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回忆,珍藏美好的瞬间,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震救灾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震救灾作文篇1
9月20日,办公室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影片在一种凝重的氛围中开始,在一片泪海里进行,最后在破涕为笑的轻松下结束。
唐山大地震是一段血的历史,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20世纪最惨痛的的证灾难通过影片一一被呈现。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元妮、龙凤胎儿女方达、方登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为了救妻子和儿女,一个伟大的父亲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怎么样的不舍,但人们只要救一个,另一个便会被放弃,失去生的权利。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姐姐方登听到了母亲最后的选择,带着一股被“遗弃”的埋怨……,震后,元妮选择了独自抚养失去左臂的儿子,坚强的活着,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护肤收养,进入了一个没有唐山的新世界,然而此后,母女,姐弟便天各一方。
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让我感慨万千。然而最让我铭记于心的是——亲情无价。地震无情,人有情。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有着大爱,其乐融融的一家有着血浓于水的小爱,有母爱,有父爱,有姐弟之爱,更有没有血缘却有缕缕无私的养育之爱。在爱面前,大地震纵使有吞噬家园的可怕,但人们之间更有重建心灵家园的信念。
爱情,是影片首先呈现的。丈夫方大强为了心爱的妻子元妮离开济南,来到唐山,在大地震来临时,争着上楼救孩子的时候甩开了元妮,再也没有回来,用生命换来了妻子,独自踏上死亡这条黑暗的不归路,妻子元妮32年执着于丈夫的爱,因为她知道,这是用生命爱她的男人。独守一个家庭,用双手养大儿子,一个女人何等的独立和坚强,即使生活所逼,即使寂寞充斥,但坚守那爱情,便至死不渝。
养育之爱。军人王德清夫妇收养了劫后重生的方登,抚养她长大成人,尊重她去医学院,尊重她恋爱,而向对不负责任的研究生直接一记响亮的巴掌,寻找不到只好独自回家等待女儿回家,女儿回来了,便劝说女儿去唐山寻找亲人,这便是大爱,毫无血缘的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呵护备至的家庭,这便是养育之爱。
父爱与母爱。这是影片最煽情最感人至深的爱。除去大爱的无私,唯有世上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人性最单纯的回归。一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在墙倒层塌的呼叫声中,人物草芥般,像被猎杀的兽,一个个倒下,断壁残垣下,无数双打手、小手扑满灰尘,亲人寻找亲人,父母寻找孩子。生命寻找奇迹。元妮在失去丈夫的痛楚下,又只能在“只能保一个”的万难抉择中徘徊,最终儿子在她的双手下活下来了,然而意想不到,原本以为失去的女儿却倔强的站起来了,从此母女两散。散下一个,失去另一个,这是让天下每个母亲都悲痛欲绝的抉择。当元妮“老天爷,你个王八蛋!”时教室里同学都潸然泪下。“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着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来修补都于事无补。在相逢的那刻,母亲对女儿那一跪,感动了所有人的心。那晚到了32年的西红柿,那墓碑中天安门字样的书包,那每年都和弟弟一样的课本,母亲的伟大,无法容尽。
真情、大爱、人性、亲情。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吧!
其中,《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不止这些,甚至那群在影片中,一次正面都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他们在抗震救灾中,有伤,有死,却没有任何一句抱怨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去,与大自然的肆虐搏斗。自然是可怕的,也是难以预料的。但只要我们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次的影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次影片有着冲刷心灵,慰籍心灵的作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为以后奋斗。学习大爱、小爱、亲情、爱情无处不在。付出自己的微博之力,献出自己的微博之爱,让身边的人感受爱。那么世界美好了,光明了。让眼前更好。
抗震救灾作文篇2
地震,我恨你!恨你的无情,无义和放肆!
地震,我爱你!爱你的心灵,爱你让华夏儿女懂得坚强!
地震,你是象征,你是坚强的化身!
当老师告诉我们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的消息之后,我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我不能哭,因为我要当灾区人民的榜样。我要坚强,我要挺住。同样你们也要挺住。要振作起来。我会为你们祈祷着、祝福着。
当地震发生6个小时后,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的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如此感恩的举动,让无数人深受感动。我闭上眼睛,默默为他落泪,那孩子让我感到骄傲,这位小男孩虽然只有仅仅八岁,但他的精神却是许多人比不上的。所以四川的青少年们,你们是不是因为失去亲人和家园而感到孤单呢?其实你们并不孤单,因为不管在哪里,都有中国人会守护着你们;之后我还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在被网络上称为“可乐男孩”的青少年,他的意志更为坚强,乐观。当他被救援人员救出来时,他对救援人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叔叔,有可乐吗?要冰镇的!”他这一句话使在场及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感到敬佩;像这样的少年在救援当中数不胜数。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人在大自然面前的那种束手无策,突然让我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自己,原来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个体力量是那样的渺小,人类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共同渡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四川灾民,你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你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三分钟,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鸣,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更加呼唤我们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这祖国需要我们,四川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刻,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手,省下我们的零用钱,捐给灾区,让他们能够重建家园。我们还要发动全家、全社会人民共同携手帮助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人民共渡这场自然灾害!
