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是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通过分享心得体会,可以促进集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病人护理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中蒙医院脑病科的一名护士,20xx年7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牙克石市林业总医院举办的“糖尿病联络员培训”,通过2周的学习,我在糖尿病这一疾病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扩宽了知识面,扎实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受益匪浅,现将我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专科护士学习背景:
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型临床护士。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护理专业的职能有了很大的拓展,护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能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专业健康与技能、具备高质量护理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专科护士;培训安排了为期2周的系统专科理论学习及实际操作课程。
2、理论学习阶段:
培训的老师无论是在授课的内容、形式、场地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周密的策划和安排。
而且培训班授课老师的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如:高海林教授、内分泌科护士长陈海秋等老师,老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演讲,为我们打开了对糖尿病知识认识的新篇章,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学生时代,展开了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虽然仅是糖尿病一种专科疾病,但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糖尿病多学科整合护理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糖尿病诊断与分型、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糖尿病饮食护理、自我监测、糖尿病运动疗法与指导、糖尿病病人心理压力及应对等等。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篇2
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开展以来。根据年初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提示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病服务项目管理与规范管理。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确定具体项目目标,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2型糖尿病等患者为管理人群,在门诊和各卫生室工作中以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定了2型糖尿病筛查、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明确了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项职责。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将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院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建档率、规范管理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养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院公共卫生管理项目工作顺利实施,今年举办了2型糖尿病知识讲座,之后接受广大群众咨询。根据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的具体管理和规范管理要求,培训我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乡医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疾病的筛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一定要按要求认真填写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做到及时发现患者,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档管理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级公共卫生人员每月按时上报各类疾病患者本月的发现数和累计病人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管理,帮助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了解2型糖尿病对个人、对家庭危害,目标人群自我识别糖尿病,从而减少疾病造成的'影响,指导目标人群倡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干预35岁以上正常高值血压,超重肥胖人群,以利推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指导糖尿病患者规范用药,按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防治措施,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做好危急患者的转诊工作,督导门诊和乡医为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从而使慢性病从管理到规范管理。
三、全街道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按区卫生局慢性病管理服务要求,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医院对全街道61个村全面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评估建档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4人,全区登记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4028人,免费体检访视4028人,管理率100%。
四、待完善的问题和建议
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通过一年的实施,全区慢性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部分群众的健康意识不强,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三是部分乡医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要求开展管理工作,不按时筛查上报工作开展情况,没有充分发挥乡医在村级网点的实际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乡医的培训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此项工作的重要认识,改变服务意识,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公共卫生人员责任心,加大健康力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指导和帮助慢性病患者医疗、康复,减少慢性病的发病,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篇3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2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情绪低落抑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2.3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4恐惧紧张疑义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或病情需进行手术治疗者,认为病入膏盲,正在向死亡线靠近,或对手术治疗的恐惧。
护理原则:疏导、解释,如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康复活动,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同时这类病人护理要更加细心周到,言行要谨慎,让其对手术等知识有所了解,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失去治疗信心。
2.5情绪不稳定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理解、宽容和忍让,进行开导,同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以情感上的支持照顾。
2.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最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适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3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使之早日康复。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篇4
建议食疗,不要吃药,因为糖尿病是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如果一旦使用药物或者是胰岛素,身体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加上药物的副作用,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并发症的产生。
1、运动
即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运动后心跳能达到130次/分以上,持续的时间就是消耗脂肪的时间,每周累计运动210分钟。
2、心情要保持愉悦,天气好的时候要多出去走动走动,改善心情。
3、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用温水泡脚,改善睡眠,同时检查脚部的健康,减少糖尿病足的产生。
4、均衡营养饮食要注意
糖尿病人少吃利尿的食物:如西瓜、甜瓜、菱角、菠萝、草莓、含利尿成分的药物,否则会增加血粘度。
建议结合饮食治疗:具体如下:
①限制主食量,但不能过分,以免造成饥饿状态;
②要少吃多餐;
③忌食各类糖类和甜食食品;
④多食茎叶类蔬菜 ,多食粗纤维类 ,低脂肪膳食;
⑤限制食用油脂、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多食品;
⑥禁止饮酒 ,特别是烈性酒;
⑦杞子、山药、荠菜可煎汤代茶 ,经常服用 ,能降低血糖,也有降低血压作用。
最后一点,可以补充酵母铬片,铬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活性,对糖尿病人的饮食调理也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在饮食上面长期调理血糖控制稳定了,不用药物也是可以缓解并发症产生的重点之一哦,顺祝健康!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篇5
现代医学证明,2型糖尿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药物,也要靠健康、护理干预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通过健康,有利于患者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可使心肌梗死下降14%,脑卒中下降12%,微血管并发症终点下降37%。
作为一名糖尿病护士,深知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也一直在探索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方式及方法。回顾总结多年糖尿病工作,有一些经验或体会,也存在一些困惑,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一、体味
1.“知识改变行为”是的一大误区。
一名优秀的糖尿病护士,一定要放弃无效的说教,要知道患者要的是效果,而不仅仅是知识。因此在工作中,不要以为发给患者一些手册或是进行一些基本的口头宣教,就是完成了,需要注重效果评价,让患者看到通过在血糖控制等各项指标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患者产生更好的依从性。
2.不是充当警察审问评判病人,而是充当朋友理解支持病人。
与糖尿病一起生存不容易,患者既要做好饮食、运动、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同时又要掌握血糖仪等仪器的规范使用,有些还需要注射胰岛素。因此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给予患者信心和动力,帮助其将糖尿病管理的更好。如果一味的指责患者,会打击患者的积极性,而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3.个案管理相比大课堂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通过个案管理定期评估患者疾病控制和依从性,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和更紧密的'随访,有利于患者实现更好的代谢控制。研究表明,通过护士开展的个案管理可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76%。
4.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合患者的内容与方式。
患者文化程度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运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开展。方式也需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的患者需求,例如:糖尿病科普书籍、糖尿病网站、单张、个体化档案等。
5.一定要制定目标。
不仅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还要关注患者的行为改变,而改变行为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渐进,制定目标,且进行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目标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可设定过高,否则无法达成,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甚至会完全放弃改变,因此给予患者一定的时间,逐渐达成目标,会实现更好的效果。
二、困惑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健康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很多医院开设糖尿病全日门诊,配备多种工具、并发症筛查仪器。然而糖尿病中仍存在一些让糖尿病护士困惑的问题。
1.糖尿病护士执业范围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国外有些国家,糖尿病护士有处方权,可以调整胰岛素用量。而国内缺乏糖尿病护士的执业范围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了糖尿病护理门诊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例如,当护士进行电话回访时遇到患者胰岛素剂量需要调整时,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往往会让患者来医院找医生调整。而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时机很多,如果每一次患者都来医院,难以做到,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2.许多医院的免费。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收费是纳入医保的,但在中国,许多医院糖尿病是免费的。许多医院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给“免费的”糖尿病,这在某种程度上阻滞了糖尿病事业的发展。
3.糖尿病护士的继续和再认证体系不健全。
糖尿病知识不断更新,然而很多护士取得资格证后,没有进一步进修学习,主要由于缺乏专业机构对糖尿病护士的继续和再认证进行监管,对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4.许多医院未设定护士专岗。
许多护士除了出诊门诊外,仍然要承担病房护理工作,导致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在绩效分配上,护士与和普通护士也未体现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糖尿病工作中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信念。通过有效的会为患者带来积极改变,这一点激励着每一名糖尿病护士,守卫健康是护士的职责,不断的坚持就是前进。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