.在砂纸上用汉字写上自己的名字。
首先要在砂纸上写上自己的姓。
名字要写的大大的,写满整个画面。
把字的笔画延伸至画外,也可以让两个线条连在一起,但是一个线条只能找一个好朋友。
2.根据分割出来得快面进行借形想象。
根据线条的形进行添加想象,变出眼睛、耳朵、胡子、牙齿、四肢、皮毛、花纹等。
添画以动物和人物为主。
三、作品展示
鼓励画面丰富、想想大胆的幼儿,请幼儿根据画面猜猜是谁的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反思】
经过这次的磨课和薛老师的指导,我觉得又给自己敲响了一次警钟。让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考更加认真深入的去分析活动,是每一节活动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活动导入环节,我用时不长,比较快的领幼儿进入。示范结合了幼儿年龄特点,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姓氏来作画。
主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理念的把握不够深入,没有很好的融于教学中。如果时刻想着并提醒幼儿该画大的要画大,画得不像不要紧。幼儿动手时会更加大胆,作品呈现将会更丰富。二是活动要求的提出不够明确。例如这次的活动让小朋友勾好线,就找出动物的眼睛,嘴巴并将它们大大的画出来,在找出所有动物以后再涂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幼儿总围绕一个动物进行修饰。三是对于幼儿的鼓励不够多。美术活动不是追求逼真的作画方法,可能在一些经验会让幼儿自己去追求逼真形象,致使在作画过程中,能力有限,发现不了动物,不敢画。这时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老师只要说一句“画得不像不要紧”就能给他们勇气大胆进行创作。
细节决定成败,组织一节优秀的活动,更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活动是一艘船,那老师就是一个舵手,老师心中要做到有目标,还要把握活动的时间段,把握活动理念,把握课堂纪律,把握幼儿的作业,还有把握自身的语言,姿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行驶到更远的地方!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幼小游戏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