这又是中国最严重的一次自然天灾,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世界,大地在震动,人们在哀鸣,无情的现实,很多画面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流泪。举国垂泪,连日来,人们发自肺腑的爱和关心,在毫无防备的天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多种的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情谊,自发的捐款捐物,无偿的献血。痛定思痛,自然灾害已经是事实,活着的每个人更要好好的坚强活着,不能总停留在痛苦的现实面前,这个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如何重建我们的新家园,如何重新建立包括汶川及周围的受灾的市镇,灾后重建规划问题迫在眉睫,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家对灾区真切的关心。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利用这人之间的友善让我们共同克服这天灾,携手建造美好的新家园,创造美好的明天!
抗震救灾作文篇3
抗震救灾有英雄30名,他们个个令我佩服,但张春玲更让我佩服不已,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现在就让我告诉大家吧!
张春玲,女今年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红旗村人。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3岁时,被火烧掉了双手。烧毁了面部。
20xx年5月12日中午,张春玲和同学都在睡午觉。“地震”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旋地转。六(2)班的张春玲光这脚跑出了宿舍。只听背后一声巨响,断裂的预制版砖石、木头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宿舍第三层楼瞬间垮塌。
“救命啊”“救命”!已经跑到校园外一篇麦田的张春玲被绝望的呼喊声绊住了脚步,她立刻反身冲进仍在震颤的废墟,跪在地上,顶住石头死命向后推。苏小琴得救了,背起脚被砸断的同学,她一口气跑到了离学校200多米远的麦地。来不及歇口气,张春玲有一次冲回了正在垮塌的教学楼,咬牙背起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往麦地奔去。鲜血顺着手臂淌下,肩膀被石块砸得血肉模糊,双手也被钢筋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她却来不及歇口气,带着几个老师第三次返回废墟,终于将被卡在两块预制板之间的杜艳梅挖了出来,并将其背到了安全区域。
在网上的`以为网友,他赠送给张春玲一首诗歌:
“你本来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有几根羽毛被拔掉 心扉痛彻。”
“可你 依然歌唱 依然起舞。”
“你依然是一只迷恋的白天鹅。”
这首美丽的诗歌就是在描写这张春玲。
张春玲到北京的医院整容,医生说:“她的手术很成功,通过仪器能恢复原形。”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残疾的小女孩吧!”
抗震救灾作文篇4
路透社记者埃玛·格雷厄姆·哈里森在中国地震灾区映秀采访后,写了一篇报道,其中写道:“那些失去了一切财产的人们却不断往我手里塞吃的、喝的。一个为失去了女儿而伤心的老人还不忘吩咐自己的丈夫给我做一碗面条”,“我狼吞虎咽地吃下面条,有些不好意思,但在24小时都靠饼干和花生充饥的情况下,这碗面条让我充满感激”。
送给饥饿的人一碗面条,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平常得很,比之灾区那些舍命救人的场景,更不算什么。但是,这已经让来自异国的记者感动不已。或许,在很多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人都是守财吝啬的?
还有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献血,志愿者赶赴灾区,等等,在我们看来,几乎是无需动员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济弱帮困,在中国人的基因库里从来就不曾缺失。但是,这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惊奇。
真要感谢这次地震的信息开放,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在西方媒体的版面和荧屏上,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人的精神:富有同情心,慷慨和爱。
做了25年外交官的吴建民有过一个很深的感受,他发现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和没到过中国的差别很大,“到过中国的人很多事情比较融通,没到过中国的对中国成见比较深。”
当然不可能奢望外国人到过中国才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媒体的作用因而巨大。这次地震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应对,已经改变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而通过媒体,也必然会改变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美国《时代》周刊22日刊发文章就说,“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诚然。
而同样,在世界和中国的“零距离接触”中,中国人感受到了世界什么?
