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作文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大家在写作文时,应该时刻保持对语言的敏感,避免使用陈词滥调,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遇李清照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遇李清照作文篇1
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似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她就这样婉约大方地挪着碎步,来到我的身边,将她的人生际遇向我娓娓道来。
她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成为令世人敬仰的女词人。家境优越,和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志趣相投。可惜,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将她的幸福生活彻底打碎。
南渡前,虽时常与丈夫分别,但她还是能和丈夫相聚,这时她只道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叹,她愁。她也有着男人们的`豪情壮志,心情激动之时,她会在我面前得意念道:“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时,我深深觉得,她不仅仅是个弱女子,她也有着男人们的远大抱负。
南渡后,最爱的丈夫与她阴阳两隔,所有的金石文物又在逃难中遗失,从此整天以泪洗面。对着窗外发呆,她默念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在寻她的丈夫,盼望他能回到她的身边。但我深知,那是一个奢望,她也只能活在那毫无结果的“寻觅”上。她眼里饱含绝望,对我说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复又吟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完,她轻轻拭泪,我也悲从中来。我不知如何安慰她,我或许还不懂得人世间的愁,又怎能体会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我走到她的身边,拥抱着她,给她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她的身体因为抽泣而不停颤抖,也许这时她才是真正的李清照,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一个会为自己而活着的女子。
从悲痛中渐渐走出来之后,她决定为自己寻找一个接班人,一个能在她的教导下成为能与她不相上下的女词人。但在那个时代,她的行为是令人不满的,所以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女学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能打消她顾虑的办法。我双膝跪在她的面前,在她疑惑的眼神中对她说:“勿怕,吾愿拜汝为师!”
遇李清照作文篇2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亲王氏,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早年受家庭素养的熏陶,这为她的文学梦放飞了希冀。少女时的李清照不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样把自己锁在闺房内娴熟针锈,而是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学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在驾驶诗词格律方面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她甚至在词坛上锋芒毕露,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她,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在溪亭日暮时,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此情无计可消除情窦初开,春心萌动,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李清照步入爱河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中郎赵明诚,少年翩翩,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在那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他们的婚姻真是门当户对,天赐良缘。爱到醉时情更浓,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家庭,夫唱妇随,饮酒、斗茶、踏雪、赏花、填词,不知相依相伴了多少良辰美景。“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蘅。怕郎猜道,奴面不知花而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幸福在清照的眼中莫过于夫妻相随,只羡鸳鸯不羡仙,自谓“甘心老是乡矣”。只可惜,丈夫外出为官,难免造成有情人相隔两地,天水一方。情亦绵绵,意也浓浓,多愁善感的清照按捺不了相思之楚,“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失落的清照消磨不了夫妻难舍之情;她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细腻的爱情让我们看到清照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绪跃然纸上,令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泪,会于心。清照的幸福是美满的,然而却是短暂的。
遇李清照作文篇3
没错!我的偶像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当秋高气爽时,本应是享受绿肥红瘦的愉悦时,她的身边却无人陪伴,失去了最爱的人,万物都化为灰烬。
李清照年少时有花容月貌,与丈夫赵明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这花好月圆,好不惬意的生活中,她的笔下也处处潇洒,流露出世间的美好。正当这风轻云淡之时,大宋之国灭,南渡之家亡,孤奔而无助全向她无情的袭来。
霎时,万物沉寂。相思的痛苦谁明白?逃亡的艰辛谁体会?只因大宋的灭亡!
从那时,人们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李清照了。在这沉重的打击下,你也写不出《如梦令》一般明朗清楚的诗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沉凄苦的诗词。
也正因如此,你在词坛中的地位更加显赫了。也许没有那段痛苦的回忆,也就没有这样的成就了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人们赞颂你的才华时,而你却在想念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故土。虽然你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却是使我受益终身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讲你的故事时,我便被你的悲愤的爱国之情所感动了。一个女子,竟可以写出如此让世人啧啧称赞的词,借酒消愁愁更愁,悲愤背后却是无尽的孤寂与落魄。岁月沧桑,江山如画的景色早已不在。一轮寒夜月,一盏思乡酒。
中原此时已是硝烟弥漫,江山早已瓜分。而你,也不复当年的李清照。还记得当年竹外桃花开的地方,也有香溪清澈。柳燕黛色之中,曾经是你的故乡。
你的词和你的人一样美,你的词会一直留芳百世,你也一直会被后人记住,而我,会一直把你当偶像。
遇李清照作文篇4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我知道,你一定纤瘦而有气质优雅,你一定是多愁善感,不然怎会有那么多打开愁字成愁心的哀伤词调,怎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伤与愁,你一定豁达,洒脱,雍容大度,"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虽为女子,面对盛菊,依旧倾杯痛饮,一醉方休。
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热爱文学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使她很早的享受爱情的甜蜜,与嬉戏的欢乐,于是一首"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在这火花中燃起……可欢乐并不能久留,因为丈夫经常要出外游学、做官,这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苦闷与哀愁,相思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子,自然免不了把她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刚新婚不久的她,便写出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飞过,月满西楼。花自飘零谁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简简单单的几句中,她的相思之苦,闲愁只深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只相思并不是一方面,而是双方面的,是她与她的丈夫的两心相应的美好,虽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人间最难耐的是寂寞。在李清照晚年的时候正值金兵如侵,北宋灭亡,丈夫也病死在任上,一曲《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她自己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在国破夫亡的凄清岁月里对酒抒怀,借酒消愁。她的词哀怨而凄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痛失亲人的遭遇,在她的心灵深处铭刻下的伤痕,“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人生以“愁”字著称,正是这孤独与愁闷,让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用那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遇李清照作文篇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作家。
李清照料,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代表,宋词四大家之一,金石学代表人,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所以李清照自幼就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说郛》第四十六卷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李清照虽工诗善文,便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写作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情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已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终将乘风归去,公元1155年,李清照寂寞地在江南香消玉殒。
遇李清照作文篇6
周六,天阴郁着,偶尔洒下几丝细雨。湿度和温度很适合人的感受,应该可以很好地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可不知怎么,一个人在家的我,居然有些落寞。是儿子的离家带去了我的思念?带走了我的一部分情感?还是阴雨的天让我的心变得有些潮湿?变得有些柔软?