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秘鲁等国宣布了全国哀悼日。欧洲议会和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相关决议,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慰问。多个国家救援队的搜救。还有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也做了相对客观的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戴博说:“在中国和在美国的记者,包括社论作者,都认为中国此次对地震的反应挺好,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批评中国政府救灾行动的措辞。”“以前一些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政府的行动时,总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质疑其动机和用心。而这次,包括持这种态度的人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反应速度、行动和效果很好。”
中国人不难感受到世界传递来的温情。这也同样会改变许多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而就在一个月前,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国家受到干扰,曾经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
那次,长期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游走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感叹道: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了!而这次,中国和世界都发现:这堵墙还会存在,但是只要双方付出努力,尊重和实践人类的基本价值,这堵厚墙会慢慢变薄。
影星莎朗·斯通一句错话,不但引来了中国网民的抗议,也同样引来世界其他国家网民的痛骂。因为她的话触犯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而生命的价值,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历史,超越利益。当中国向世界宣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时候,和世界的对话就有了共同语言。
对许多还没有经历过像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国家灾难的年轻人来说,因为信息的透明,这次地震会让他们有深切的痛感。而经历灾难、记忆灾难的人,一定会对别人的援助而铭刻不忘。圣火传递被干扰让我们愤怒,抗灾救援又让我们感怀。世界并不总是冰冷,也并不总是火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复杂和多面,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成长,就是伴随着这样复杂的过程。而恰恰是这样的复杂,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理性。
正如“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真实中国”一样,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如何面向世界,认识世界,融入世界?既能坚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底线,又要有包容世界、理性应对的胸怀和智慧,这或许是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另一个“收获”。
抗震救灾作文篇5
汶川特大地震使北川羌族自治禹里小学在劫难逃.刚从午睡中醒来的学生们的校园顷刻尘土四起,房屋垮塌,学校老师和一些小英雄们奋起救人.烟滚滚中,一个小身影闪现在已成废墟的教学楼的楼道上,他就是禹里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熊弼呈。
熊弼呈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熊庭贵将他扶养大。他平时成绩中上,比较贪玩。但地震发生当天,熊弼呈是最后一个冲出教室的。当他来到楼梯口时,楼梯已裂开一道两尺来宽的大口子,使他被困在二楼。但是他机智地抓住伸进楼梯的一棵树枝,纵身一跃,抱住树干,滑到树下,回到操场。
他成功逃生后,第一件事想的不是逃到安全的地方,在他听到一名家长呼喊着孩子,这名家长的孩子是他认识的一名同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跑回到楼上。冲进已塌下的教室,才发现没人,当回到楼梯转弯处时,看见老师正在刨砖救人,他立刻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没多久,便把这位受了伤的`同学救了出来。
接着,他再次地跑回了救援现场,寻找着受伤的人。他发现一名女同学的右腿被砖墙压住,不能动弹。他立刻用手刨走砖块,用红领巾扎住女同学不断往外涌血的腿,背着她跑了出去。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熊弼呈这种在生死攸关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崇高的、是高尚的。假如每人献出一点爱,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很大的力量;再大、再多的困难,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无比地渺小。我相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灾区人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灾区人民一定可以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胜利一定属于坚强的灾区人民!
抗震救灾作文篇6
敬爱的抗震救灾英雄:
你们好!
我是一位来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小学生。当“ 5.12 ”大地震发生时,全国的 13 亿人都特别震惊。然而,你们却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
例如,来自四川的陈岩。地震发生之后,作为幸存者的他,不是急忙赶到安全地带,而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去营救其他被埋在地下的受灾群众。他先来到都江堰,将一些侥幸逃出来的群众送到安全地带。他一趟又一趟的往返灾区,而自己却顾不上休息。第二天,越来越多有关灾区的情况蜂拥而至,陈岩知道自己必须马上赶到灾区。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刻奔赴绵竹。在绵竹的一所学校,教学楼已经倒塌得不成样了,陈岩马上靠唯一的挖掘工具——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挖了起来。挖着挖着,他的'手已经烂了起来,而他仍不停的挖着。忽然,他听到废墟中有一点微弱的声音,陈岩顿时像打了一剂亢奋剂似的,更加卖力地挖了起来……在地震后的 80 个小时里,陈岩只睡了 5 个小时,连续工作超过 60 小时,徒手救出了 20 多名学生,成为抢救学生人数最多的志愿者。在地震过后,陈岩又忙着筹集物资。在 18 日晚上,他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绵竹汉旺,这次他给灾区群众带来的是帐篷、水、食品等急需物资。 20 日,陈岩又成立了一个组织,重点负责筹集及发放救灾物资,向灾区发放了大量的盐、药及帐篷,为灾区重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还有无数像陈岩这样舍身救援灾区群众的英雄,他们英勇无畏、舍身为民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看过这些报道,我对你们这些抗震救灾模范先锋的不畏生死、一心为国、舍己为人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一心为国、为民,练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抗震救灾作文篇7
亲情在你我手中传递,幸福与灾难并存。
——题记
地震,是个很可怕的东西,是个会制无数人于死地的东西,是个来来去去留下诸多纪念的东西……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难以释怀的23秒;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这个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褪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唐山大地震!23秒内,地处华北的唐山发生了震级为里氏7.8级的大地震;23秒内,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23秒内,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多么可怕的数字啊!
就是这短短的23秒,把一个家庭拆开了,让这个家支离破碎了32年!“23秒,32年”这就是《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主旨。在纺织女工李元妮家废墟下,一块重重石板两头压住了方登方达这对龙凤胎姐弟,已失去丈夫方大强的李元妮,在“只能保一个”的万难抉择下,最终救下儿子。而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场大雨中,原本以为逝去的女儿倔强地站立了起来,从此母女两散,天各一边。女儿被人家收养了,可是母亲说:“救弟弟,救儿子。”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方登心里。她不愿意见到抛弃自己的妈妈,所以一直没有去找亲人。32年过去了,在汶川大地震的救助中,方登偶然碰上了32年前的亲弟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亲情,在这23秒被垄断,拆散了一个原本完美无瑕的家。任何东西,在灾难面前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珍惜——每个人,每个东西,对他们好一点,不要总任性。记得李元妮在抉择救哪个孩子的时候的时候,是多么痛苦啊!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啊!“妈妈和我掉到水里了,都不会游泳,而你会,你会救谁呢?”儿时天真的我总会傻傻的问爸爸这个问题。爸爸总是笑而不答。爸爸不回答,我就会生气,嘟起小嘴,一副不满。现在长大了,才知道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只有在绝境中才能发掘出来。回忆起李元妮在剧中说:“谁能拿命对我好啊?”我心中不禁一震,小时候的我常问妈妈:“要是我死了,你们会怎么样?会哭吗?”记得妈妈常说:“嘿,你死了,我们才不会哭哩!不信你试试。”我将信将疑,幼稚的心灵感到疑惑,心想:妈妈好坏哦!平时老说爱我爱我,我死了就不爱啦!后来,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泡澡,玻璃突然爆了,近两米高,一厘米厚的玻璃,一瞬间,变为了碎片,我懵了,一动不动,碎片重重地打在我身上,我麻木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我迷茫的踏出浴室,小心翼翼地裹上浴巾,左手手臂已经血肉模糊了,我怕极了,不知道怎么清理伤口,我问妈妈,妈妈惊呆了,看着我全是血的手臂,赶忙用湿毛巾擦干净,爸爸不在家,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我顿时明白了,妈妈以前是在逗我玩呢!我才受伤,而且一点也不疼,妈妈的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掉落了;我多该好好珍惜生命啊!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好可爱哦!如今我还问妈妈,我死了,她会怎么样?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回答,而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我虽知道妈妈骗人,但谁也不愿捅破这张纸,这个小小的谎言,到现在都没被戳穿。世界上,至少现在,只有自己最亲的亲人才会用命对我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可能也解答了妈妈说,要是我死了,她不会哭的说法吧!
我读过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里面讲了两只壁虎,一只壁虎被墙夹住了,动弹不得,一天,一个水泥工敲开了那堵墙,发现了这只可怜的壁虎,但是这堵墙已经有十年没人动过它了,这壁虎怎么会还活着呢?不久,那个水泥工看见有另一只壁虎匆匆赶来,嘴里叼着一些食物,他恍然大悟,动物们之间,都会相亲相爱啊!人,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也会像壁虎一样有情感,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则故事也说明了一句话叫“患难见真情!”
抗震救灾作文篇8
“5.12”四川大地震过后,全国人民都时刻关注着灾区。然而,在灾区,有许多英雄少年靠自己的双手勇敢地救出被埋在废墟下的同学。今天,我看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后,被那四川的二十多位英雄少年深深感动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小英雄。一位是面容缺残、双手都只剩下两个手指的少年张春玲。地震发生后,敏捷的她迅速跑出学校,当她已经跑出两百多米的时候,她已经快到了安全地带。但她又马上想起她还在学校休息的'同学们,于是又跑了回去。跑回学校的张春玲发现有同学已被废墟压住,她靠自己残疾的双手,努力挖掘着同学身上的废墟。过了一会儿,张春玲的双手已经是血肉模糊,但她坚持着。她坚持到了最后,把同学从废墟下救了出来。张春玲用自己缺残的双手创造出了奇迹!
另一位英雄少年是徐中正。在地震发生后,他没有慌乱,而是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大家别慌,没事的。救援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大家来唱国歌吧!”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大声地唱起了国歌。在国歌声中,大家忘了害怕,也忘了疲劳,完全投入到了歌声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国歌声一遍遍响起。过了很长时间,救援队赶来了。徐中正一班的同学们用歌声叫住了路过他们遇难的地方的救援队。他们获救了!
这两位小英雄,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我们很团结。这些英雄少年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与同学们一起共度难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学习灾区的英雄少年,学会做一个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的人。
抗震救灾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