我坐在电脑前打字,想让文字安抚我的思绪,烘干我那潮湿的心。可是,我无法安定下来。于是,我干脆听音乐,来调剂情绪。听过几首歌曲,却没有哪一首能熨帖我的心灵。我只好放李清照的《一剪梅》,也就是歌手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是我昨天新学的歌,当时是喜欢歌曲的旋律和意境。今天听来,却如此符合我此刻的心境。
我将音乐尽量放大,这样,无论我走到哪个房间,都能感受到乐曲的旋律。音符一个一个地跳动,旋律一遍一遍地流淌,画面一页一页地翻展,我整个人便穿越时空,徜徉于李清照的世界。八百多年前,想必是李清照一人在家,甜甜蜜蜜,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里,少了另一个人的身影和气息。手中把玩的金石并没有让她的思念释怀,于是才女借词抒情,把心头的思念,对丈夫的依恋记录下来,留待归家的赵明诚体验妻子的的情感世界。这该是怎样巧妙的撒娇和机智的倾诉?“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任怎样刚硬的男人都会柔软和细腻下来,绝不忍离开爱他的女人。
我享受着歌词的抚摸,感受着旋律的共鸣,企图借助歌曲与 李清照 进行着心灵的交流,试图听到她内心的声音。当年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又怎会料到后世有一个多愁善感,痴情至性的女子 在解读着她?不是出于学术研究,不是为了讲课需要,寻求的只是女人与女人的心灵沟通。我在用现代女性心理揣摩着李清照,她的情,她的爱;而八百多年前的李清照,却用她的词,安定了一颗驿动的心。因了她词的意境,才有了美妙的音乐,而柔美哀愁的旋律拂去了一个现代女子心灵的涟漪。
李清照,婉约柔美的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李清照,豪气男儿的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今天,无意中我解读了你,也解读了我自己。
天依然阴郁,我的心开始阳光!
遇李清照作文篇7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挽回的……
——题记
?一〉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出身名门世家,书页的馨香过早地在你脑海中打上烙印,文化的汁液将你浇灌得不仅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你的身世是如此地令人羡慕。是的,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女子为文作赋是沧海一粟,而你却成就了历史的辉煌。是身世的优越赋予了你前进的动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没有敏捷的才思,没有细腻的情怀,如何能够勾绘出这如此俏丽活泼的文字。少女时代的你,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如何叫你不显示出朝气蓬勃的姿态呢!那一幅争渡的美景图中,似乎连你爽朗的笑声也一并呈现了出来。
?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才刚经历了与明诚共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空中云卷云舒后,留给你的,却只剩下无尽的等待。明诚踏上了充满荆棘的仕途之路,远去了,留下你,独守空房,终日伏于案台上暸望。等到了秋风又起,等到了雁儿南飞,等到了一轮明月又悬挂相思楼头,却等不到,等不到明诚的一封信,等不到那一个风花雪夜般的传奇……
风雨中又过了几载,人事早已变迁,明诚已永远地属于他脚下的那条路,那一坡黄土。而你也与张汝舟结为连理。背负的不仅是那委屈的骂名,更是一种无尽的煎熬。他没有明诚般的细致,更不懂得怜香惜玉。华帐前,红烛下,竟对你拳脚相加。无意中,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风雨葬送的岂是那几瓣海棠花?不,是那易碎的红颜。风吹起花瓣,如同吹起阵阵破碎的红颜;洪荒的古乐,诠释着灵魂的`落差。躲进梦的深处,听花唱尽繁华,唱尽梦魇,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岁月荏苒,梦已逝;人犹在,却比黄花瘦……
?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短短的几年里,国破家亡,跟随着高宗赵构的几次逃亡,怎么是一个弱女子所能承受的压力。我想,你的心,可能早就死了,只剩空壳一具。你无力再回想起路途的颠沛流离,无力再回想起曾经的甜蜜与悲苦,更无力回想起那一次的争渡……
一颗巨星陨落。然而你的生命尽头,绝不仅是一缕青烟。你留下的回忆,太多、太美、太凄凉……
我多想走近你,将海棠花拾起,扮靓你的容颜……
走近李清照……
遇李清照作文篇8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记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面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遇李清照作文8篇相关文章: